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合金地铁车体刚度和静强度仿真及有效性分析

2016-12-01王为辉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300222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有限元法

王为辉,袁 磊(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铝合金地铁车体刚度和静强度仿真及有效性分析

王为辉,袁磊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300222)

摘 要:随着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为缓解交通压力,人们对地铁车辆的依赖性日益明显。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铝合金车体性能的可靠性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然而,重量轻、运量大是铝合金地铁车体的优势,也是产生车体强度问题、结构稳定性问题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某铝合金地铁作车为研究对象,对车体进行刚度、静强度仿真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车体薄弱部位进行结构改进,使最终设计方案满足车体刚度、静强度要求。

关键词:铝合金地铁车体;有限元法;刚度和静强度;结构改进

1 引言

随着轨道车辆研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体轻量化和高速化的需求,在车体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铝合金材料以密度小、耐腐蚀、易于挤压成型和密封性好等优点,铝合金车体也被地铁车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与此同时,车体的性能指标以及设计水平也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刚度与静强度是车体性能分析中最基本的内容。国内外关于车体刚度和静强度的研究,主要有仿真分析法和试验分析法,两者结合紧密、相辅相成。很数人利用有限元法,对地铁、动车组等车体进行刚度、静强度分析[2-3]。

2 车体有限元模型

在创建有限元模型时,充分考虑到了整车设计质量的问题,将对车体的整体及局部的刚度、强度有影响的位置都考虑在内。利用Hypermesh11.0软件,车体薄壁部件主要以任意四节点等参薄壳Shell181单元为主,用梁单元beam188模拟钢铝之间的铆接,设备质量采用质量单元mass21来模拟,并通过柔性元rbe3模拟与车体的连接关系,最终整车有限元模型离散后共有966869个壳单元(Shell181),1206个实体单元(Solid185),节点总数为858392。

3 车体刚度和静强度分析

3.1计算工况

对车体进行有限元计算的8种工况为:垂向超员载荷工况(AW3刚度工况)、最大垂向超员荷工况(1.3×AW3)、纵向拉伸(960KN)+AW3、纵向压缩(1200KN)+AW3、二位端部压缩(150KN)+AW0(上边梁高度处)、二位端端部压缩(300KN)+AW0(窗台高度处)、救援工况(三点支撑)、架车工况(一端吊起)。

3.2车体刚度和静强度评价标准

根据GB/T7928-2003标准中规定[4]:在最大垂直载荷作用下的静挠度不超过两转向架支撑点之间距离的1‰。为此,本文铝合金地铁车体两转向架支撑点之间距离为15700mm,车体中心线底架边梁的最大垂向位移不超过15.7mm,车体相当弯曲刚度不得小于1.80×109N•m2。

根据该地铁车体的结构特点及计算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评价车体所有材料的安全系数均为1.0,即σ≤[σ]。

3.3初始方案刚度和静强度分析及评价

(1)刚度分析。在垂向超员载荷工况(AW3刚度工况)作用下,车体中部底架边梁下翼边缘的垂向位移为12.4mm,通过对该铝合金车体刚度工况的有限元分析,可知:在超员载荷(AW3)作用下,车体中心线底架边梁的垂向位移是12.4mm,小于车体设计值15.7mm,车体相当弯曲刚度3.69×109N•m2,大于规定的相当弯曲刚度1.80×109N•m2。为此,车体设计满足刚度要求;

(2)静强度分析。通过对铝合金地铁车体进行8种工况的静强度计算,可知:1)在垂向超员载荷工况(AW3刚度工况)、最大垂向超员荷工况(1.3×AW3)、二位端部压缩(150KN)+AW0(上边梁高度处)、二位端端部压缩(300KN)+AW0(窗台高度处)、救援工况、架车工况的作用下,车体各部件的应力均小于其许用应力,满足强度设计要求;2)在纵向拉伸(960KN)+AW3、纵向压缩(1200KN)+AW3工况作用下,车体的某些部件应力大于许用应力,主要发生在一位端车钩处、客室门上角处型材、二位端枕梁处地板型材等部位。因此需要对强度不足的部位进行结构改进,从而使车体各部件满足强度要求。

3.4改进方案及计算结果

(1)改进方案。通过分析原方案中车体薄弱部位应力大的原因,主要是:一位端车钩处结构纵向载荷不能经过牵引梁传递到车体后部,而引起车钩座附近应力集中;客室门上角处型材由于板的厚度太薄,而导致了应力过大;二位端枕梁处地板型材,由于枕梁与底架边梁连接处过度不够平滑而导致了应力集中。为此,制定了如下改进方案:1)一位端车钩处增加厚度均为8mm筋板,保证纵向载荷的传递;2)客室上门角处型材,进行补厚处理,板厚为6mm的板材;3)二位端枕梁,首先在枕梁内侧进行补厚处理,厚度为6mm的铝合金板材;然后在枕梁与底架边梁处焊接一板厚为8mm的过渡筋板,数量为6个;最后在枕梁内侧增加,盖板为8mm,立板为12mm。

(2)改进方案后计算结果。改进后,通过对铝合金地铁车体刚度、静强度的有限元分析,得到其8种计算载荷工况下的计算结果,可知:1)在超员载荷(AW3)作用下,车体中心线底架边梁的垂向位移是12.1mm,小于车体设计值15.7mm,车体相当弯曲刚度为3.78×109N•m2,大于规定的相当弯曲刚度1.80×109N•m2。为此,车体设计满足刚度要求;2)在8种计算载荷工况的作用下,车体的薄弱部位和安全裕量较小部位的应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车体各部件的应力均小于其许用应力,满足静强度设计要求。

4 结论

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本文铝合金地铁车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确的仿真模型,并依据EN12663-2010对车体进行8种工况的刚度、静强度仿真分析,根据车体刚度和静强度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从结果得知,客室门上角、一位端车钩、二位端枕梁等处出现应力集中,强度不足的问题。为此,对车体薄弱部位进行结构改进,经过重新计算后,车体满足刚度和强度设计要求,为车体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设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成,肖守讷.地铁铝合金车体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J].机车电传动,2006(01):55-56.

[2]米彩盈.高速动力车车轴强度分析的工程方法[J].铁道学报,2002(02),379(09):11-13.

[3]张志华.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结构强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

作者简介:王为辉(1989-),男,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地铁车辆电气牵引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车辆CAD/CAE及其关键技术、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方面的研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3.212

猜你喜欢

有限元法
机械有限元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建设与实践
机械类硕士生有限元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隧洞围岩锚杆支护模拟方法对比分析
CFRP补强混凝土板弯矩作用下应力问题研究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空气弹簧垂向刚度分析
基于有限元法副发动机托架轻量化设计
二阶传输条件撕裂互连法在电大辐射中的应用
有限元法模拟GFRP筋肋深与其拉伸力学性能关系研究
有限元法在手部的运用
有限元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