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之城挑战硅谷

2016-12-01李晓鹏

商界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深圳企业

李晓鹏

又一家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被它在中国深圳的竞争对手挤垮了。

曾经北美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3D Robotics,耗资一亿美元推出了一款名为Solo的无人机,售价为1 900美元。但没过多久,大疆创新就推出了一款性能同样出色而且质量更加稳定的机器,售价却只要1 000美元……

发挥中国制造优势,在上一阶段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用好人口红利,成为早期深圳企业“走出去”的不二法门。但深圳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依靠贸易,拼价格、拼服务的生产和成本优势都无法真正与跨国公司竞争;必须依靠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和创新产品,才能获得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创新之城

深圳“创新之城”的称誉,得益于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较为开放的市场机制。深圳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深圳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的市场机制,让各类企业可以大展拳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取得成功。

诚然,深圳企业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主要是源于强烈的市场意识。他们能够敏感地去捕捉技术创新成果,然后迅速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一个企业,进而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在深圳,企业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在成为创新主体之前,一定要成为市场主体。如果你不是市场主体,没有竞争意识,就一定不会有创新动力。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利益诱导机制可以连接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它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在创新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企业家走到了台前,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者、组织者和风险承担者,形成了创新的示范效应。同时技术入股等股权激励机制也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深圳通过开放的市场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表现为六个90%,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种技术创新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

深圳高科技企业超过3万家,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他们通过占销售收入10%以上的研发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创新动力,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科技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华为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的企业,华大基因、腾讯入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杂志全球最具创新力技术企业50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等一大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产业链优势降低成本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想法,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才能实现产业化。从创意到产品,需要制造业;从产品到市场,需要金融业。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地将创新产业化。

深圳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让创新更便捷。经过30多年的积累,深圳已拥有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硬件领域科技、资本、信息、人才的聚集。国内最大的开源硬件制造商——矽递科技创始人潘昊,在谈及来深圳创业的初衷时说,自己在华强北转了一天,就被这里完美的硬件配套所折服。

国际知名机构、硬件孵化中心HAXLR8R的创始人Cyril Ebersweiler去年把总部从硅谷搬到了深圳,他说:“这里能够让我们在1公里之内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这是美国、欧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为那里没有深圳的华强北。”另一名落户深圳的印度创客也表示,不管多复杂的设计,在这里,不到1周就能生产出样品来。

在深圳,华强北不超过1千米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创客们想要的所有原材料,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你就能完成“产品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而成本可能只相当于硅谷的1%~5%。这种优势让创新在深圳变得更便捷,让深圳变成了“创客天堂”。

2016年上半年,在副省级城市中GDP增速超过8%的有十个,深圳是其中GDP和人均GDP最高的。在“北上广深”四大国家级中心城市中,深圳又是经济增速最快的。深圳创新活动的活跃,还得益于深圳发达的金融产业。深圳是中国创投之都,全国1/3的创投机构和创投资本都在深圳,其中不乏面向创客的创投机构。与那些面向成熟企业的创投相比,面向创客的创投服务要丰富得多。正是有了这些以创投引领的全方位服务,创客在深圳既能享受到深圳成本,又能享受到硅谷的待遇。

简单来说,就是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中,深圳经济增速最快;而在增速最快的城市中,深圳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最高,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一般来讲,经济增长速度和发达程度存在矛盾,相对落后的地区容易出现高速增长,发达地区的经济因为总量已经很大,再高速增加就会比较困难。

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城市中也有网红的话,那么深圳毫无疑问是过去几年中国最大的城市网红。

腾笼换鸟

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很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深圳在副省级城市中是表现最好的,核心就是它的前海金融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结合得非常好。中国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关键就是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

在上一个十年,深圳经济的表现并不算突出。因为上一轮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资源有限的深圳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优势,因而出现一种“产业转移”。

从转移企业的行业分类看,深圳转移企业一般呈现劳动密集型特征,该类企业对要素成本变动的关注度比较高。在深圳市出现产业转移的前12位的行业中,有一半以上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建筑建材、服装鞋帽、农副食品、塑胶制品、印刷包装等行业。此外,从电子信息产业内部细分产品看,深圳转出企业数最多的是印刷电路板行业,占比为28%,该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内部较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

