APP下载

一家医院引发的“区域效应”

2016-12-01应琛

新民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乐都康复中心松江区

应琛

作为首家落户郊区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原本尚显分散的西南地区医疗资源真正聚拢在一起,形成了日臻完善的上海西南地区远郊医疗体系。

如今,市一医院南部的影响力不仅辐射整个上海西南地区,还延伸到了长三角地域。

医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医改中,分级诊疗、区域联动这些具体的目标,既需要各级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富有魄力的行动和大胆尝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医疗合作”。在它的有力支撑下,松江已一跃成为上海西南重镇,上海西南地区的医疗也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区域协同效应。

市一医院在南部开展航空救援演习,积极筹备航空救援专业团队。

十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松江院区为孵化地,诞生了多个医疗技术的全国首创。更重要的是,作为首家落户郊区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市一医院将原本尚显分散的西南地区医疗资源真正聚拢在一起,形成了日臻完善的上海西南地区远郊医疗体系。

如今,市一医院南部的影响力不仅辐射整个上海西南地区,还延伸到了长三角地域。

三级康复网络,完善松江区康复体系

今年64岁的沈阿全(化名)家住松江区泖港镇。每天早晨,阿全都会到小区内散步,有时甚至能一个人走上两三公里。下午,他则会去社区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下棋、练书法或者绘画。

如果不说,几乎没人能看出阿全曾中风过。阿全身上的改变,全靠松江区完善的康复体系,尤其是完整的三级康复网络。

两年前,阿全因为急性脑梗入院市一医院南部神经内科,当时他处于昏迷状态,意识不清。经过经神内科医生的临床处理,对症治疗两天后,阿全逐渐恢复意识。但他右侧肢体偏瘫,还伴有运动性失语。康复科的医生会诊后,对他实施了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内容包括: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防止肩关节半脱位;辅助下翻身,提高患者床上自主活动能力及预防压疮;每天还会用专业的治疗手法进行肌肉刺激;言语及唇面部训练,鼓腮,缩唇,单字节发音等练习。

经过一周治疗后,阿全的右侧肢体可以运动了,床上能够独立翻身、在别人的帮助下,他还能在床边坐上5分钟。此后经绿色通道,阿全转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乐都康复中心。入院后,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护士与阿全和家人一起讨论后,院方为他制定了为期两周的短期康复目标。经过40天左右的治疗后,所有目标基本完成,最后,阿全又在中心的帮助下,带着社区治疗方案和“家庭处方”迅速转入社区医院。

松江区作为上海市棚户改造动迁安置点之一,有大量的人口导入。老龄化相当突出,老龄人口将达到30万-50万,考虑到未来老龄人口均是康复的潜在需求者,2012年11月6日,市一医院委托管理了松江区乐都医院,成立“松江区康复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乐都康复中心”。

其中,作为松江区卫生计生委和市一医院同时挂牌的乐都康复中心,汇集了松江区最优质的康复资源。经过整合后,中心在技术力量、设备以及硬件设施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完善了松江区康复服务体系,实现了“三级-二级-社区”康复服务一体化。

市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文华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松江区是上海市三级康复体系构建的试点区之一,“三级康复体系的构建试点工作是卫生部医改的一个突破口,承担着为医改破局的重要使命。”

市一乐都康复中心成立之初,陈文华就设立了一个三年目标。其中申请并通过国际康复医学CARF认证则是重中之重。所谓CARF,是一个关于康复的国际认证及标准制定组织,该认证是可看作是康复机构管理的JCI ,是国际通用的康复质控认证最高标准。

“我们2013年提出申请,2014年6月得到CARF认证。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专家多次来实地进行考察,我们对中心的‘软硬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善,最终达到了他们的要求。”陈文华表示,乐都康复中心是亚洲第一家获得这一国际康复医学专科质量控制最高论证的机构。

陈文华说,从CARF管理的角度,康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患者不论在哪里都需要关注”,这就是要求医疗机构在转诊联盟中发展“区域联动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做到有序的梯度医疗、规范的医疗协同和同质的诊疗服务”。

CARF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陈文华说,在这条理念的鞭策下,乐都康复中心真正把服务体系建设落到了实处。

首先是,重点加强社区人员培训,提高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转接诊康复病人能力,完善从康复中心(包括阳光中心)到社区的出口,实现双向转诊社区全覆盖。同时,建立三级-二级-社区之间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信息服务平台。

三级网络中,各个机构实现了信息的互通。陈文华介绍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三级网络内的每家医院设专人负责转接信息的接收和发送,转介信息平台登记患者的具体信息包括一般情况、病情现状等,并在患者离开医院后通过短信和邮件通知到下一级康复机构,对每一位松江区急性期康复治疗后患者给予一个独立的编号和信息流转单,全程监控患者的康复进程,并及时了解退出康复医疗一体化的原因。第三,建立康复网络信息化系统,每一位松江康复患者进入信息系统。”

CARF认证考察官前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乐都康复中心现场考察指导。

至今,市一医院已经指导协助松江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康复医学科,其中13家设有病房,向社区转诊47例康复病人。

去年6月,乐都康复中心又获得了CARF最高级别3年期论证,是我国首批获此资格的康复机构,并在2016年8月实现康复管理系统的研发上线,而医院的张雯医师成为国内首个CARF国际的考察官。

