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州市通川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探讨

2016-11-30杨长明孟长来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川区达州市林业

李 超,杨长明,孟长来

(1.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林业站,四川达州 635000;2.达州市达川区林木种苗管理站,四川达州 635000;3.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达州市通川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探讨

李 超1,杨长明2,孟长来3

(1.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林业站,四川达州 635000;2.达州市达川区林木种苗管理站,四川达州 635000;3.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本文对达州市通川区的林业产业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通川区的现代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通川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并结合国家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治理对镇乡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作出了建议评述。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加强科技项目的试验示范,促进镇乡林业保护修复和利用和谐发展,建立国家治理新战略,实践新部署,重新整理思路,重新务实创新是很重要的。

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对策;通川区

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配合两化互动战略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双轮驱动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力量。我国林业发展千篇一律,镇乡林业发展问题调查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性。2016年,通川区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三轮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为通川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但通川区受多种因素制约,现代林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进程不快。在推进传统林业产业向现代林业产业转变的实践中,通川要赶上其他地区的步伐,结合自身实际成绩,站立在更高起点上,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之路,不能囿于国家林业部门那点的老指标,更多考虑现代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的林地资源各自森林网络的聚集度而非破碎化的简单累加达标,借助有利林业资源基础而创新发展,赢得整体全部尺度上的现代产业与多行业部门的和谐发展。现代林业理论本身诞生于资源环境危机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问题,这一发轫问题源泉的把握对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更加明确镇乡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实践举措。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的地理文化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战略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严峻形势,明确林业建设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中的多元任务分工,来合理促进镇乡林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生态环境恶化治理中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曲线救国策略可能对突破重围具有参考价值。

众多第一线林业科技工作者都怀着对林业部门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危机拯救的林业“三个突出”地位的热情和担当,长期以来以睿智和敏感性提出了林业发展的现状与实际对策,具有相当诚恳和深远的科技支撑回馈贡献。结合镇乡区域林业发展实际,本文对该尺度林业发展现状总结和对策探究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对通川区林业发展实际意见具有丰富完善的作用。同时,针对镇乡林业发展现状,借助通川区林业产业发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案例,对我国镇乡林业科技工作者为生态环境与现代林业发展而努力的战略方向、疑难问题做了建议与评述。

1 通川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及东北面与宣汉接壤,北面、南面与达区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0′37.5″~107°39′22.5″,北纬30°07′30″~31°27′30″。地处四川东北部、达州市中部,东北与宣汉区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平昌区接壤,距省会成都375 km,历为州、府所在地,是达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海拔1 086 m,最低海拔265 m。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85 d,四季分明。林木总蓄积150万m3。2015年,全区林业生产总值7.4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增加收入1 786元(表1)。

表1 通川区林地现状统计表(单位:hm2)

1.1 全区林业产业基地现状

近年来,通川区在充分整合达州市级林业产业化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配套项目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规划项目等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现代林业重点区(市)建设。一是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积极培育工业原料林,为通川区工业和民用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区累计建成以桤木为主要树种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8 334 hm2,主要分布在前碑庙、梓桐、青宁、北山、金石、安云、檬双、龙滩、江陵等乡镇。二是特色经果林建设稳步推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有青脆李基地334 ha、柑柚基地334 hm2、优质梨基地200 hm2、核桃基地1 667 hm2、主要分布在金石、龙滩、江陵等乡镇;油牡丹667 hm2主要分布在蒲家镇、中药材334 hm2。三是中药材基地建设林下养殖初具规模。近年来通过引进业主在双龙、碑庙、龙滩等地发展以黄柏、杜仲、乌梅为主要树种的木本中药材基地334 hm2,在双龙建成林下养殖基地1万余m2。四是在蒲家、双龙、东岳建成花卉苗木基地667 hm2。五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周大寨子、鹿顶寨、王家山等森林景点建设。

1.2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

通川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发动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林业产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全区通车里程达6 000余km(其中林区公路1 000余km),基本实现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基本建成联结城乡、干支成网、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道路运输网络。

2)全区小二型以上水库35座,山坪塘2 408个,微水池560个,蓄水量达260多万m3,基本保障规划区的生产、生活、灌溉用水。

3)通川区林业中心苗圃现有碑庙、东岳、蒲家、三大育苗基地,面积100 hm2,能够充分满足现代林业重点区建设苗木培育需要。

4)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全区各乡镇、林业站组建了宣传队、扑火队;防火装备较齐全,其中:风力灭火机20台、铁扫把2 000把、刀600把;防火宣传碑185座,消防水池491口。

