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专家助力京津冀环保一体化
—— 记2015中德环境研讨会

2016-12-01蔡锐唐荷月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2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京津冀专家

文/蔡锐 唐荷月

德国专家助力京津冀环保一体化
—— 记2015中德环境研讨会

文/蔡锐 唐荷月

中德专家齐聚北京,建言环境研讨会,图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陆明(前左一)与“中德环境研讨会”专家合影

近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几大障碍。根据2015年4月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环保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突破口与关键,推动京津冀环保一体化成为三地践行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外国专家局重视和支持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并陆续同北京、河北、天津等市(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助推“首都蓝天行动计划”、“美丽天津”等宏伟目标的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国家外国专家局过去几年一直积极对德开展环境领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智力,着力解决京津冀地区环境问题。

在此背景下,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德国科隆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德环境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9日-23日在京津冀等地成功举行。本届研讨会以“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和管理,提升京津冀环境质量”为主题,邀请了10位德国环保领域的资深专家来华研讨。针对京津冀地区相对突出的环境问题,10名德方专家被分为“污水处理与利用”、“空气净化与环境监测”、“垃圾回收处理与利用”三组,分别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和交流,走访了环保领域的不同部门、机构和企业,并与京津冀等地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多场座谈研讨活动。

10月23日,德方10位专家和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30余位环境专家及技术人员共聚一堂,在京召开总结交流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陆明出席并祝贺。会上,双方专家各抒己见,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建言献策。

污水处理与利用

作为“污水处理与利用组”专家的代表,科隆市排水系统公司部门主管海因茨·勃兰登堡先生整理归纳了该组专家的意见建议。他指出,中德两国的污水处理标准及生物存留量标准相似,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低、河流污染严重,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的要求实际比德国更高,对再生水的消毒也有更为硬性的要求。中国的再生水主要来自生活、工业用水,而在德国雨水也是再生水的一大重要来源。他着重谈到,京津等城市下水道的渗压参数与德国大城市基本无差别,但测量方式不同;在泵站建设方面,科隆市已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并配有专门的机械分流装置,比中国设计规划得更为超前。

就城市防洪排涝、污泥处置以及远郊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等问题,这位专家也提到,中德两国在抗洪、共同管理及保护上目标一致,但由于京津等地雨季降水集中,防洪预警时间较短,因此两国防洪预警技术也不同;在污泥处置问题上,中国主要将其用于农业和水泥生产,但在德国农业和建材产业都禁止使用污泥,以避免污染土壤,因而德国的污泥处置场主要采用污泥燃烧和污泥活化法处理污泥。此外,他对中方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诸如膜处理设施和反渗透膜等先进技术也表达了肯定之意。他谦逊地表示,自己所在组的3位德国专家从与中国专家的交流研讨中受益良多,希望把从中国同行那里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带回德国,并期待今后的继续交流。

在此基础上,勃兰登堡先生对京津冀地区的污水处理与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建立污水处理联盟,规范污水处理工艺,收取污水处理费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二,扩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池容量,以减小水量浮动对运营稳定性的影响;第三,增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受污染雨水的能力,并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普及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第四,采用热电联产模式运营污水处理厂,并使用活性炭过滤法代替反渗透法以降低能源消耗。

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杨宪云表示,德国专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值得学习,希望今后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德国环境治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并结合京津冀的现状,解决本地区当前面临的具体环境问题。

“垃圾回收与利用组”专家考察河北省廊坊市垃圾处理厂

空气净化与环境监测

作为“空气净化与环境监测组”的专家代表,莱茵河地区技术监督协会高级专家卡斯腾·罗利希同样总结了组内专家的观点建议。在总结报告中,他具体谈到了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实地考察的情况,介绍了本组专家与中方专家的研讨主要集中在大气氨排放源污染控制的相关法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VOC污染源排放监测和控制技术、欧盟及德国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及排放标准、燃烧及工业污染源排放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监测技术、德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等主题。

他表示,相较于京津冀地区,德国城市很少聚焦PM2.5、PM10等单一空气污染物,主要发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社会公众提供参考;通过此次在京津考察有关空气监测和研究机构,对中国在该领域的情况获得更为直观的了解,并与相关的中方专家及技术人员探讨了水平污染物分布、城市通风状况改善措施、网格化空气监测以及大气颗粒物来源和量化指标等问题。

此外,双方对低碳战略、欧盟及德国空气净化最新技术等也进行了讨论交流。报告中,罗利希着重指出,中国的部分燃煤发电站装配水平已经超过德国,二期发电的发电标准及限值也超过德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发达国家。

最后,罗利希针对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第一,中国的大型企业及工厂需改善燃煤锅炉的密封性及扩大单台锅炉容量以提高煤炭燃烧率和能量转化率。第二,中小型企业及工厂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系统(AMS),以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定期人工监测,并应积极推动污染物排量认证机制的建立。第三,由于北京、天津等城市规模较大,欧洲传统的空气治理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该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污染源较为分散、交通废气污染日益严重、小企业废气排放亟须得到控制,而这些问题也将成为中德下一步合作的切入点。