就在今年9月,乐都康复中心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

不光在康复方面,市一医院围绕加强松江区域居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计生委带领下,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参与联动,以统一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探索和推进松江区域医疗资源有效整合水平,构建具有松江特色的区域医疗合作新格局。

肿瘤是目前威胁城市居民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由市一医院发起建立了松江区肿瘤防治体系,这个体系联合松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松江中心医院,泗泾医院,方塔医院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了松江地区155万常住人口,联合区域内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筑了一张较为完备的松江地区肿瘤防治信息网络系统。

松江大学城与市一医院南部一路之隔,2014年,在上海市教委倡导、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推进下,市一医院与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联合启动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七校”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服务项目,旨在为松江大学园区区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联系畅通的渠道,形成“医教结合”的工作机制。

创伤分级诊疗,为大型救援未雨绸缪

在世界范围内,创伤已位列第四大死亡原因和44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害。

2008年,上海市政府未雨绸缪,出台规划——在东南西北4个区域各建设一个创伤中心,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当时,市一医院竭力争取,从周边的几家医院中胜出,赢得建设创伤中心的“指标”。占得了上海四大创伤中心的一个席位。

市一医院长期承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出色完成了多次危重病患者救治及成批抢救任务。

市一医院的管理者认为,要构筑创伤救治体系,不能仅局限于改善院内。市一医院南部附近,坐落着国内规模较大的大学园区——松江大学城,师生超过10万。校区经常会举行大型活动,万一出现事故,显然没有哪一家医院能独立接纳全部患者。加上松江地处沪昆、沪渝等高速路段沿线,医疗机构不得不为各种突发的、重大的交通事故急救未雨绸缪。

因此,严重创伤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迫在眉睫。市一医院向松江区政府上报 整合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力量,将不同伤情患者进行 “分级诊疗”。最终敲定的应急救援机制包括多项内容,其中一条是,一旦遭遇大量人员受伤,医生现场开展AIS评级,把高于16分的病人送至市一医院南部。

出台应急救援机制只是第一步。紧接着,医院又找到120急救中心,两者联合培训急救人员,让他们掌握区域医疗机构协同背景下的应急救援机制,以及科学的AIS评级方法。同时,他们还引入信息化手段,做到现场与市一医院南部急诊室同步显示评分结果。评分结束后几分钟后,病人被送至急诊室门口,此时院内医生已做好个性化的抢救准备。

如果按照传统的急救模式,病人到院后先评估受伤程度,再通知骨科、脑外科医师从诊室下来或从家中赶来,遇到大规模的伤害事故,可能会造成救治的延误。市一医院的多学科联合创伤急救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为急诊创伤患者组织相关科室医生实施抢救。中心内齐全的医疗设备还使得病人随时能进行各项手术,不用转移就可得到全方位的救治。截至目前,该中心对于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0%-95%。

要构建三级分诊网络,就需要人才培养延伸到医院之外,过去几年,医院摒弃围墙意识,面向区域内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培训,既传播先进的救援流程,也促进创伤领域各科医生之间面对面交流。

长三角医院联盟,创更优质服务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合作机制、落实医改的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区域医联体、拓展远程医疗合作平台,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长三角城市群医院谋求创新、蓄力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为响应国务院协同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精神,市一医院携手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率先发起,长三角26座城市77家代表医院自愿参与,共同组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

市一医院南部地处长三角腹地,从地理上与长三角城市紧密相连。院长王兴鹏认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要拼图,未来,长三角协同发展,将是医院重要的责任和发展契机。10月29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峰会在市一医院南部举行,来自各界的专业人士,在会上对医疗的区域协同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与会者希望区域内医疗机构协同起来,创造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些人把区域协作看成是“跑马圈地”、占有更多患者资源的权宜之计,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却说,区域联盟建立后给医院患者人数上带来的改变,不是他最为关心的内容,他希望市一医院作为三甲公立医院,与区域医院一起,共同推动区域内医疗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

记者了解到,这个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牵头发起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将坚持以下六大共识: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方针,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医疗整体水平献力;二是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第三,是要推进分级诊疗。第四,要提升学科能力,联盟医院将以科系合作为纽带,加强各家医院学科间的交流和共建,探索强强联合和强弱互补等不同合作模式,科系间合作共建临床诊治研究中心,建设医院联盟的医、教、研合作新路径。第五,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盟会加强长三角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拓展不同层次、不同专长人才成长的空间和平台;第六,联盟会配合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在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建成联动机制,构建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激反应机制。

在今年举行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讨会暨公济应急管理论坛”上,王兴鹏透露了院方正在努力打造大型综合性医院应急救治体系的设想。医院将依托在申城西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域的影响力,以及独立地面直升机停机坪的硬件条件,建立长三角航空转诊服务网络。

王兴鹏告诉记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筹建“长三角区域航空救援联合体”,是借助有“空中120”之称的直升机救援,为发挥突发性事件现场周边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效能而构建的一个立体跨区域、全天候的应急救援网络。

猜你喜欢

乐都康复中心松江区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郊外の学生街・松江区で暮らす
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
对乐都区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思考
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