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期高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

2016-11-30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运行机制校企合作

马 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经济转型期高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

马连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如今社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校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而校企合作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现学校、企业的部分资源共享,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等。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为了更好地建设处校企合作的环境,需要创新其合作运行机制。

关键词:社会转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

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内涵所在

1.1学校和企业具有相同的合作指向目标

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或者是政府,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性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同时评判校企合作是否卓有成效也是以该目标为标准来进行的。

1.2对双方主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保障

校企合作中政府主要负责的是引导,真正的实施主体还是高校和企业,缺了任何一方都会对校企合作的运行以及效果造成影响。只有对校企合作运行主体有足够的了解,全面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才能保证校企实现深度融合。

1.3实施开放的教育过程

在高校校企合作的时候对于教育的开放性要有足够的重视,不管是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培养人才的目标还是具体的实训内容等,都要面向企业开放,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融入到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来,与学校共同发挥作用,培养出具有全面综合知识并且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1.4制定制度推动运行

改进并优化校企合作中需要的制度,来保证合作环境的制度和良性,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发挥推动作用。同时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在这些行之有效并且足够完善的制度下,才能够更加自律,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一解决,为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1.5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集群化

集群化的意义是政府部门统一对高校和企业进行指导,在合作的时候使用集群的方法来进行,最终保证校企合作的各个主体能够同步发展。目前各个区域对于高校校企合作都有自己的规划,将自身的经济规划情况、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将眼光放长远进行战略规划。

2. 高校校企合作中的一些问题

2.1校企合作中各个主体不处于平等地位

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是最后却并没有达到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原因在于高校在校企合作的时候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获得什么利益是学校所没有顾及到的,很多高校在服务意识方面是非常缺乏的,因此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意向与学校进行合作,这对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2.2政府没有充分将其职能发挥出来

政府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没有明确自身在校企合作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所以政府具有的管理职能、组织职能和协调职能并没有全面得到发挥。在校企合作的时候没有一套足够完善的激励政策,同时在法律保障这方面也有所缺失。

2.3运作方面有问题存在

其一,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虽然工学交替模式已经得到了实施,教学管理中也出现了各行各业参与的身影,实现了工学过程的良好衔接,但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或者车间真正进行实训的时间少而又少。同时企业方面不能准确地去计算其指导教育者的工作量以及业绩考核等,所以对学校的津贴分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往往会分散在各种不同的企业中,增加了控制和监督教学质量的难度,也没办法制定统一考核实习成绩的标准,不管是过程管理还是跟踪监控都是很难顺利开展、实施的。

其二,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情况以及问题产生,实习学生欠缺专业能力从而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为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就是所有问题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往往不会教这些前来实习的学生真正重要的技术,一方面是因为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是企业有自我保护的心态,所以学生虽然在企业实习了很久,但是学到的知识都是浮于表面、非常浅层的内容。

其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不仅是这个活动的发起人,同时还负责者进行组织和策划,需要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校企合作对于学校过于依赖的话,这种合作关系是很难长久并且稳定地保持下去的。

3. 创新高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3.1在校企合作中将激励作为其运行的中心机制

对于校企合作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困难就是,如何将高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使已经存在的校企合作成果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人才互动机制和鼓励机制的构建就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学校和企业进行激励机制的构建,其实目的是相同的,就是为了将校企合作的热情激发出来,更好地去进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学校可以对企业领导发出邀请,请领导来学校兼职,同理学校领导也可以受邀去合作的企业担任兼职。同时学校还可以对那些具有较高发展成就的企业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等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传授自己的心得。

3.2在校企合作中将约束作为其运行的中心机制

校企合作期间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需要有相关的制度、法律以及道德等对其进行约束。法律约束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协议的签订,协议具有足够的法律效应,上面明确提出了校企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具有的权利以及违约后如何进行惩罚等内容。当然,只用法律对校企合作进行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或者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制度,并进行合作规章制度的拟定,不管是哪种规章制度都需要足够的科学、合理。

3.3在校企合作中将情感作为其运行的中心机制

校企合作中除了各种规定和制度,情感的交流和人际关系也是一个重点,尤其在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政策优惠没有落实的情况下,情感就成为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在。进行情感机制的构建并保证其可行性,可以有效地推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在建立情感机制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交流,其次是校企合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往来,建立良好关系,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碰到的工作问题要认真地听取并且及时将问题解决。

3.4政府导向机制的构建

想要使高校教育发展能够健康稳定的进行下去,就离不开政府和政策这个前提。在构建政府导向机制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在高校教育这方面的投入,各级政府部门都需要进行一套与高校教育发展有关的规划以及投入保障机制,在构建时需要将经济社会的具体发展等因素考虑进去,在政府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对地方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进行鼓励,使他们为高校进行投资,这样一来教育资金就比较充足了。二是对高校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强度还要提升,通过政府部门带头宣传高校教育,将媒体和舆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为高校教育的顺利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杨霞,张继河,张宏玉.基于“协同效应”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225-228.

[2]张惠典.探索“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之路——以泉州师范学院牵头联办服装学院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4(3):113-116.

[3]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1):133-138.

[4]许淑慧.地方高校转型期如何化解校企合作“一头热”[J].高教论坛,2015(4):36-38+69.

[5]韩鹤进,黄梅.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从校企合作管理主体谈起[J].中国高校科技,2015(9):38-39.

[6]刘兴丽,洪亮,关凤岩,等.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142-144.

[7]刘明忠,孙旭东,孙杰,等.高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5(3):235-235,23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运行机制校企合作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