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势为桩,动势为拳
——武术桩功浅解

2016-11-28李冬阳刘定一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武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动势定势传统武术

李冬阳 刘定一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定势为桩,动势为拳
——武术桩功浅解

李冬阳刘定一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摘 要: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中,对社会、生命、自然不断探索中凝结的精粹。由古到今,凡是武学方面有所造诣、有所建树的武林杰出人才、功夫大师,技击能手大都是自于对桩功的修炼。拳家有云:“未习打,先站桩”,“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桩功不仅是习武者走上武术巅峰的攀高云梯,更是修炼深厚功夫的正确途径。桩功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论什么时间与地点,想要修炼的时候都能摆好姿势来修练。全身上下保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精神状态,想象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此其道生”的境地。站桩的时间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有这样效果才能够越显著。

关键词:传统武术 动势 定势 桩功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难做到慢下来,更何况用非常多的时间去习练可以修身养性的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如何才能继承下来。

中华武术说到最后,并不神秘,最终是大道至简——桩功。正确的桩功姿势是功力持续增长关键因素,如无师教导,则不容易做到,所以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1]

1 桩功的理论基础

桩功是传统武术的基础。没有好的基本功,想要有所成就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要想练好发力,必须使人体脊椎拉长变直。练习桩功就是为了达到抻筋拔骨的功效,使人的整体发力更容易实现。练习武术站桩能够使手与足贯通,身体力量可以快速调动整合,练出整体力才是关键因素。

含胸拔背,这个姿势容易使人做到气沉丹田,增加人的力量。人的力量,还取决于肺活量的大小。武术的练习者,通过练习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能够使肺活量很大。练习下盘,习武者出拳的力量比一般人大是因为他使用的不是单纯的手臂力量,而是全身的力量。出拳发力时,下盘稳健,力通过脚蹬地,借助地面相互作用力,腰部扭转传到手臂,最后使全身的力量达到敌人身上。这样腰马合一,可以发出非常大的力量。

降低重心,发力时,通过站桩,能够让自身重心下降,不仅不容易重心不稳定,且能够使力量更大,增加对敌的伤害。姿势调整,学习动作的对与错通过站桩来体会,改正错误动作,不仅可以体会某些动作的基本要求,更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体会。桩功在习武这个漫长道路中,是一种独特的体会。练功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而且力量增加了;练功后消化能力增强,容易饥饿,食欲增加;练功后能够帮助睡眠,更加容易入睡;练功后力量,速度,灵活性有得到提高,步履轻健。

内家拳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养生作用与桩功的功效是有紧密联系的。精、气、神的功夫都是意念内敛的修炼方法。心意六合拳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功夫都可以通过站桩能够达到。[2]站桩原则恪守的是“虚灵松静,重意轻形“之诸多原则。

在繁杂的时代面前,桩功的纯粹与超然,也只有习武的初级习练者才能体验。在持久的修炼中,才能够品味其中的意境。站桩是持久的,一世的。桩内的玄妙要义,往往难以讲解。古人练功去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环境优美而清静、清新又舒适,能够获取自然界的能量较多,是有一定道理的。

2 动与静的关系

中国各个时代和派别的武术家们在把握“动静”的基础上,从“动静”辩证的关系入手,详细阐述了运动和静止、快与慢、大与小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创造出了繁杂多样的武术基本理论和武术技击技巧。

“动静”本属于哲学的概念,从哲学层面来看, “动”有变动、运动、行动等含义,“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有静止、宁静、不动等含义,“静”是短暂的、相对的、有限制的。两者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动静观是武术思想形成的源泉,“动中有静,静中求动”的动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是对复杂的武术技术和方法的精细理解。动与静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也没有绝对的动。

