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2016-11-28王蕊

体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型理念院校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高校体育课程在学习型社会理念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研究者不断把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概念引进教学领域,高校与时俱进地系统地规划高等教育体育教育阶段课程安排,树立健康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整体目标,及时调整体育教学重心,改变教学态度,才可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参与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在学习型社会理念下这个已经形成的综合体发生质的变化,产生一次新旧课程理念、新旧课程内容和新旧课程形式之间的变革,从而形成新的课程模式。

学习型社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课程模式

为应对当今文明时代的飞跃性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主导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推动我国体育课程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的变迁造就了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对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模式形成某种程度的共识。课程模式是指在特定时代里按照一定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能够相互适应的教育内容及其规范化结构程序、人性化课程成就和以人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观念的综合体。

1 学习型社会理念与高校体育教育

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确定全民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机制,鼓励全民共同参与学习,引导全民终身参与学习。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全体人民提出了更高的就业要求和生活要求,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学习型社会,人们才能有效解决新时代提出的严峻挑战。学习型社会理念指示我们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通过全民参与学习、终身参与学习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也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鼓励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自发地参加体育锻炼,在严格的训练过程中培养体育文化素养,形成丰富的运动经验与体育锻炼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核心目标是提升体育学习动力,促进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日常化,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体育学习经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时代的变迁,及时做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战略性选择。这一战略选择造成高校突如其来的宝贵机遇,在急剧膨胀高校规模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实际问题,因为高校规模迅速发展,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校区需要扩建,师资力量需要整合,教学资源需要更新换代,高校改革事业千头万绪,加上高校扩招造成生源质量降低,给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序进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应当有机地统一学生健身运动、竞技运动、休闲运动、拓展运动,更加突出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能力养成的全面拓展性。通过体育活动显性教育内容与体育活动隐性教育内容密切配合,结合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和全民体育活动的重视。

高等教育体育新课程理念的改变,势必造成体育课程结构的变革。体育课程改革之后,体育教学重视灵活自如的教学过程,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反映。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教师学生平等对话来协调体育活动的项目和进程,因为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放松感和愉悦感。

2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建构

2.1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效果与指导理念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体育课程改革方案下,高校体育课程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实现的,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开展学习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多种模式的体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中获得间接体验和直接体验。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体育的效果,我们认为应当包括健身效果、教育效果、娱乐效果、文化效果、竞技效果、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效果、促进个体社会化效果、促进智力发展效果、经济效果等等。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当符合时代的特征,并且能够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有效激发学生体育文化意识和体育意识,养成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2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方法论

高等教育体育课程价值取向,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潜能,重视生成体育学科逻辑体系作用,重视发展学生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体育观。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所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性的方法论,主张必须在特定历史场景和教学过程之中理解体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性的情感理解,重视引导师生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高等教育体育逐步融合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体育课程的价值观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

2.3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包括总目标,主要指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适应能力,根据课程改革对体育学习动力和体育学习能力的强调,划分为动力目标和能力目标两种次级目标。分层与分类的目标体系结构,把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定位于体育文化与生活的价值取向相结合。

在进行高等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道进行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高等教育学校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改革的具体要求进行改革,立足于高等教育学校的实际教学特点,结合学习型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特点,总结出能够促进高等教育院校教学水平提升的具体方针措施手段。与此同时,在进行高等教育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动态的调查手段,保证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能够在高等教育课堂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真正实现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和体育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2.4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课程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根据课程目标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情感动力,有效增强大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体育课程中科学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深厚的内容,只有切实合理地把这些富有科学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的内容加以归纳和浓缩后纳入到高等教育院校的体育教程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的体育领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蕴涵科学性价值的体育训练项目,可以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情感需求,进一步丰富学生体育常识,提升学生投身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在体育活动的技能技巧和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更加体现出学生的存在价值。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道德和体育理想,从而在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人格健全等方面更加体现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存在价值。在设计高等教育体育课程内容时,应当选择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体育科学文化水平,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体育人文精神。

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设置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训练项目上进行整改,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身心发展放在首位,提供给学生那些有益于促进他们身体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内容,让学生在自我需求获得满足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的情境中,把具体的体育课程的意图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体育活动需求。

为了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竞技运动项目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提高性内容的主体部分包括竞技运动项目内容和竞赛运动项目内容。竞技运动项目内容可以提高体育学习动力与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考虑到高等教育院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以此为出发点,一方面要注意给不同学生的兴趣留下不同选择的机会,可以选择对抗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足球、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也可以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跆拳道、柔道、武术、散打等,还要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跑步、跳高、跳远等;另一方面还要及时给学生补充相应的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采用竞技运动项目内容作为的提高性内容是有效的。在体育竞技运动项目的学习活动中,以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的形式进行,这种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相结合的形式,能够合理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创新行为,能够合理地促进大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体育理想和体育价值观的,能够养成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

