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结成绩 明确目标实现农机化发展新跨越
——余姚市农机化“十二五”成果和“十三五”工作思路

2016-12-01方茂道

现代农机 2016年1期
关键词:跨区十二五农机化

方茂道

总结成绩 明确目标实现农机化发展新跨越
——余姚市农机化“十二五”成果和“十三五”工作思路

方茂道

1 “十二五”农机化主要工作成果

“十二五”是浙江省余姚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全市农机化事业进入了结构调整、质量提升、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农机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农机惠农政策实施更加规范高效

农机补贴政策是余姚市农机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农机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农民期望高。近年来,市农机局不断强化农机补贴资金的常态化管理,制定监督管理制度,优化惠农服务措施,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完善和改进。一是改进补贴工作程序。农机购置补贴推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办法,成立农机购置补贴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适用机具为重点推广范围,兼顾发展设施农业设备和特色农业机械,取消农户购机的供货商地域限制,实行先购机再带机申请补贴、补贴资金由市农机局直接拨付到购机户等措施,确立政策引导与农民自主投入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投入相结合的农机购置模式,农民自主确定农机购置投入的规模、选择的机型和补贴机具的供货商。过去5年,完成购置补贴9 100余万元,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近2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万余台,受益农户近3 000户。二是明确农机作业补贴工作职责。农机作业补贴管理延伸到农户所在镇、村,提出作业补贴申请时,须提供由机插对象、合作社社员、合作社负责人及所在村农业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的申报资料,乡镇(街道)进行审核验收,市农机、财政部门进行核查,同时加强源头管理,对机插秧面积进行检查、核实,形成环环相扣的作业补贴工作机制。过去5年,累计拨付作业补贴近6 000万元。三是规范农机项目建设补贴。设施大棚、农机库房等农机化建设项目均强化了申报、立项、公示、验收及资金拨付环节的监督管理,农机作业补贴资金由市农机局、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购机农户、服务组织等享受补贴对象。

1.2 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过去5年,以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采取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措施,稳步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烘干等技术,全面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是强化装备推广更新,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430台、粮食烘干机250台、联合收割机235台、大中型拖拉机589台、育秧流水线103台。二是加快烘干技术推广,建成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27家,全市批次烘干能力达到4 300 t。三是强化区域整体推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建立规模化育秧点65个(其中工厂化育秧11个),完成了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市(县)项目建设,建成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镇(乡、街道)7个,水稻生产机耕、机插、机收率分别达到99%、99%和72%,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0%,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加大复式、联合作业机械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油菜的直播和收割机械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3 农机化推广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智慧农机”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高效机械,政策倾斜扶持优势明显。过去5年,累计推广新型实用的农业机械1.3万余台(套)。同时,执行对水稻插秧机、烘干机优惠补助政策,重点引进了机插、育秧、烘干等新技术,解决了机械种植、谷物烘干作业相对比较滞后的问题。二是大力开展农机科技创新大行动,加强对余姚市自主研发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市农机局通过农机科技下乡、巡回培训辅导、现场演示等活动,促进农机科技的应用转化,指导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户,开展一系列的农机具改进和发明创造活动,帮助农机企业、发明人申报国家专利与国家支持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不少研制项目还填补了余姚市部分农业领域机械化作业的空白。2015年宁波市农机科技推广项目“榨菜收获机械的研制与示范”通过专家组验收,实现了榨菜叶片分离、块茎切割、茎叶残留去除等自动化、智能化处理,可望有效解决榨菜收割难以实现成片收割的历史难题,申报国家专利10项,其中2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机领域已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得专利证13项。三是大力探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机化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兼顾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建设经验,信息化机械化设施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64万kW,2014年5月余姚市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授予 “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称号,成为宁波市唯一一家授牌县(市、区)。建成全国设施农业装备和技术示范单位1家、浙江省农机示范镇1个、各级农机化示范基地 (园区)96个。四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装备,智慧农机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引进了高效无人植保飞机、蔬菜育秧播种机、育苗纸钵机、玉米脱粒机、高效毛豆收割机等一大批先进智慧农机装备;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要求,通过完善政策、加大补助、技术指导等措施,大力推广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等设施农业技术和设备,共实施设施农业补贴项目42个,补贴搭建设施大棚面积68万m2;建成集网络视频感知系统、GPS农机定位系统、设施农业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系统、数字精准农业(农田温光湿气、土壤等环境监测、智能调控)等于一体的智慧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1.4 农业公共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走向深度拓展

加强引导、创新机制,规范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着力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一是规范和提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基础设施强、服务水平高、带动范围广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引入农机合作社联合社运作模式,通过 “协作互助、抱团取暖”,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全市新建农机合作社52家,目前达到71家,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70%以上。成立农机合作社联合社1家、农机合作社联合会1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2家,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各3家、宁波市级农机合作社9家。实施农机库房建设项目31个、面积2万m2,受益农机合作社31家、农户769户。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目前承担了全市90%以上的农机作业任务。拓展农机信贷融资渠道,累计发放农机信贷资金1 175万元。二是创新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形成由农机企业、维修中心、维修网点、合作社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维修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农机维修“小病”不离乡、“大病”不出市。新建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共5家。三是抓好农机跨区作业。从创新服务入手,多渠道拓展跨区作业领域,提升农机跨区作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联合会、农机服务组织等平台的中介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外出作业,杜绝了单机盲目流动,提高了跨区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作业由单一机收向机插、机耕、机播、机收等多种环节拓展,提高作业效率。全市共组织284台作业机械开展跨区作业,跨区作业面积达1.73余万hm2,跨区作业收入达1 845万元。四是提高农机应急保障能力。抓好农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农机应急数据库,2 300余辆农机拖拉机及其驾驶员资料录入数据库,并开展农机应急预演3次。2013年洪灾中,千余辆农用拖拉机投入抢险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调拨水泵200台、喷雾机420台,参与农田排涝和灾后消毒;成立8个农机维修小分队,及时修复全市受淹的联合收割机250台、烘干机170台。五是完善信息宣传服务。开展农机补贴“阳光行动”专栏宣传,积极推进农机补贴信息等政府信息公开,抓好农机政务微博和网站等平台建设,强化农机信息采编。

