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高校体育改革

2016-11-28文景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文景伟

(仰恩大学体育部,福建 泉州 362014)

基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高校体育改革

文景伟

(仰恩大学体育部,福建 泉州 362014)

体育教育是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应当把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结合在一起,持续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适应现代教育和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情况,更要关心未来生活、工作对体育的需要,需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理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一个优秀人才。

1 体育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1.1概念及内涵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看法。其构成要素有体育意志、体育情感和体育认识。体育意志反映的是人自觉参与体育,完成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在预定目的的支配下参与体育活动,并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完成既定的体育目的;体育情感是基于对体育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体育的积极情感体验,对体育意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反过来,体育意志作用于体育情感,可以加深体育认识;体育认识是最基础的要素,没有体育认识就没有体育意识,更谈不上体育情感体验。可见,体育意志、体育情感和体育认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完整的体育意识体系。此外,体育素质的高低对体育意识的强弱也有一定影响。

1.2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意识的认识

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了关于普通高校体育锻炼现状的信息,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终身健身意识,部分大学生甚至没有健身意识,尚未认识到体育健身的真正意义。很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仅仅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应付体育考试,根本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作用和价值。在体育课上,学生轻视体育,消极对待体育活动,不认真按照体育教师指导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兴趣参与体育活动,这是高校校园中之所以存在“高智低体”和“体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普通高校学生存在体育意识偏差的原因

2.1体育意识的不正确性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体育这门科目中包含着有关人体运动能力、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学科。就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大学生群体来看,其中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这一学科并不是十分重视,在潜意识中认为体育仅仅是一门玩一玩和蹦蹦跳跳的学科,这使得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完成体育考试而被迫进行体育锻炼,导致其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部分学生还消极地认为:如果体育不是必考科目、不会影响自身的综合测评和学业成绩,就不会参加体育锻炼和相关的活动。与之相反,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喜爱之情,这些学生会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提高生活的调剂,但这些学生只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开展自主性的体育活动,不喜欢要求较多的体育课。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这一科目都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不是十分的正确合理,所以其在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得其往往会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练习方式,而导致体育教学和锻炼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得学生的练习热情有所降低,还会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意识逐渐消失,从而对体育科目的整体教学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

2.2缺乏良好的体育竞赛环境

就目前来看,我国各大高校校园内部的体育活动数量比较少,除了一年1次或者是2次的运动会之外,在课余时间并没有什么大型或者是小型的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参与到运动会的学生基本都是教师自己确定的,并不是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再进行体育竞赛,从而选出合格的运动员,这就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极度缺乏运动时间。此外,虽然有些高校展开了一些竞技类的体育比赛,但这些比赛都是以个人表演和竞技为主的,团队协作型的项目较少,这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还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3缺乏体育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学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展的体育理论课程,都是为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相应的课时比例进行的,所以,其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十分贫乏,同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和文化知识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当前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也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弱点,这一弱点也是造成学生无法全面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课程教学较为落后的又一大因素。

2.4无法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并不是十分重视,这使得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这种十分枯燥且单调的体育教学手法和体育锻炼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厌烦和乏味的感受,导致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地降低。此外,高校体育教学采用的都是一些适合课堂讲解的内容,对于跨栏和跳远等需要在课外活动的体育科目不是十分重视。

3 基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高校体育改革应对措施

3.1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价值观

素质教育的推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校的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体育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在本质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其中学生学习文化课,多是以脑力活动为主;但是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更好地释放学习的压力,让大脑的学习中枢得到有效的休息;同时也能够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有助于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其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同时这也是劳逸结合;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可以用清华大学学生提出的“8-1 大于 8”不等式的原理。积极转变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体质的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当中 ,有效提高体育能力,对终身体育观的树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唯有让学生真正了解运动价值,才能正确的树立价值观,具备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它是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对此我们不能只认为其是一种教学过程,应当充分认识到它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意识,对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除此之外,学生也要认识到文化知识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增强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3.2转变学校体育竞赛模式

体育竞赛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实践、体育目标的关键形式,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会通过活动的参与,意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但受到多方面限制的影响,各个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展开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有较大的差距,对学生的影响和发挥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同时,目前还有很多的高校运动会,沿袭以往运动会活动的理念,即以运动成绩为主,这对于体育锻炼差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其班级参加的人数非常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逐渐地下降,达不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意识培养的目的。对此积极转换传统的运动竞赛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实施班级为单位,或是校际之间的单项比赛,同时也可以开展娱乐文化运动会、健身游戏等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比赛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3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现阶段,高校应该抓住机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出一定的调整。首先,应该保证体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应该开设辅导课和保健课等形式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性选择,从而切实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实际要求,激发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而言,必修课的主要作用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健身知识,而辅助课则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科学地运用这些知识内容,其对体育健身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作为根本依据,注重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思想观念,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运用体育技能,从而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实际应用功能,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4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从高校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看,其传统的方法包括了问题教学法、讲解示范法以及自主教学法等。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使得教学手段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实际需求,要求体育教学方法应该积极推陈出新,将多媒体引入到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例如,利用影像向学生介绍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错误行为的重要环节,还可以利用录像设备将学生的体育练习情况进行记录,并在课堂上对其进行点评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清晰理解到自身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其中融合了多种元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体育学科中的理论教学部分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内容枯燥乏味现象的出现,能够使得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从被动变为主动,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4 结 语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身思想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首要任务,也是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和高体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该对奥运会、体育明星等和体育相关的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的环境,从而实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

[ 1 ]张小敏,李帅,张留生,等.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现状分析[ 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 2 ]魏彩娥.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

[ 3 ]赵禹,李聪英,袁玉涛.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1).

[ 4 ]朱大梅.普通高校大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G807.4

A

1674-151X(2016)06-059-03

2016-04-21

文景伟(1982~),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体育梦”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