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地区农村扶贫攻坚的问题与对策

2016-12-01郑兴禄

重庆行政 2016年5期
关键词:贫困村基础设施贫困户

郑兴禄

2016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从各地来看,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攻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成效显著,但在2020年前完成扶贫攻坚任务还面临诸多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对限时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和脱贫后的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武陵山地区农村扶贫面临的五大难点问题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在2020年初步完成扶贫攻坚任务面临五个方面的难题。

(一)贫困户精准识别与帮扶难以精准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尽管党委政府大力提倡精准扶贫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从实践调查来看,精准扶贫的难点恰恰在于如何动态地、精准地识别贫困人口,并进行精准帮扶。现行贫困标准线是2011年制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5年按照动态调整原则调整为2800元,但事实上2800元可能只够生活,无法解决贫困户家庭子女上学、就医等问题。因此,目前的贫困标准线可能低于农村的贫困实际。另一方面,一些贫困户的真实收支情况难以核查清楚,尤其是有外出务工者的家庭更难掌握收入情况。仅靠民主评议确定贫困户和村干部推荐贫困户,难免出现“关系户”与“分指标”的困境,导致贫困户的信息失真,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同时,致贫与返贫原因多种多样,但扶贫救助政策一刀切,偏远高山地区的脱贫政策与其他地区政策一刀切。因此,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难也就导致扶贫帮扶的精准难以实现。

(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

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水、电、路、环境(污水垃圾处置)、医疗(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等公共设施未得到有效解决,是制约贫困村与贫困户持续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调查来看,70%的贫困村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有基础设施管护制度,而高山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更是严重缺乏。由于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筹资难,一些公路虽然硬化,但大车进不去,农副产品运不出,游客难以达到,成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的瓶颈。

(三)贫困村产业发展后劲无力

从产业扶贫实践来看,贫困村产业发展困难,难以找到一个既能使贫困群体增收,又能调动其积极性的产业发展方式。一是在产业用地方面,尽管目前一些贫困村土地荒芜闲置严重,有利于推广产业发展,但土地分散经营影响了土地的流转与集约使用,使休闲观光农业及其设施建设等用地难。二是贫困村电力设备缺乏,产业发展用电难成为普遍现象。三是贫困村产业多为单一、传统产业缺乏创新。四是缺乏产业发展资金。

(四)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欠缺

贫困户普遍因智力、身体、思想认识等因素的限制,其自我脱贫能力普遍较弱。一是部分脱贫户不愿意脱贫,“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配合扶贫干部工作。在扶贫实践中,慰问性、救济式的扶贫多以现金补助、实物资助等方式表现,易引发部分群众的攀比。二是农村鼓励脱贫的社会氛围不浓厚。部分脱贫户缺乏感恩心态,很难传递脱贫正能量。

(五)扶贫政策难以有效落实

一些扶贫政策(特别是教育资助)缺乏配套措施而难以落地。一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过分注重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规范,扶贫干部疲于奔命,大量扶贫时间与精力用在“制表、填表、造表”上。二是在扶贫政策执行中,扶贫资金和各项目资金的财政拨款程序较多,时间较长,而项目及款项一般在10月份一次性拨付与下达,致使乡镇不好开展工作。三是政府部门多头指挥,扶贫政策朝令夕改。四是乡镇扶贫人员不稳定,一些扶贫干部因抽调而来,对扶贫政策措施理解不全面,没有弄懂政策要求。五是对扶贫干部的管理不完善,比如一些扶贫干部两边兼顾,导致难以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六是民生兜底是否有新政策,产业扶贫政策能否持续进行,扶贫工作能否建立长效机制等问题亟需解决。

二、武陵山地区农村扶贫攻坚对策

根据笔者的调查与思考,针对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扶贫攻坚的现实成就与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创新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贫困户脱贫退出机制和脱贫验收考核政策,由各级扶贫办全权负责贫困帮扶工作,构建第三方扶贫绩效评估机制,细化脱贫标准,实行贫困星级评比,不把贫困户数量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利用大数据掌握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状况,提前介入贫困家庭人员住房、车辆、存款、工资性收入或财产性收入等信息核查,将不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员排除,以便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二是将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对建卡贫困户制定适合基层的标准,将完全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实现长期性补助。三是实行农村危旧房改造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叠加政策,提高贫困户搬迁建房补助标准,结合不同地理条件给予不同补助。四是实施贫困户大病救助政策,改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办法,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对大病绝症实行先医后政府付费的保障政策。五是实施贫困生免费入学政策,加大教育赞助力度。六是创设农村公益岗位,解决部分劳动力弱、收入来源不稳定的贫困户就业与收入问题。

(二)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在水、电、路、环境、通讯、住房、医疗等方面,各个乡镇结合实际给予资金与技术扶持,统筹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动员贫困户入股,引导贫困户与产业投资人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经营分红。二是提高农村公共设施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精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程序,提高补贴标准,在确保资金与工程安全的情况下加快建设,解决好农村的交通和人畜饮水问题。三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提高长期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增强其教学与后勤供给能力。建立农村文化中心,满足村民文化需求。

(三)增强扶贫式产业长期发展动力

一是注重贫困户短期效益脱贫与中长期产业稳定增收的有机衔接。成立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基金与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尽量不直接给钱物,而给予政策优惠。二是培育贫困户的市场主体意识。提高贫困人口就地务工能力,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激活贫困人口自主发展或参与产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农业部门及专家包村联系产业帮扶制度,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因地制宜为贫困村(非贫困村)制定可持续的产业规划,加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

(四)实施农村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扶贫政策的宣传。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扶贫政策的知晓度,解决贫困户的思想认识问题,从思想根源上增强脱贫信心,消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可以延长三年政策优惠期,巩固脱贫成果。二是树立激励式脱贫理念。进一步简化扶贫帮扶政策的程序,坚持扶与助相结合。教育贫困户自力更生,谁主动脱贫,谁脱贫意愿强烈,就重点扶持谁,激励贫困户自我持续发展。三是引导贫困户积极主动参与扶贫攻坚,宣传脱贫效果与典型案例,形成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四是坚持扶贫与扶智(志)并行。加强对贫困户子女的培训与教育资助,不断提高其劳动技能。

(五)确保扶贫政策的优效性与长期性

一是优化扶贫政策的决策与执行程序。因县施策,因乡施策,因村施策,根据不同的地区条件配套不同的资金,不搞一刀切。资金整合由县扶贫办统一协调、审核后下达,让乡镇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二是组建专职帮扶干部队伍。加强对帮扶干部的培训和考核,使其真正懂政策、懂业务,并与原单位脱钩。落实乡镇扶贫办编制,建立稳定长期的扶贫骨干队伍。对有能力有成绩的扶贫干部提拔重用。三是从政策上保障帮扶的可持续。县扶贫领导小组或扶贫办要切实抓好各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指导方法、工作要求、考核制度,统一发布和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四是省(市)统一制定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县级党委政府及其直属部门多深入农村督查扶贫实效,少检查扶贫书面资料,对帮扶中的问题留足整改时间。五是调动社会组织参与贫困帮扶的积极性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利川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贫困村基础设施贫困户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