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1-30李如飞

绿色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临沧市临沧庄园

李如飞

( 临沧市农业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市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如飞

( 临沧市农业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阐述了临沧市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优势,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临沧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拓展绿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可循环的可持续农业转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多功能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绿色农业经济;优势;存在问题;临沧市

1 引言

绿色经济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市场化和生态化的有机结合,也是一种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其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可再生能源、绿色服务业等,其特点对环境友好,不必投入过多资源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2 临沧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

2.1气候优势突出

临沧既是太阳转身的地方,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地理分水岭,最高海拔3504 m,最低海拔540 m,兼有山地气候、低纬度气候、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有来自印度洋的西面季风,带来大量的蒸气和云雨,使地面恒温,清凉舒适。到了冬季,哀牢山、无量山和高黎贡山高大的山脉屏障,挡住了来自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寒流,而且在西南暖流的影响下,晴多少雨、阳光充沛、气候温和、四季温差小、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具备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优势和条件。

2.2物种优势明显

临沧生物多样性富集,是滇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农作物种类、畜禽品种、渔业资源和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珍贵树种20多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野生动物种群725种、野生植物种群4200种、经济林1238.4万亩、种养业品种133种,其中优良品种85种,是云南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药物宝库”、“天然花园”,被誉为我国滇西南“动植物基因库”,国内大多数动植物均能在临沧生长。

2.3生态环境优良

临沧森林覆盖率67.5%,工业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环境污染小、空气质量优、水质好。农业生产监管严格,土壤污染小,区域性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条件优越。临沧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中国精品咖啡豆示范区”等称号,是享誉世界的“滇红之乡”、“红茶之都”。在土壤、空气、水源无污染的洁净临沧,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2.4农业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丰富,该市热区面积7886 km2,占总面积的32%,占云南省热区面积的11.4%,土壤多为中性至偏酸,适宜发展甘蔗、橡胶、咖啡、坚果、热带水果、木薯、香料、辣木、冬季蔬菜、生物药材等热带作物,中高海拔地区适宜发展核桃、茶叶、烤烟和冬桃、冬梨、生物药材等特色产业。该市适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超过2000万亩。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山面积1646万亩,年可产饲草960万t以上,同时临沧是云南省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160万亩,年产蔗梢(叶)150万t左右,若利用率达50%,年产粗纤维饲料20万t以上,加之种植的玉米200万亩、水稻70万亩、小麦65万亩等农作物秸秆,该市各类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300万t。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可大力发展畜牧业。库区水产养殖资源丰富,临沧境内已建成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4个百万级千瓦大电站,库区面积84万亩,发展高原淡水渔业资源丰富。

2.5开放潜力巨大

从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至缅甸皎漂港仅970 km,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内陆“黄金口岸”,是云南建设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是昆明通往印度洋缅甸海岸皎漂港最便捷的陆上通道,用中国地图看临沧,临沧是中国的边疆;用世界地图看临沧,临沧是亚洲的中央。临沧市与缅甸接壤的缅北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常年温差小,雨量充足,土壤肥沃,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适宜开发种植甘蔗、橡胶、咖啡、坚果、热带水果、木薯等热带经济作物的轮歇地、荒地达上千万亩,与缅甸合作发展外向型特色优质农产品的潜力较大。

3 临沧发展绿色经济的现状

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崛起” 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调优农业内部结构主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强化现代农业庄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优势,提出把蔗糖、茶叶、核桃、咖啡、坚果5个产业打造成云南第一,把木竹、烤烟、橡胶3个产业打造成云南最优,把临沧打造成中国西南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淡水渔业生产基地等10个发展目标。

3.1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建立

坚持“三万”工程为抓手,建成了一批规模在全省甚至全国前三位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为临沧市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基础。2015年末,该市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2102万亩,农民人均13.4亩,其中“万元田”45.34万亩、“万元山”101.8万亩,培育“万元人”25.69万人。共建成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基地147.1万亩。坚果面积149.5万亩、产量4687 t,产量、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咖啡面积61.5万亩、产量1.7万t,面积全国第二;甘蔗面积146.6万亩、总产量599万t,面积和产量云南第一;茶园面积135.4万亩、产量11万t,产量全省第一;核桃面积800.4万亩、产量23.5万t,面积全省第二;橡胶面积100.91万亩,产量3.8万t,面积和产量云南第三,孟定创区域性橡胶单产全国最高,最高单株产量8.36 kg,亩产209 kg;烤烟跃进百万担大烟区行列,烤烟面积40.56万亩,产量92万担;早熟油菜连创三个全国最高产量,2014年创造了单产456.47 kg和百亩连片平均单产360.8 kg的两个全国最高记录,2015年又创造了千亩连片平均单产298.08 kg的全国最高记录。蔬菜、生物药材、蚕桑、特色水果等产业稳步发展,蔬菜面积43.44万亩,产量67万t;生物药材46.2万亩。

