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研究①

2016-11-28张云洁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普及全民身体素质

张云洁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研究①

张云洁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全民健身运动自20世纪提出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在十八大后国家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对全民健身运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通过对高校师生全民健身运动现状的考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且给出一定的可实施的策略,并通过上述分析阐明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展开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全民健身运动 高校 普及

全民健身的普及是“健康中国”的前提,倡导全民健身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更符合民众的自身需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后,能够很好地进行健身运动的大部分民众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和白领中间,而高校中的全民健身运动则是集中在体育课中,以及一些有健身爱好的社团和组织中,还有一些作为健身达人的学生中,更多的学生则是由于懒惰或是时间少等原因忽视健身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中的全民健身运动还需要继续发展。

1 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高校全民健身运动现状

高校作为青年人才聚集的地方,是新思想和新浪潮萌发和汇聚的地方,因此,高校大学生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有:第一,大学生具有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体力,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体力优势;第二,在健身运动兴起的风潮下,大学生中进行健身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这一比重还是相对较低;第三,大学生对于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确保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近年来的大学生体检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参加校级体测的大学生中,身体素质多个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还需要不断加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初高中由于升学压力大没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对于全面健身运动的不了解,认识不够全面,没能树立终身健身的意识,再有就是本身的懒惰性使得大学生不能够积极健身。因此,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并不是很乐观,还需要更加努力倡导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健身,锻炼身体。

1.2 高校全民健身运动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必修的体育活动和兴趣社团以及各个院组织的比赛等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持续时间短。高校的体育必修课集中在大一、大二2年间,且一周只上一节体育课,不利于普及和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第二,覆盖范围小。在高校各院体育赛事中由于参赛人员固定,且比赛时间有限,不能调动大范围学生参加比赛,从而达到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第三,自愿性差。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惰性和毅力差是进行全面健身运动的最大阻力,往往在自我进行锻炼过程中坚持时间短,几天就放弃的人占大多数。因此,在针对上述问题时,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措施,调动大学生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

2 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有赖于外部健身器材的完善。高校健身外部环境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是校内体育设施,包括大型体育设施以及小型健身设施。其中大型体育设施包括体育场、市内体育场馆的建设、篮球场、足球场等各体育场,而小型的健身设施包括在体育场周边安装的各类健身器材。在全民健身运动推出之际,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划拨款项以支持这一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尤其在高校中,教育厅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尽力在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为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相关法规的支持。为了能够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各级政府和各个高校都推出了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法规和指示,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保障。

3 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的特征

全民健身运动是关乎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运动,旨在能够调动人民健身的积极性,能够养成每天健身。坚持健身的好习惯,改变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国民身体机能,能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全民健身运动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自主性。全民健身运动因其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在参与性上要求民众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在各种新型疾病层出不穷的今天,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全民健身运动是引导大众积极健身的运动,目的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因此,全民健身运动要求民众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同样,在高校中需要大学生培养较高的自主性,积极、自主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第二,普及性。全民健身运动由于其涵盖范围巨大、适用群体广泛,具有普及性的特征。全民健身运动旨在推动人民大众进行健身,而不要求专业性,因此人民接受性高,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积极健身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但是在高校大学生中,普及性还有待提高。第三,发展性。全民健身运动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导向性纲领,是促进与提升中华民族素质水平的战略决策。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和心情,全民健身运动的核心思想就在于通过体育运动来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从而改善人民的精神面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民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看法也必将改变。第四,规范性。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中出现的问题都将不断规范化和条理化。全民健身运动也是一样的,在经历了运动的盲目阶段、随意阶段后,将会向规范化阶段发展。在运动健身大发展的时候,专业化和规范化随之而来将取代随意化,经过专业人士的引导和示范后,规范化的健身运动体系被建立,能够发挥更大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真正在民众层面被接受,使得民众积极参与,从自身思想中出发,最终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发展。规范化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有赖于大学生的推动和规范。

4 全民健身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的策略

由于大学生的特殊性,全民健身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需要学生的支持和帮助。首先,增加大学生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第二,政府和学校应该尽力增加全民健身的投入,如健身现代化、科学化、普遍化的健身设施,保证学生健身的硬件条件。第三,高校可以在操场或体育场馆内安装健身检测系统,如跑步打卡、运动时间监测等设施,监督学生运动健身。第四,鼓励学生创办健身兴趣小组或是社团等形式多样的健身组织,让学生自主健身和各自监督。第五,在开设体育课时可以适当增加课时,改变上课模式,增设新的项目,增加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第六,还可以学习俱乐部的形式,开设一些瑜伽、舞蹈等项目,吸引女同学参加。

5 结语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并不仅仅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运动,还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有力措施,一个国家只有人民身体健康,才能保证国家建设的顺利实施。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更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注重身体锻炼,才能保证身心健康,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中。

[1]佟显峰.大众健身元素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融入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5):112-113.

[2]韩琰,宋平.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健美操教学优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4):92-93.

G807

A

2095-2813(2016)12(c)-009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98

张云洁(1983—),男,汉,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健身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普及全民身体素质
全民·爱·阅读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锻炼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