5)森林病虫害防治设施设备:全区有杀虫灯40台、机动喷雾器10台、虫情测报灯1台、解剖镜1台、显微镜1台、各种实验器具10套、检疫实验室1间,建立病虫测报点两个。

1.3 林下经济发展迅速

通川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全区采取林药、林菌、林粮、林果、林菜、林茶6种模式共发展林下种植666.7 hm2。二是采取林禽、林畜模式共发展林下养殖14.8万只(头),年产值0.46亿元。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景观、山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生态旅游体验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乡村休闲旅游,2015年生态旅游达到了670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突破3亿元。四是林产品特色优势已经凸显,巴山脆李、金石高洞柚已经名声在外,万亩优质核桃基地也已签约收购。

1.4 林产加工初具规模

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林业产业收入,近年来,通川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以通川区佳泽胶合板厂、通川区张林河港胶合板厂、通川区双龙木材加工厂、达州市通川区袁家沟木材加工厂、通川区祥德木材加工厂等市、区级龙头企业,年加工木竹人造板1.5万m3,木竹家具0.95万件(套),加工产值突破1亿元,达到1.32亿元。

1.5 林业科技推广初见成效

近年来,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协作,引进、开发、研究育苗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了我区林业产业发展。一是积极开展林木良种的引进。我们先后成功引进了红叶石楠、天竺桂、中华红叶杨等优良城乡绿化树种,建立了苗圃,培育了大量苗木用于我区城乡绿化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加快优良乡土树种选育,促进林木生产良种化。通川桤木具有耐湿性强,病虫害少,抗寒性强,生长迅速(10 a平均树高达13 m,平均胸径14 cm),材质轻软,硬度适中,结构细致而松等特点,深受广大林农喜爱,作为理想的生态防护树种和速生丰产林用材树种在川东丘陵及平原广泛推广。三是1993年在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凤凰山发现了1株品质好、成熟较晚的‘青脆李’实生变异优良单株。‘青脆李’系四川达州地区栽植的优良李品种。经多年观测于1995年将该单株确定为优良单株,并进行大量繁育,开展多点区域试验。2002年以后在试验园调查生产结果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对其品质、适应性和抗性进行评价,2008年~2011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品质分析,综合品质优异。于201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巴山脆李’。

1.6 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效益日渐突出

通川区积极推进经营主体组织化和产业服务体系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林农组织进现代林业发展中,提高林农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目前全区已注册的苗木、核桃、油用牡丹、青脆李、柑柚、特种养殖等林业专业合作社39个,加入专合组织农户达10 000多户,带动周边农户达15万户。二是积极培育林产品的专业市场,加快市场需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流通网络,引导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帮助林农规避市场风险。

2 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原料林和特色经果林初具规模,木本油料林和林下种养规模较小

通川区以马尾松、柏木、桤木为主的工业原料林产业、以油用牡丹、核桃为主的木本粮油产业、以青脆李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和以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为主的林下特色产业等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当前区内青脆李和工业原料林产业聚群基地已初具雏形,其余各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油用牡丹、核桃、中药材、林下种养殖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显著的经济效应,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少,产业基地布局不尽合理。

2.2 从基础设施看,现有的生产条件已不适应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

通川区经济总量小,财力极弱,发展资金不足,加上长期缺乏大的林业项目和资金扶持,使得全区林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突出表现在林区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蓄水池、防火设施不足,林业生产很大程度还依靠人力操作,机械化程度低,加之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等,现有的生产条件已不适应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

2.3 林业产业发展资金缺乏,效益低

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但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无公害、集约化、标准化的丰产栽培技术培训推广滞后,显著地制约着通川林业产业的发展。在现有林业产业资源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中,尤其是在经济林基地建设、扶贫攻坚项目、天保工程及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中,由于国家的投入经费标准低,而区级财政困难,尽管每年区委、区政府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代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相比,投入显得严重不足,导致现有资源经营管理粗放,种植效益普遍偏低。

2.4 特色林产品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打造不够

品牌作为一种识别标志、精神象征和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更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优良的品牌,拥有创新的力量,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参与竞争,能让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尤其近年来随国际上对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要求,品牌对产品和行业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通川区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青脆李、金石高洞柚、林下药材、林下养殖等林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由于对林业产业市场的发展前景认识不够,品牌意识不足,特色林产品品牌严重缺乏,宣传力度不够,成为制约通川林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