其实,深圳市政府也注意到这个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他们也在逐步布局,满足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以市场化为开发主体,通过产业定位、招商引资的方式,把更新过后的产业园区改造成第三、第四代产业园,形成产城融合的平台,去吸引中小型企业入驻发展。

另一个方面,市场化主体还得交出一部分创新性产业用房给政府,这样政府手上就有资源,以较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给中小型企业。现在是处于城市更新的启动和转换期,未来一批产业园区的平台起来后,工业集聚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这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得到逐步优化。但是,实际上深圳东进战略正深刻地影响着承接深圳制造业转移的那些地区。

早在全球第五次产业大转移开始前,广东省就提出了“双转移”,即“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具体是要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彼时,广东省委、省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5年时间里,安排约400多亿元资金推动“双转移”工作。

深圳是率先响应的城市。深圳在粤东西北建了一批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承接深圳市核心区域传统企业的转移,来实现深圳市“本部”腾笼换鸟,以及产业园带动转移地区的模式。

东进战略不仅仅解决空间发展的问题,也解决创新资源和高端制造资源均衡布局、带动区域工业化的问题。此外,还能解决大量人口在高密集城市中居住和通勤问题。需要通过跨区域的产业园区、跨区域的保障性住房,让区域性快速通勤和保障性住房来疏解深圳高房价的压力。

所以,深圳很早就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熟悉产业转移趋势的企业主和承接转移地区的服务人员,对“制造业企业逃离深圳”的说法嗤之以鼻。

最先感受到东进战略吸引力的是深圳的中小企业们。深圳的大企业如果转移到内地去,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带动产业链的转移。但是中小型企业,本身就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单独转移到内地去不现实。有深厚制造业基础的东莞,因紧邻深圳,当地企业与深圳的企业早已融入同一产业链条中,成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首选区域。

深圳向广东省内其他地区转移的企业中,56.9%选择的是河源、汕尾等粤东北、粤东地区,26.4%选择在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进行拓展。这其中,除了东莞,河源也是很重要的承接地。

从代工制造走向创新创造

但在新世纪之初,这个曾经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年轻城市,却被“抛弃论”笼罩。

疯狂上涨的房价,让传闻不绝于耳。

传闻中兴和华为将把总部迁往上海;平安保险的核心业务部门已经全部迁至上海;招商银行迁址上海也在全面论证之中……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支柱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长三角,无异于对深圳产业釜底抽薪,深圳的未来不知将向何处去。

但相对传闻中的企业转移而言,高房价带来的普遍困扰就是,留不住人。近一两年来,快速增长的成本对企业的压力极大。大型企业成本压力大,并不是因为以企业今天的实力买不起地,而是这些大型企业已经进入了知识创造型环节,其竞争力来自企业的一批人才。想把这批人才吸引过来,除了要有竞争力的待遇外,还得让他们在这个地区安家落户。然而企业往往没有办法照顾到,同时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滞后,这对大型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中,只有12.13%的大学生将深圳作为第一就业目标,远低于上海的32.37%和北京27.67%的支持率。在21世纪,关于经济话语权的竞争与高级人才的争夺之中,深圳显然已经落于下风。

况且,深圳过去一直被称为“文化沙漠”,就是暴发户的名利场和农民工的打工地,谈创新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深圳的危机意识很强。从2008年开始,深圳斥巨资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来办分校区,南方科技大学也在2011年开始招生。也就是七八年时间,北大、清华、人大等齐聚深圳大学城,高学历人才培养已成气候,再无人敢以“文化沙漠”来称呼深圳了。

现在的深圳,华为可以挑战苹果,大疆创新可以挤垮硅谷的3D Robotics,微信也是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较量的企业,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光启的超材料技术……世界上如果还有地方可以挑战硅谷在科技创新体系里的统治地位,那恐怕也就只有深圳了。

所以,等到国家经济切换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战略取代投资拉动战略之后,深圳很快就恢复信心,重新找回自己的定位——它不再是“开放特区”而是“创新特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深圳在未来十年显然还会有更光辉的前景。]

猜你喜欢

深圳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