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6-11-30陈东毫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初中化学策略

陈东毫

【摘 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教学十分重要,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存在诸多的不足,为了扭转此局面,本文介绍了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概况,重点阐述了其教学策略,旨在指导实践,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初中生化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价值观教育;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学科教育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初中教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新课标提出,初中化学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普遍认为价值观教育属于德育课程内容,未能积极探索适合的培养策略,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展开了探讨,旨在促进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概况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其以实验为前提条件,实际教学中通过价值观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还引导其拥有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力以及积极的情感。但如今,化学教学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重知识与结果、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制约着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及落实。

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国相关规定,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其明确指出了化学价值观教育内容与目标,其中涵盖了对待物质、自然、科学、社会及自身发展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不仅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其专业技能,还利于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其逐渐拥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两个课标全面呈现了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求真、向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层次性,主要是因初中生年龄各异,教学实践中应考虑学生的特殊性,采取多元、各异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设计及策略

1.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要素:面向全体学生,借助贴近生活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在教学中应兼顾学习结果与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其潜能,通过多元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化学教学设计应注意内容:一是,教师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执行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三是,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方法。

现阶段,初中化学价值观价值目标难以有效落实,具体问题表现为:第一,根据既有的设计要求可知,为了落实化学价值观教学目标,应使用外县的、可测的行为动词展开描述,但实践中学生感受、体会难以言传;第二,化学价值观拥有众多层次,如:注意、反向、偏向、追求及角色化等,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微妙性,但设计中难以实现贴切、精准的描述;第三,化学价值观目标有着丰富与多样的内涵,但实践中受客观、主观等因素影响,教师将其视为德育教育,致使其设计目标缺乏全面性,如:仅在教育中体现热爱家乡、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等,而忽视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价值观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落实化学价值观教育目标。实践中应采取以下设计策略:一是,利用外显化的行为动词,新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应具备精确化、可策划及具体化等特点,为了外显内隐心理过程,应尽可能地选用可测、精准及外显的行为动词,以此彰显目标的各个层次。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在设计该目标时,分划分为不同层次,注意层为观看环保新闻、反应层为关注环保新闻、偏向层为重视环保新闻,角色化层为正确的环境观及环境行为。各层的目标具有递进性,提高了设计质量。二是,增加具体化的行为内容,为了增强化学教学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实践应积极利用具体化的价值观教育,如:化石燃料利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灾难性电影、新能源开发等视频,煤炭或石油的实物样品、图片等,借助上述学习媒体,转变了传统平面化教学行为,使其具有了多角度特点,利于纠正学生不良环境习惯,便于培养其可持续发展意识。三是,提供情景化的行为条件,价值观教学目标设计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性、情景化的行为条件,具体是指为描述化学学习媒体及化学学习时间,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信息。例如,全球变暖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并尝试提出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环境,主动抵制不良的行为。

2.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探索如何达成价值观教育目标,还要结合初中生的具体特点,创新教学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1)打造和谐、平等与民主教学环境。国外学者曾指出课堂上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学成败,教学具有艺术性,应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学生兴趣,使其自主、主动学习。教育的前提条件为师生交往,因此,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价值观目标落实。此外,价值观是学生心理特征,具有内隐性与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其情感、性格等,经有效沟通与交流,逐渐构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自由、愉悦与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易于敞开心扉,通过真诚、坦诚与诚恳的交流,情感教育成效将更加显著。例如:关于空气内容,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构成的,如果单一介绍各组成部分,则过于枯燥与乏味,教师可利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借助空气污染资料与视频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包括空气污染成因、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通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其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向积极、有意的方向探索,通过上述教学,保证了情感教育效果,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2)合理运用教材内的价值观教育素材。在既有的化学教材中价值观教育内容较为隐蔽,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各个知识的价值,并对其给予深入挖掘。新教材中涵盖诸多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如:以文字、插图等形式展现的化学社会问题、化学科学发展等。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情境,此时,要求教师应了解教材内容的价值信息,并在备课中给予挖掘,将各重点内容均赋予双重价值,即:情感与思维活动。例如:关于爱国制碱专家的内容,教师可采用问题引导、讨论交流、感悟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合情感与思维活动,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使其接受相应的感染,进而利于达成共育目标。

(3)进一步扩展价值观教育范围。初中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内化课堂知识,提高自身素养,还可丰富其化学学习方法,使其逐渐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推荐其阅读与科普类读物,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实验活动,以此提高其实践能力,使其感受化学魅力,并有效处理人际关系,了解合作、宽容的重要性等。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探讨了其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相信,在各项措施落实基础上,初中化学教学成效将更加显著,初中生将逐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其综合素质也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严西平,王伟群.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化学教与学,2013,06:2-3.

[2]陆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及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张宗濮.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必修化学教材内容衔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龚茜.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初中化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英语小话剧”对学生英语学习及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