2.5 技术力量缺乏,服务力度不够

通川区林业局2014年才从原农林局分家,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对现代林业产业建设的指导和服务还跟不上发展的需求,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需要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在林业社会化服务方面,通川的力度还很不够,水平还不高。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税收、土地、融资、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服务政策没有完全配套,支撑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保障不是很到位,科技成果在林业产业中的转化利用率不高,科技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不大,林业专合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产业发展保障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着林业发展方式的改变、产业的壮大、效益的提高、林农收入的增加和现代林业产业的推进。

2.6 经营方式粗犷

发展林业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经营方式,依托龙头,创新模式,突出特色,提高效益。通川的林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龙头甚至没有;多数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实力不足,高、精尖技术运用不够,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管理不很科学,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与基地、农户、市场之间结合不紧密,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不很完善、不很灵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缺乏专业的林业大市场和林业经济人,至使通川的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低、速度慢、规模小。

3 林业产业发展对策

3.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调研表明,通川区青脆李和工业原料林产业聚群基地已初具雏形,其余各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油用牡丹、中药材、林下种养殖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显著的经济效应,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少,产业基地布局不合理。因此,通川区应巩固扩大现有林业产业基地面积,通过抓好树种、林种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名贵特优新经济林果。同时,林业部门还应调整优化林产加工布局,加大林产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快落后产能改造和技术升级,推进林产加工企业向资源丰富的区域和工业园区集聚,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影响好、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新方法,提高土地经营层次和水平,切实改变零星作业、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引导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整体推进。要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努力抓好发展基础、发展前景较好的核桃、油牡丹、青脆李、香椿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3.2 抓好设施建设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完善设施是基础。要抢抓国家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林业产业建设,充分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业产业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3.3 完善投入机制,增加投入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教训都证明,产业建设的成败,关健在产权和利益机制。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和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经济投入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格局,按照谁承包、谁购苗、谁栽种、谁培管、谁所有的“五谁”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林业产业化的建设项目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3.4 着力打造林业特色产业品牌

笔者建议,通川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品牌为重点,以“突出特色、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塑造品牌”为主线,以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支撑,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度挖掘特色资源潜力,强力推进特色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以及具有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打造我区林业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和特色品牌培育示范区。

3.5 健全保障体系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强化服务是保证。要立足林业发展实际,制定系统、科学、长远的可行性规划。要制定出台并完善各类优惠政策,尤其要完善林业政策性保险,引导林业担保公司发展,做好农业金融服务工作,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要充分利用千名硕博进达州的有利时机,抓紧引进一批专家型、复合型技术人才。要构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水平,加大科技培训,推进林业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服务农业的能力。要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林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3.6 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龙头带动是关键。要依据确立的林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分层次、有选择地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企业,特别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落实扶持政策,优先安排项目和资金,重点发展加工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科技带动型等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充分鼓励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通过以土地、山林、劳动入股的形式,积极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组织,并着力完善农户与企业、专合组织等合作主体的契约保障机制,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合体,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结构,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

[1] 王杨.新常态下影响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的要素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6(01):57~58.

[2] 张月红,刘杉,张洁,等.天津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5(12):131~133.

[3] 张於倩,李志丹.吉林省林业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5(04):240~244.

[4] 陈彦林,李洪鲜,唐绍平.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4(06):69~71.

[5] 萨日娜,孟宪龙,滕玉,等.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13~114.

[6] 郭世雄,张宏霞.我国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方向[J].现代园艺,2015(1):18~19.

[7] 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Discussion o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M odern Forestry in Tongchuan Region of Dazhou City

LIChao1YANG Chang-ming2MENG Chang-lai3
(1.Forestry station of Anyun town for Tongchuan Region in Dazhou city,Dazhou 635000;2.Management Station of Forest Ttree Seedlings for Dachuan Region in Dazhou City,Dazhou 635000;3.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Chengdu 610081)

In this paper,deep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weremade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forestr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ongchuan region of Dazhou city,and analysis wasmade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forestry industry in Tongchuan region.On this basis,strategy and suggestionswere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ofmodern forestry industry in Tongchuan region.In guide ofmodern forestry theory,it is important to rearrange thoughts and to promote harmonous development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utility of forests.

Modern forestry industry,Developement strategy,Tongchuan region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4.004

S7-9

A

1003-5508(2016)04-0019-05

2016-06-10

李 超(1978-),男,工程师,四川通川人,主要从事造林绿化和科技产业工作。

猜你喜欢

通川区达州市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达州市通川区
通川区水务局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land produces
通川区十里水街一期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达州市建成精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