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节苷脂钠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

2016-11-2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神经节黏度缺血性

冯 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 南平 353000



神经节苷脂钠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

冯 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 南平 353000

目的 评价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脂、溶栓、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1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疗程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预后。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节苷脂钠;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

近十多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预防药物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其在我国临床疾病病死率原因中仍居前3位,存活者残疾率也相当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威胁[1]。因此,降低病死率和改善临床预后成为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和监护的主要目标,如何积极有效减轻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已成为当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议题。笔者近年来采用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符合“重症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MRI、CT等影像学手段确诊;(2)年龄35~80岁;(3)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72 h;(4)均存在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分[3];(5)同意本研究采用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恶性肿瘤或近期3个月内心肌梗死、脑梗死者;(3)合并严重并发症或精神疾病史者;(4)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5)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3—2014-10收治的9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符合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治疗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8~78(61.8±10.4)岁;脑卒中病程2~41(16.8±5.4)h;梗死部位:基底节21例,脑叶13例,丘脑9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0~76(60.4±9.2)岁;病程3~39(16.5±4.8)h;梗死部位:基底节19例,脑叶14例,丘脑8例,其他4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梗死部位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4]:(1)支持疗法: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营养维持,预防电解质紊乱;(2)调整血压、血糖:慎用降压剂,及时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3)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给予脑血管扩张剂,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脑血液灌注,避免缺血恶化;(4)溶栓及抗凝:静脉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UK),rt-PA常用0.9 mg/kg,尿激酶常用100万~150万IU静滴,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000 U脐周注射,2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980)1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2组疗程均为8周。

1.5 观察指标

1.5.1 血液流变学:于治疗前后采用血液流变测定仪测定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

1.5.2 神经功能疗效标准: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0~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反而增加18%以上。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2组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神经功能疗效 治疗8周后,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415,P=0.013)。见表2。

表2 2组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神经节苷脂为含唾液酸的酸性鞘糖脂,为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外,可增强机体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胆碱能、5-羟色胺能、肾上腺素能和DA能系统的神经活性[5]。其对机体中枢神经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再生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增强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相关体外实验已证实[6],神经节苷脂可有效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生长和外周神经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对神经生长因子具有明显调节和协同作用,可促进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增生,减轻瓦勒变性,加强神经细胞营养,减少因各种因素引起的神经细胞体死亡。

目前有关神经节苷脂钠对机体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较少,有实验初步证实[7],其可增强机体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短期内聚集性,并可降低局部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从而减轻血小板聚集度及降低全血比、血浆比黏度。对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高聚集度的血浆比黏度不利于脑组织局部血供及氧供,短期内给予神经节苷脂钠不但可有效改善损伤神经恢复环境、降低神经细胞受损程度,还有助于改善脑细胞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细胞功能自主修复[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不但可提高短期内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表现在血浆比、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的降低方面。尽管单纯给予血管扩张剂、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也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与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相比,其改善效果明显低于后者(P<0.05),提示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期间加用神经节苷脂钠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脑细胞修复环境,有利于减轻因重度缺血缺氧诱发的脑细胞继发性损伤反应,从而提高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十分常见,且极易恶化进展为重症脑卒中,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如何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当前神经内科工作的重点。本研究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且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可能成为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之一。

[1] 吴泳,粱雁,李普华,等.急性期血浆脑钠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34-38.

[2]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 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5-638.

[5] 赵旸,黎七雄.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28-29.

[6] 张金华,葛永红,玄春花.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3):189-190.

[7] 李剑峰,张应金,苏永棉,等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7):27-29.

[8] 裴雪梅,高然,张文武,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SE S-100B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64-66.

[9] 冯改梅.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7):1 033-1 035.

(收稿2015-08-23)

R743.33

A

1673-5110(2016)19-0066-02

猜你喜欢

神经节黏度缺血性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