1.5 农机化技术培训不断创新,农机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抓好新型实用农机化技术培训。农机化技术培训与农机技能培训、农民素质培训有机结合,围绕全市农机推广重点,积极开展插秧机、收割机的操作、维修技术培训,并结合现场指导、实践,切实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24期,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2.8万余人次。全市建立农机远程教育点41个,累计参加远程教育培训1.2万余人次。二是农机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市、乡镇、村、机手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抓好落实,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农机公安联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使拖拉机驾驶员的严重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消除事故隐患。同时,结合上级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各类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16次。三是全面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与报废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切实增强了农机驾驶人的法制观念和保险意识,也切实减轻了农机手负担。目前,全市已有312台联合收割机、1 164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参加了农机政策性保险,1 903台拖拉机进行了报废补贴,共计下发报废补偿资金309万元、政策性保险资金35万元。四是形成农机安全长效机制。规范监理业务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成了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省级农机安全镇17个、省级农机安全村13个、宁波市级安全合作社21家。

2 “十三五”农机化工作主要目标

2.1 大力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实现“机器换人”新发展

一是规范高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因地制宜,研究部署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补贴政策,争取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 000万元,引导农民投入2亿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1万余台(套),受益农户3 000户以上。二是促进先进农机的快速发展。扶持高效、节能、实用新机具的推广,保持先进农机动力年增长8%以上,继续组织实施好拖拉机、收割机的报废补贴和更新补贴政策,每年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落后农机动力5%。三是优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好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育秧播种设备等农业机械的更新升级,到2020年,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5%以上。开展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示范,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到2020年,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烘干率65%以上。四是加快粮食生产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继续推广水稻机插新技术,扎实推进水稻机械穴直播等新技术的示范和应用,至2020年,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作业率85%以上。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协调研究,加强与农技部门、农业专家技术对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五是实现主要特色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机智能化技术,推进无人种植、植保、耕作、平整、收获等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加快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步伐。

2.2 大力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拓展智慧农机新领域

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区域性农业服务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推进农机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制和引进蔬菜种植、收获机械,突破或填补部分农业产业农机应用空白,逐步提高榨菜收割机的实际应用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秸秆收集和处理的农机技术,减少焚烧现象。二是加大智慧农机新装备引进力度。围绕传统农业“减员、节本、增效”目标,大力推广新农机、新技术的应用,在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引进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领域适用的一大批先进特色机械。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农机购置、设施农业建设补贴办法,鼓励农业和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加大“智慧化”农机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智慧农机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四是加大农机科技项目工作力度。通过农机科技项目建设,开展农机技术示范,举办各类农机技术的培训和现场会,加快推进新农机、新技术的落户,探讨农机科技项目效率提升的新途径。“十三五”期间,每年申报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个以上。

2.3 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新突破

一是开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建设。分批实施农机合作社农机库房建设,扶持发展、规范提升农机合作社,重点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强、服务水平高、带动范围广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跨越。注重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内涵、多层次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社核心竞争实力。“十三五”期间,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80%以上。二是创新农机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探索农机装备租赁等新形式,延伸服务产业链,提升作业服务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引导农机企业、合作社、维修中心、维修网点等共同组成多元化维修服务网络,形成区域化、网格化、层次化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到2020年,新建区域性农机维修和服务中心3家、特色农机合作社13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5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家。三是抓好农机跨区作业。拓宽跨区作业领域,做大做强农机跨区品牌,努力扩大跨区作业规模,多方拓展跨区作业领域,从创新服务入手,提升农机跨区作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联合会、农机服务组织等平台的中介作用,提升农机跨区作业效益。四是完善信息公开。强化信息平台管理,完善农机化信息宣传网络,开展专题宣传,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效率。

2.4 大力创新农机培训教育模式,打造农机科技新队伍

一是抓好农机培训能力拓展。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农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为全市农机化发展提供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机人才队伍。未来5年,计划完成新型实用农机化技术培训2万人次。二是抓好素质培训。开展农机管理科技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农机操作、维修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队伍。开展新农民培训,使更多农民掌握先进实用农机技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与职业技术鉴定、绿色证书等培训结合,与相关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校结合,与相关项目、科技下乡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民转岗就业。三是抓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根据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和队伍建设实际,抓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依托农机科技、服务、安全及相关扶持政策,拓展鉴定范围、数量和质量。

2.5 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网络建设,建立安全监管新体系

一是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分解农机安全责任到镇、村、合作社、维修网点、驾驶员,确保农机事故主要指标控制在市政府和宁波市农机局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二是做好农机安全的源头管理。强化农机牌证管理,做好拖拉机、收割机的年检工作,做好外籍拖拉机及相关农业机械的登记备案工作。三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健全农机公安联合执法体制,强化农机免费实地检测、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农机报废和政策保险等工作,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水平。

作者信息:局长,余姚市农机局,315400,浙江

猜你喜欢

跨区十二五农机化
组织水稻跨区作业,提高水稻机收水平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跨区取件的困扰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