2.5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课程结构

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注意到学习型研究的重要作用,并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合高等教育院校的大学生群体发展的具体方针策略。具体的来说,在进行相应的方针策略的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在进高等教育院校进行相应的课程教育改革的浓厚的学些氛围。与此同时,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在接受到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快乐,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育结构,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准,促进高等教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社会上对于高等教育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的需求。

高校要鼓励学生会和校团委完善走向社会的学生体育社团,按照健身运动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型团队的组织形式。要采取扩大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在体育领域对外交流能力。按照高校各系为单位成立各种体育单项训练营、体育活动野外俱乐部等,密切结合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活动安排,有序安排单项体育协会、学生体育社团、校内外体育俱乐部的各种体育交流和体育竞技活动,给足够多的学生提供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技的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交流形式加强与外校进行体育联谊活动,还可以通过学生会和校团委出面聘请体育名人或体育专家进行趣味横生体育讲座等,特别是普及休闲运动内容和健身运动内容的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技的兴趣,在种类繁多的体育活动中达到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

3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高校终身体育模式建构

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因势利导,学生主动获得身心全面发展。高校采取开放的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推进课程改革,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灵活机动性。

3.1 终身体育模式的内容、方法和评价

开放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不断吸收体育训练方面的新知识和新经验,为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愿选择教学内容提供条件。开放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要综合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习—师生共同纠正错误模式,不仅如此,还要超越体育训练的场地、运动规则和体育规范,保证体育训练设计的灵活性。组织要多种组织形式共同作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从学校层面看有选项课和选修课,从社会层面看有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在高校与高校之间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交流,包括运动参观、训练讨论以及竞赛活动等。

3.2 终身体育模式的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把彰显学生的体育体验作为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高扬学生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竞技类体育项目中力争上游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积极性和价值观。高校体育教学要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生活理念,让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依然不放弃科学锻炼,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高校体育是塑造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性的阶段,有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全程规划,能够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开展体育训练。因为学生在体育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充分把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程序与方法,为终身体育习惯奠定牢固的基础。

体育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体育学习策略,把体育教学理论糅合到训练过程中,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体育训练。体育教师重视学生的经验与活动,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提供场地和创设训练情境,激发学生身体运动中获得满足,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感受、品味、领悟体育运动的魅力。

与此同时,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的了解到高等教育院校内部的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并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的教育方针策略。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大学生实际特点的体育课程。例如,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群体普遍活动量不足的情况,就需要高等教育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设置一些趣味性活动比较强的运动,增强大学生群体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的意识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是具备着多种途径的,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设计的多方面因素,制定出最贴合实际的方法,满足高等教育院校的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提供给研究者更多的参考数据,提升最终设置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大学生在高校开放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和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影响下,能够根据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证实自己的训练需求,尽可能地自主地选择体育训练的个别模式,他们在运动体验中锻炼自己的体魄,锤炼自己的意志,强化自己的体育意识。终身教育还要注重体育锻炼的生活化,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体育课程的阶段性安排,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体育训练,引导大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型社会理念下体育课程设置有其特殊性,主要针对有利于终身教育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行的,一方面,体育教学属于基本的术科课程,在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都得到持续教学;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牵涉很广,包括健身类体育锻炼、竞技类体育竞赛、有氧类体育休闲。其中最能激发大学生兴趣的就是竞技类体育竞赛,体育课程改革也要把握好尺度,让学生明白竞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赢得胜利,而是为了分享快乐,否则的话容易导致某些学生从一个自卑的心理极端走向另一个自负的心理极端。因为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对此一定要未雨绸缪。

4 结论

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立足于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体育训练,这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在有限的课时内深化体育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获得其所需要的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高校可以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例如开展体育竞技比赛等,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帮助其树立自信,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比赛之中,同时体育教师要确定所有学生进行公平竞技的机会,这样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极为有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争强好胜之心,他们需要交流,需要成功,而体育竞赛正好能够满足其心理上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能够让一个人获得身体与精神上的平衡,并能够结合大学生自身的运动体验传递和熏陶源远流长的体育文化。

[1]虞锡芳等.我国和发达国家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8.

[2]夏文.拓展训练刘大学生自我概念影响的实验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1):91-93.

[3]顾渊彦.高校公共体育实践类课程模式论[J].体育与科学,2001(2):26-29.

[4]唐红明.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中国校外体育下旬刊[J].2010:149.

[5]朱小平,王海棠.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影响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6):93-95.

[6]张世林.体育院校运动技术教学与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J].体育与科学,2000,21(24):51-54.

On the Reform Model of College PE Curriculum under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Society

WANG Rui
(Henan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nvironment,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concept happened great changes, under the learning type society, new education curriculum re form concept is introduced into teaching by education resear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lanning higher education physical e ducation curriculum arrangement systematically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establish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 cation and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djustment of the focus of sports teaching, timely change the teaching attitude,optimize the sp orts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students, training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in spor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of sport, help students to get a good habit of lifelong sports p articipation.Under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society, this has been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 qualitative changes, resulting in changes b etween a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old and the new curriculum and new curriculum form,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 um model.

learning society;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model

王蕊(1974-),河南开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学习型理念院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