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11-29杨正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养量表因子

杨正兴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女性科 重庆 404100



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正兴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女性科 重庆 404100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1—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康复期首发抑郁症患者100例,均给予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观察2月后,再根据认知功能是否有改善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分别为80例与20例,比较2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由同1名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评估家庭环境;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评价父母教育方式。结果 2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因子分数无差异(P>0.05)。2组患者父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母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其认知发展有影响,父母应随时调整教育观念,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首发;抑郁症;康复期;认知

影响抑郁症发生及制约诊治效果的因素众多[1],近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与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2-3]。本文从认知角度观察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为家庭干预措施提供有效、针对性的依据,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促使其更快回归社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01—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康复期首发抑郁症患者100例。入选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2)首次患病且处于康复期;(3)除外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和酒精药物滥用者;(4)年龄>20岁;(5)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本实验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加研究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观察2月后,再根据认知功能是否有改善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分别为80例与20例,比较2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由同1名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2组年龄、性别比、病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2 评估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轻度抑郁:HAMD 17项评分>7~17分;中度抑郁:HAMD 17项评分>17~24分;重度抑郁:HAMD 17项评分>24分。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检查内容共分5个方面,包括定向力、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语言,共30项,每项1分,共30分,凡评分低于以下范围者视为认知功能损害,即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初中及以上组≤24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评估家庭环境:包含 90个条目,10个因子,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所有条目若回答“是”评 1 分,若回答“否”则评 2 分。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评价父母教育方式:包括66个条目,其中6个父亲因子分和5个母亲因子分,每个条目均按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4 个等级评分,对父母的因子分别计算。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家庭环境比较 2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因子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家庭环境比较

2.2 2组父母教育方式比较 2组父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父母教育方式比较±s)

3 讨论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类疾病,病程绵延,易复发,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也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研究报道,患者的认知模式与正常人不同,但认知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极其复杂[4]。本实验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确实存在缺陷,分析可能影响认知的原因如下。

认知是大脑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判断客观事物特征的过程,成长过程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其发展[5]。如果父母持有温暖接纳的态度理解孩子利于培养挫折承受力;给予鼓励、肯定可起到肯定自我、更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的作用;如果能经常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多能保持自我接纳、愉快和情绪稳定的个性,有利于培养良好人格,反之安全感、信任感缺乏,产生孤独无助感;父母经常表达情感温暖,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富有进取心,适应性强,不会产生孤独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越少;如果父母反其道行之,孩子易形成自我否定的认知方式,促进自卑胆怯个性的形成,个性影响认知系统,形成恶性循环[6]。对孩子的行为经常加以严厉惩罚,会逼其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父母又更加地惩罚孩子,致使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导致罪恶感、无能力感、自卑感、自责和过敏倾向,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且子女会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把对立抵抗情绪转移到旁人身上[7]。另外,父母过度干涉会阻碍独立能力的培养,造成孩子内向、自信心不足及强依赖性等性格,产生无能感[8]。对子女的过度保护与偏爱越多越限制子女与外界的接触机会,见识单一化,从而形成不利的认知形态,认为无法控制与己相关事物的发展,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增加,关系疏远[9]。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社交技能也有显著影响,不良的教育方式会致人际交往困扰,促使社交恐怖的出现,久而久之认知失调[10]。如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组织性能力高,患者注意力增强,合作性更强,责任心高,各方面潜能得到全面展示,执行任务时目标应更明确,出现品行问题的可能越低;家庭矛盾性大导致儿童学习问题突出,父亲的作用尤其明显;家庭对患者的控制性太强会致其性格冷漠怪异,人际关系不良,干预情感思维;研究提示家庭矛盾性、成功性越严重,儿童多动倾向的发生率越高;良好的家庭知识促进积极的认知发展;文化价值取向分歧不严重并可积极有序安排各种家庭活动,能有效促进患者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解决[11-13]。

本研究方向仍有许多研究领域,如观察复发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特点;比较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不同性别患者认知的影响;延长观察时间等。因此,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并随时调整,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时刻关注子女心理状态,否则会对其认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 瞿伟,谷珊珊.抑郁症治疗研究新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1):1 113-1 117.

[2] 姚晓波,杨昆,羊礼军.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13(3):209-211.

[3] 邓远平,戴海琦,刘明矾,等.我国有抑郁症状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9):1 625-1 628.

[4] 谭雅容,王阳,王纯.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的脑激活强度[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7(3):132-136.

[5] 耿艳,张红红,王鲁宁.小脑认知功能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3):330-332.

[6] 张翔,王娟,陈良辉,等.城市流动儿童孤独及社交焦虑与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6):576-579.

[7] 白春玉,张迪.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焦虑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 777-4 778;4 780.

[8] 喻芳,郭明,喻志敏,等.父母教养方式对有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5 691-5 694.

[9] 张莉琴,赵彦军,吴蕊.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7):1 249-1 251;1 254.

[10] 王丽芳,王志波.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3):87-89.

[11] 吴国兰,傅茂笋,刘丹,等.中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76-79.

[12] 严春香,陈武军.武汉地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应付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28-430.

[13] 解金娜,冀永娟,衡中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环境特征及自我意识的相关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68-469.

(收稿2015-09-23)

R749.4

A

1673-5110(2016)19-0023-03

猜你喜欢

教养量表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