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寻

2016-11-28薛守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分类新课改教学模式

薛守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江苏徐州 221116)

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寻

薛守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江苏徐州 221116)

新课改的提出与推行,对九年义务教育各个教学阶段的各门课程进行了改革,意在适应时代和学生成长所需,使教学成效更加显著。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对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予以优化,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以高中体育教学来说,在新课改要求下应当合理实施分类教学模式,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培养和训练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基于此,该文将从概述分类教学展开,就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措施,希望可以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分类教学 体育教学 应用分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体育课程改革正稳步而扎实地推进,这使得体育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学生成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受益者。为了使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增强体魄、收获知识、提升精神、提高素质,应以新课改为准,摒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分类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分类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水平[1]。所以,新课改要求下高中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实施分类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分类教学的简单说明

分类教学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身高、生理、心理上的不同,将体育教学项目分为不同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此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形式的教学项目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此可以让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学习与训练,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体魄、强化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对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帮助。从新课改角度来看,分类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同时使体育教学满足新课改要求,使体育教学良好开展[2]。所以,分类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值得广泛应用的有效教学模式。

2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分类教学模式,利于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但要想合理地运用分类教学模式,首先要了解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而合理地设置与应用分类教学,才能使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参考相关文献及笔者工作经验,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高中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为了应对高考,不重视体育教学,忽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笔者整理了对体育教学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2.1 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学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置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但是,高中体育教学执行却没有达到此目的。究其原因,与体育观念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是体育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以运动技能、运动技术为准,那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某个项目或某个运动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会产生厌烦感,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另外,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因其难以完成高负荷的体育训练,教师往往会让学生休息、自由活动,而不是为其设置适合的体育训练,如此将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魄。

2.2 忽略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很多体育教师都会自以为学生会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但其实不然。很多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致缺乏。此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如若忽略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按部就班的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将在按部就班的体育教学中失去兴趣,甚至厌烦,那么体育教学效果将难以提高[3]。

2.3 学生体质发展差异大

正常来讲,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现在学生在体质和体育技能上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很多女生和部分男生在某些课程中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比如,学生在800 m跑步比赛的过程中,某些学生能够在刚开始的200、300m跑的较快,但在之后越跑越慢;而某些学生能够一直保持某一速度跑步。这充分说明了学生身体素质不同,所能负荷的体育运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体质差异。但是,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设置统一标准来对待学生,不考虑学生的体质差异,那么某些体质差的学生会在超负荷的体育训练中产生厌烦感,对体育教学比较排斥[4]。

3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类教学有效应用的探究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学校,应当以新课改为准,将分类教学模式合理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优化体育教学,避免以上问题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魄、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等、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1 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确定合理分类方法

高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加之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在实施体育分类教学时,需要了解学生个性差异,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来进行分类和教学。目前,分类教学中实施的分类方法主要有集中组合式与班级组合式两种。集中组合式是首先进行集体授课,在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要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分组,展开针对性训练;而班级组合式则是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再展开针对性训练。两种分类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在具体开展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展开分类教学即可[5]。

3.2 小班授课,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班级授课制的实施虽然有效地解决了贵族垄断式学习,却也有不小的弊端,比方说没能注意到学生的独特性等等。为了避免班级授课弊端的存在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施小班授课,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设置小班授课,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数量较少,如此教师能够认真观察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体育程度上有所提升。另外,小班授课还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优化设置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6]。

4 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良好的教育培养学生。但现阶段所实施的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观念相对落后、忽略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设置问题、学生体质发展差异大等。对此,应当以新课改为准,将分类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通过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确定合理的分类方法、合理设置体育科目,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以小班授课、因材施教等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使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增强体魄、收获知识、提升精神、提高素质。

[1]苏日嘎拉图.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147.

[2]向桂萍.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6):160,162.

[3]应忠杰.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J].数字化用户,2013(32):154.

[4]章安祥.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4(22):257.

[5]刘向东.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 (4):45.

[6]刘晋,邓日桑,王素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1,8(4):92-95.

G807.01

A

2095-2813(2016)12(c)-014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144

猜你喜欢

分类新课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