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拳术内与外是一气,动和静是一源,体与用是一道,所以静就是本体,动就是作用。静的时候而想着去动,静不是单单为了静而静,是为了更好的去动,如猛虎扑食,谋定而动、静待出击。动中求静,时间久了就会精气很充沛,祛病延年。丹道是在静中寻求动,动极又变为静,而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恒而复动。就如“无极生出太极,太极动就是阳。动到一定极限就是静,静就是阴。静到一定极限又成为动,这一动一静就是相互联系的。”

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3]由此可见静心对武术的习练是多么的重要,正如体内八要论: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命,觉命则神气相通,万气归根矣。[4]如练拳时心不在焉,心浮气躁,好似无根之萍、泡沫一样,心意沉不下来。那么练拳就会心不静气不沉,长时间习练不仅没有益处,对身体还有一定的损害。何谓修练,武术的功效之一就是修身养性,练习武术这就是一种修炼。

“静是为性,动是为意,妙用是为神。”[5]动与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动破坏平衡,静维持平衡。但这不是绝对的对立,静是为了动式更加迅猛,动是为静式更具威势。动迅速静稳定,动要表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

3 不同拳种的桩功理论

站桩是中华武术的根与本,各门各派的功夫都有自己独特的入门基础。少林功夫:少林功夫素有“未入门先站三年桩”之说,大马步桩是少林功夫的入门基础。南拳:弓步桩为入手功夫。武当功夫:是更不易把握要的领窄马步桩入门。太极拳功夫:据我们所知在定势桩功上下功夫。形意拳功夫:三体式是其入门功夫。八卦掌功夫:也练桩功,桩功是行步功和定势桩功。八极拳功夫:八极小架正是桩功。咏春拳功夫:实质是马步定势桩,以“羊脚步桩”是窄马桩练法的变化。长拳:长拳有弓步、马步桩功。

桩功是传统武术基本功中不可或缺的修炼方式,它看似是以静站的方式修炼,但却不仅仅是静立不动,它练的是动力定型、气息培练、力量增强等。桩功的定势是“静中求动”,这样站桩主要是为了周身气血的舒畅,俗语说“不是把桩站死了”。

站桩有一些注意事项:站桩时不能穿过紧的衣裤;不能在吃饭以后一个小时内站桩;不能在风比较大的地方站桩;站桩结束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排毒,不能喝冷水;冬天天气比较冷,要做充分的准备运动,再进行站桩。

3.1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有古训:“没练拳,先站桩”。心意六合拳技术特征之所以被认为是刚猛、狠毒、快,这是因为心意六合拳有“步步不离鸡步,势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6]的扎实桩功做基础。练习心意六合拳在静止状态下掌握好要领和要求,使动作得到规范的训练方法叫做站桩。

古朴的心意六合拳只有单个动作,而没有完整形成的套路。虽然习练的动作朴实大方,但是其要求却异常严格。在练拳时不但要掌握动作的练法,还要掌握好全身上下技术要领和动作要求。所有动作都要做到:沉肩,坠肘,含胸,裹背,气沉丹田,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后脚蹬,前脚踩。换而言之就是说要符合身形六势“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7]之要求。如双腿弯曲,后脚蹬,前脚踩即为鸡腿;两肩要有沉劲,两膀裹劲就是熊膀;两手手心内含,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内扣即为鹰捉;腰塌劲即为龙腰;头顶劲即为虎抱头;含胸时气沉丹田,发声时气自丹田吐出即为雷声。“定式为桩,动式为拳”是心意六合拳的主要技术特征,心意六合拳有十大真形,就是十个定势桩功。

六合讲的是内外相合,处处相联,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周身到位。一合则没有不合,一动则没有不动,才能达到心想意动、气随力发;动作整合,周身一起,浑元合一。只有熟悉六合之方法,习练时才能触类旁通。

