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

2016-11-28张蓬叶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理论影响

张蓬叶(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浅析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

张蓬叶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自我呈现又称自我表现、印象管理、印象整饰,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是个体在社交网站中,通过控制信息呈现的内容和方式来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概念、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影响等内容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社交网站;自我呈现;理论;影响因素;影响

一、引言

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模式,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站兴起。社交网站是以社交人际网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它能够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线下)关系网络搬移到网络上(线上),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形成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Boyd D.M.and Ellison,N.B.2008)。Ellison(2007)等人归纳了社交网站的本质:(1)在一个有限制的系统中构建一个公开的或半公开的个人形象;(2)与一个特定的联系人群体分享一种人际关系;(3)在系统中查看和发展联系人网络。他们认为社交网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我呈现方式。

社交网络的出现打破了“网络虚拟”这一旧概念。网络空间开始从匿名走向实名,网络主体的自我呈现方式也随之变化,人们开始以个人的真实身份在社交网络上进行自我展示。这种身份的真实并不意味着社交网络上呈现的自己就是生活中实际、现实的自己。人们希望在向他人呈现自己时受到赞许,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有意地管理自己在个人主页给他人营造的形象,如有选择地上传照片,突出自己的成就,掩饰弱点。如聚餐时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些人用手机给桌上的菜肴拍照,然后发到社交平台,然后才开始用餐,如果没有足够新颖的话题出现,大家的注意力都会被手机虏获。

网络社交成为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在其中的自我呈现,对生活有何影响,如此热衷于自我呈现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所以有必要对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进行探讨。

二、自我呈现的概念

Baumeister(1982)认为自我呈现即个体为了与他人沟通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而使用的一系列行为,意在建立、维持或提炼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Arkin (1981)从情境定义着手,前者提出了期望——价值模型,认为印象管理是“有意或无意试图控制在真实或想象的社会互动中所反映的印象”;后者认为印象管理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情景中计划、采纳和执行一种传达自我形象的过程和方式”。自我呈现又称为自我表现、印象管理、印象整饰,指为了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欧文,戈夫曼,2008)。鲍娜(2014)指出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是个体在社交网站中,通过控制信息呈现的内容和方式来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

三、自我呈现的相关理论

戏剧论来源于“符号互动论”,人们通过符号(如语言、身份、社会地位、文化、制度等)进行互动,借助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以及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在互动中人们会表演自己所希望呈现的角色人们希望呈现出积极的印象,一方面呈现自己的和善,倾向于表现出赞美、同意;另一方面,呈现自己的能力,强调自己的成就,且在谈话中处于控制者的状态(Godfrey,Jones,1986)。Snyder(1974)认为有些人根据情境线索或他人线索来调整自己的自我呈现行为,提出自我监控这一概念,认为自我监控是一个人在自我呈现方面的心理结构,是一个人管理他人感知的能力。

四、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的策略

依据呈现内容,社交网站自我呈现策略可分为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Kim(2011)指出积极自我呈现指个体按照理想自我进行呈现,强调自身优点,塑造积极形象;真实自我呈现指客观地呈现各方面,能够进行深度自我表露。依据呈现方式,网络空间中自我呈现的策略主要分为逢迎讨好、能力显示、威逼强迫、榜样示范和示弱求助五种类型(李魏华,2010;马俪娜,2011)。陆莹(2010)对人人网研究发现,呈现策略主要有分享体验、能力展示,自我反思,示弱求助四种类型。

五、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的影响因素

性别方面,女性更倾向于提升自我表面的信息,如图片,而男性呈现更多个人成就,女性较会呈现感性的一面,如家庭和婚姻状况(Toma,2010)。

文化方面,美国人更多使用文字更新的方式,倾向于用直接交流的方式,而新加坡人更多分享照片,更看重人际关系。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人倾向于修饰照片,更看重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Zhao Jiang,2011)。

性格方面,我国学者(牛更枫,鲍娜,范翠英等,2015)发现,社交网站中积极和真实自我呈现均与社会支持和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但是真实自我呈现与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的相关程度更高;社会支持在积极自我呈现与自尊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积极自我呈现对自尊只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其产生影响。

六、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的影响

一方面,自我呈现有自我建构功能,积极自我呈现所塑造的积极自我形象,能增强个体的社会连接感,提升社会支持感和幸福感。而真实自我呈现的个体倾向于自我表露,这有助于缓解负面事件带来的消极情绪,对孤独感和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此外,自我表露还是人际关系深化的关键因素,社交网站中真实的自我呈现还能增加人际信任和亲密度(蒋索,邹泓,胡茜,2008)。

另一方面,网络自我表露会对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造成影响,且难以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2013)。 在网络上公布个人信息会造成网络欺侮行为,而且匿名性的弊端会促使网络道德感不强的个体进行不良宣泄(程英姿,2011),不仅损害信息中所涉及的个体的利益,同时也污染网络环境。

七、小结与展望

对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的探究主要从概念、影响因素,影响等角度展开。未来可以考察具体的呈现行为,探究其差异性,关注不同的社交网站本身的差异性。以往关于社交网站、信息技术、媒体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对象多集中在青少年、青年,但随着信息化发展,网络使用人群也在变化,对于特定人群有待进一步探究,如对老年人、对特定职业(微商)等人群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鲍娜.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与自尊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2]程英姿.从“人肉搜索”到“网络暴力”的“反道德”倾向——一个圣经的视角.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4),105-109.

[3]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59):206.

[4]李魏华.QQ空间中的自我呈现.兰州:兰州大学.2010.

[5]陆莹.人人网中大学生自我呈现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马俪娜.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中的印象管理和自我和谐.上海师范大学.2011.

[7]蒋索,邹泓,胡茜.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114-123.

[8]牛更枫,鲍娜,范翠英,周宗奎,孔繁昌,孙晓军.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自尊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2015,38(4):939-945.

[9]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13,21(2):272—281.

[10]Arkin R..M.Self-presentation style.In: Tedeschi JT ed.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NY: Academic Press,1981:311-333.

[11]BaumeisterR.F.A self-Presentational view of social Phenomena.Bulletin,1982,91:2-36.

[12]Boyd,D.M.and Ellison,N.B.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History,and Scholarship.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8,13:210-230.

[13]Debatin,B.,Lovejoy,J.P.,Horn,A.K.,&Hughes,B.N.Facebook and online privacy: Attitudes,behaviors,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9,15:83–108.

[14]Ellison,N.B.,Steinfield,C.and Lampe,C.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7,12: 1143-1168.

[15]Godfrey,D.K.,Jones,E,E.,&Lord,C.G.Self-promotion is not ingratiat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0,106-115.

[16]Kim,J.,& Lee,J.E.R.The Facebook paths to happiness: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Facebook friends and self-presenta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2011,14(6),359-364.

[17]Snyder.Self-monitoring of expressive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media use and motivation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4,30,526-537.

[18]Toma,C.L.(2010).Affirming the self through online profiles: Beneficial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19]Zhao,C” & Jiang,G..Cultural differences on visual selfpresentation through social networking site profile imag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2011.

中图分类号:B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2-02

作者简介:张蓬叶(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心理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理论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