3.2农业庄园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至2015年末,该市建成现代农业庄园62个。以凤庆滇红茶叶庄园、双江戎氏茶叶庄园、云县幸福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庄园等为代表的集各类种植、养殖、加工为主兼具有拓展“自然生态、田园景观、采摘体验、休闲观光、餐饮娱乐、民俗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庄园已取得明显成效;以华叶临沧庄园、临翔荷塘庄园、耿马华裕庄园、临翔天颐茶庄园等为代表的集“绿色生态、立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民族风情”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庄园进一步升级。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在林中、林中有产业的生态农业景光效果。

3.3特色绿色农产品加工水平全面提升

围绕“世界佤乡、天下茶仓、大美临沧”和恒春之都品牌,坚持以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按照“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休闲农业为补充的绿色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网络化销售,全市农业逐步进入了由数量型向规模、质量、品牌、效益型转变的新阶段。沧源碧丽源(云南)茶业获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双江县勐库大叶种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凤庆县被批准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该市累计通过“三品”认证企业33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9个、绿色食品7个,认定基地面积585.2万亩,认定农产品15.3万t。该市获云南名牌农产品27个,凤庆县安石村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村镇“中国滇红第一村”,双江县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4 临沧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农业企业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意识不强,特别对“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品牌制胜的时代,临沧市农产品品牌多乱杂,基本上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有的甚至是一个企业几个品牌;大品牌小产业表现突出,虽然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等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生产销售规模小;大产业无品牌也较突出,畜牧业产值已超过60亿元,核桃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等,但仍没有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4.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保障能力与需求不相适应

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少、投入不足,检测经费得不到保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遇到许多困难。

4.3农村人才缺乏越显突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表现突出,对农业技术的普及、良种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影响越来越大;大中专业毕业生普遍不愿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开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普遍缺乏。

4.4农产业大而不强、广而不精

该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形成规模,但综合效益普遍较低。农业产业种类多,每个县甚至每个乡镇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产业,但真正形成规模效益的特色产业不多,综合效益普遍不高。该市农村土地一家一户经营占的比重仍较大,仍以“小而全”、“小而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发展方式粗放,与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差距仍较大,农业竞争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农村休闲旅游服务业层次不高,休闲农业多以农家乐为主,层次低,效益差。

4.5农业产业争地矛盾制约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的增加,可用耕地在减少;另一方面,临沧生物资源多样及产业发展区域性,决定临沧产业发展多样性,“小而全”的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5 临沧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品牌定位,高度重视地理标识认证和产地认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规模,集中打造一两个特色鲜明、生态优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临沧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份额,从而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规模大、效益好、产业美的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开发绿色食品,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围绕“世界佤乡、天下茶仓、大美临沧”和“恒春之都”品牌,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

(2)在循环农业上下功夫,推进资源利用向优质高效、生态低碳、安全转型。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要求,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低碳、安全循环农业。积极推进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到2020年全市建成年亩产值达1万元的‘万元山’300万亩、‘万元田’100万亩、年收入达2万元的‘万元人’100万人”目标,推行“核桃+魔芋”、“林果+魔芋”、“坚果+咖啡+摩芋”、“核桃+薯类”、 “林下生物药材”、“生态茶园+林果”、 林下特色养殖等多种模式,推进“万元山”建设;推行标准化蔬菜种植、热带水果多样性种植、“优质水稻+冬马铃薯”、“优质水稻+蔬菜”、水产池塘精养、马铃薯与甘蔗套种、粮食作物与魔芋套种等多种模式,推进“万元田”建设;抓好蔗稍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畜牧+沼气+有机肥生产+饲草+粮经作物”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作制度,减少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行农牧结合、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等新型高效农作模式,改良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临沧市工业发展潜力在农产品加工业,要坚持抓农业生产发展,做强一产,做精二产,做活三产,扩大市场营销,搞活流通,构建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运作模式,合作社起到上连龙头企业连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生产的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订单收购,直接进入加工、进入市场。

(4)突出庄园经济引领,推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坚持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农业庄园建设中,围绕创建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加工体系、特色展示、庄园品牌、文化内涵、商业会馆、市场体系“八星”庄园创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集中打造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购物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

(5)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临沧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分散小规模经营为主,投入大、资源浪费大、产出低、效益差。要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民土地经营权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合理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林木使用权入股开展生产合作,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和连片开发经营农民自愿流转的土地和林地,推进分散的农民承包土地向农业庄园、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集约化经营,促进人、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效益发展。重点是要注重优良品种、先进种养技术推广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应用;注重抓好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大数据农业应用;注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注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1]陆亚琴,安靖博. 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4).

[2]李若芳.临沧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 2013(1).

[3]熊清华, 程厚思.走向绿色的发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侯明明.把云南建成中国绿色经济大省的思考[J].生态经济,1999,16(4).

2016-06-15

临沧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临社发[2016]6)

李如飞(1976—),女,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研究和植物病虫害等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

F061.5

A

1674-9944(2016)16-0277-03

猜你喜欢

临沧市临沧庄园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慢屋·青麦庄园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土豚庄园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动物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