北京市环科院工程师常丽春表示,与德国专家在大气污染细节及最佳可用技术上的探讨和技术交流非常有意义,希望德国专家在今后提供更多相关技术的支持。天津市环科院环境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黄浩云表示,与德国专家的研讨交流使其受益良多,并希望借此研讨会,推动在津企业对燃气锅炉技术的改进,与德方在环保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垃圾回收与利用

“垃圾回收处理与利用组”的德国专家对中国国情大多较为了解,科隆AVG垃圾回收处理公司的克里斯托夫·布什先生曾多次来华,访问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亚琛HTP公司总裁米歇尔·朗根先生与中国长期合作,并在北京成立了合资公司;REMONDIS中国区总裁尤尔根·费勒先生已在上海工作数年。因此,组内的每位专家都积极发言,提出的建议更有针对性。

布什先生指出,同中国目前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并存相比,欧盟范围内已全面禁止了有机垃圾的直接填埋,而德国建立了尤为严格的有机垃圾回收体系。这一体系是自上而下实行的,每一层面都有具体的落实方案和步骤。关于改进建议,他提出:第一,用大型机动车辆代替小型机动车辆来运转垃圾以减少能耗,或效仿科隆市的做法,通过铁路转运垃圾。第二,对于不可回收垃圾,建议按人头收费,并在每家每户安装分类垃圾桶,按垃圾产生量来收费,根据不同的收入人群制订分级的收费标准并征收垃圾处理税,用经济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垃圾分类,引起人们对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视。

朗根先生则表示,中国的生活垃圾处理大多采用焚烧处置的方式,而垃圾的分类、堆肥、能源回收也应该得到重视,制造工业垃圾的水泥窑和燃煤发电厂也应该参与进来。对于垃圾分类回收,朗根先生提出模块化设计理念,即提取垃圾中的可回收材料,将其放入发酵设备并制成农业肥料,通过堆肥,进一步改善土壤质量。他提出,垃圾的能源回收及预处理非常有必要,中国企业在垃圾焚烧前采取的干燥步骤应得到肯定,这将有助于电力的产生。

对于有害垃圾的处理,费勒先生提出了可持续、可再生处理的理念。他指出,应制订有害垃圾目录,为有害垃圾制造专门的封闭式垃圾车,并对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成分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

赛库罗斯公司总经理艾格娜思·布那曼女士对垃圾回收处理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及监控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行政工作人员及设施、物流工作人员应各司其职,并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其中,采取的措施和指示要明确,采用工艺的优势和风险要明晰。此外,还应加强措施宣传力度和监控力度,保证实施的过程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河北省住建厅住建处调研员赵志林表示,通过走访石家庄、廊坊、秦皇岛等地,德国专家对河北省的垃圾处理现状有了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并为下一阶段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太原市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则提出了该市正在规划建设一千亩环保科技产业园,对先进垃圾处理技术有较大需求,希望德国的垃圾回收处理公司能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为该市的垃圾管理、处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空气净化与环境监测组”专家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交流研讨

长期而活跃的合作伙伴

1987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注:1988年作为直属机构并入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德国科隆市经济促进局的支持协助下设立代表处于科隆。多年来,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一直同科隆市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不断加深彼此间的互信互利,并积极促进北京与科隆两座姐妹城市、中德两国在不同领域的技术与人才交流。

“中德环境研讨会”举行期间,科隆市市长罗特斯专门发来贺信,并委托德方专家代为宣读。他在信中强调,科隆与国家外国专家局是长久而活跃的合作伙伴,环境保护是双方合作的重点;2013年底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环境治理行动计划〉项目协议》为今年“中德环境研讨会”的举行奠定了基础,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环境领域的合作,为企业投资、人员交流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任刘永志高度评价了双方近30年的友好合作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表示,中德关系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中国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十三五”规划,将为两国在环境和制造等各领域的合作开辟广阔前景。因此,国家外国专家局将与科隆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合作,为相关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搭建交流平台,真正造福两国人民。刘永志还提到,到2022年,北京市将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第24届冬奥会,而此次冬奥会将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有更高的承办标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鲁尔工业区经历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0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和解决,德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长远发展。他表示,德国在环境治理的技术、政策、理念方面的先进之处都值得中国借鉴,希望此次环境研讨会促成双方全方位的合作。

克里斯托夫·布什先生作为德方专家团的代表在会上表示,近一周的考察和研讨行程虽然紧张却充满了乐趣,对德方专家来说也收获颇丰。布什先生承诺,会努力与其他德方环境专家一道,继续支持中国的环保事业,加强同中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为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作出努力,避免中国重走德国环境治理的弯路。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京津冀专家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MBR工艺应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致谢审稿专家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