3.2形意拳

三才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在拳术讲的就是头手足。三体式桩功有八要:顶、扣、垂、抱、月、圆、挺、尖八字。[8]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三体式桩功的要点。每个字又有三种方法,总计二十四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顶、三扣、三圆”。三体式对人体的各部位如:头、肩、肘、手、胯、膝、足、臀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桩法要领,是形意拳共同要领,要桩功练习好,必须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长期认真的锻炼,才能够有所成就。

人在没有练拳之前,手脚的动作的配合可能是非常的不协调,拳术的起点就是顺其自然,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

“形意拳的起点是三体式,两脚需要把重心放在后边,不可以把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单腿的重心,不是说一个脚着地,一个脚就悬空,而是前脚可以虚可以实,重心承受在后腿上。三体式有很高、很俯、很低、很仰的这几种形式,但总体上都离不开三体式的单重,所以三体式才是习练所有形意拳的基础。

3.3太极拳

太极拳的种类繁多,但是说到桩功的桩式就是定势桩功,桩功定势桩如无极桩、浑圆桩等。

太极拳桩功应使肩、肘、臀、脊背都要放松、下沉,同时又会有身体上拔的感觉。需协调身心,使身体、意志和精神达到和谐的统一。定势桩功是习练太极拳静力性功法的主要途径。通过桩功的修炼,可使内气充足,四肢有力,精神内敛,使内外形成一个浑圆气场。从而能使下盘稳固,有助于练拳时对松静的掌握和呼吸的调整。[9]

3.4八卦掌

八卦掌桩功一般分为定势桩功与行步桩两种,首先练习定式站桩,然后练行步桩法。定式站桩功是八卦掌习练者基础。只有练习好才能更好地习练行步桩。八卦掌重要的核心基本功法是行步桩,这个就是八卦掌的拳术特殊之处。如果想要练好八卦转掌,又要把行步功练习好。行步功的习练是为了锻炼好初习者的腰腿力量及行步时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八卦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有定势与动势两种桩功,并且动势桩功是比较重要的修炼方法。

3.5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其源远流长,少林拳的种类繁多,但是桩功方面马步桩为主要桩功也可以适用于“定势为桩,动势为拳”这个理论。

4 结论

桩功的本质特征,桩功之“定势为桩,动势为拳”。当今时代,我们应该研究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训练理论与文化意蕴的融洽,从高雅处着手,到实践中落脚,考虑现代的期许。笔者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发现,桩功“定势为桩,动势为拳”的理论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定势为桩,动势为拳”,每一个定势的技术动作都能够作为桩功来习练,在成为动势时又能成为拳。

参考文献:

[1]王 冰.黄帝内经·素问[M].中医古籍,2008.

[2][3][5]孙禄堂,孙剑云.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6][7]李洳波.心意六合拳[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 2003.

[8]曹志清.形意拳理论研究(上)[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9]陈 雄.太极拳桩功[J].少林与太极,2009(7).

On Wushu Pile Training

Lee Dongyang Liu Dingyi
(P.E.and Sports Schoo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China)

Abstract: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Wushu, is the developed of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s the essence to constantly explore the society, life and nature. From ancient times to now, the ones who are regarded having martial achievement and contribution of Wushu, outstanding talents, a Wushu masters, Wushu experts started mostly from the practice of standing pile exercise. Boxing have cloud:"Not hit, pile training the first", " practice boxing without pile training, reaching nothing to the old". Pile training is not only the exercise to Wushu peak, but also is the correct way of practicing Wushu. Pile training has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standing exercise regardless of time and place, when you want to practice can pose to practice. Upper and lower body remain loose and persistent, tight and stiff "state of mind, imagine" leading the world, grasps the Yin and Yang, breathing essence, independent obey God, muscle if a, the Dawson " of the situation. Standing exercise time relies on their own physical conditions, only in this way can get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Keywords:Traditional Wushu Standing exercise Force set Pile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2—0084—03

作者简介:1.李冬阳(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与中国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动势定势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新媒体文艺产业化的动势及其意义
工笔人物画中的动势表现探究
浅谈书法中的“势”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