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桑生态型立体栽植关键技术集成*

2016-11-27邓永进田善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61余海军安徽省歙县石门乡政务中心安徽歙县2452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桑果果桑桑园

●邓永进 李 兴 田善富 刘 震 李 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61) ●余海军(安徽省歙县石门乡政务中心 安徽 歙县 245200)

果桑生态型立体栽植关键技术集成*

●邓永进 李 兴 田善富 刘 震 李 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61) ●余海军(安徽省歙县石门乡政务中心 安徽 歙县 245200)

果桑是药食同源植物,属于第三代具有显著保健功效的水果。果桑全身都是宝,桑叶、桑果(桑椹)、桑枝和桑白皮都是名贵中药材,而桑果又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并可开发成桑果酒、桑果酱、桑果醋及桑果色素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和具有降血糖、促睡眠、抗衰老、补硒等作用的功能性保健品,果桑正在成为保健产品及中药材的新兴产业,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江淮地区种植果桑始于2005年,一直以来,病、虫、草、鸟害等问题得不到彻底防控,尤其是菌核病防治和农药残留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果桑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了果桑生态栽培试验与研究,发现采用“果桑——林下牧草(或中药材)——散养家禽”生态系统进行立体栽植,通过多项种养殖关键技术集成,能够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桑果、桑叶及家禽等产品,不但保持了果桑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解决了菌核病防治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难题,而且果桑亩产经济效益提高了近80%,很好地解决了果桑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促进了安徽果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技术措施如下介绍。

1果桑园的生态栽植与管理技术

1.1果桑园地选择与规划

果桑园建在远离公路主干道、油菜生产区和养蚕桑园区及其他无污染源的地方,要求耕作层厚度在50cm以上,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同时,果桑的栽植地块尽量集中连片,以便管理。果桑园要规划园区排灌系统和道路系统,使果桑园能及时排灌和有利于桑果鲜果采收、销售运输。果桑园排灌系统要求:平地,按行距开沟,沟宽30cm、沟深30cm,果桑园四周开排灌沟,与畦沟相通;山坡地应挖好梯面内侧排水沟,做好整个果桑园蓄水沟(池)的合理布局。

1.2品种与苗木选择

根据安徽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及皖西山地三大自然区域生态气候条件,选用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果桑品种。可供选择的品种有粤椹无籽大十、金圣果、台湾系列果桑、白果系列、中椹1号、孟4、杂交品种8632、嘉陵40及红果系列等;依据GB19177《桑树种子和苗木检验规程》规定选择规格在0.5cm以上果桑嫁接苗。

1.3果桑栽植

1.3.1 土地整理 清除杂草,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追施足够有机肥作为基肥,每亩(667m2,下同)施入量为2000~3000kg,进行全面翻耕,耕深30~60cm;然后细作平整土地,挖好排水渠道,按栽植规格挖好栽植坑(穴),坑深50~60cm、宽60cm,每个栽植坑施有机肥5kg以上、复合肥0.2~0.3kg,再覆土10cm待植。

1.3.2 栽植方法 每年12月初在苗木落叶后至翌年3月上旬春梢萌芽前或每年6月栽植,安徽北部因寒冷宜春栽;部分果桑品种在安徽区域内宜春栽;栽植密度为100~200株/hm2,株、行距为1.5~2.0m×2.5m~4.0m。栽植前,按品种、大小将果桑苗分检,适当修剪苗木根系,去除病枯、损伤和过长的根系。栽植时,将苗木放在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干,填土,踏实,同时向上轻提苗木,确保根系与土壤密接,嫁接口露地,浇透定植水,再在定植面上覆盖一层薄土,并在距地面20~30cm处剪定苗干。

1.4树形培养

果桑栽植第1~2年是树形养成期,采用中干二级支干树型。主干高60~80cm,第1支干2~3个,留干长20~30cm,第1支干上各留2~3个枝作为第2支干,留干长15~20cm,各支干间应分布均匀,形成向四周舒展的树形。在第2支干上分别保留3~4个健壮的结果枝,单株结果枝控制在30~40个。

1.5果桑园肥水管理

重视果桑施肥质量,强调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多施有机肥以及适量硒肥。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要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以及果桑的生长情况适当调整,分3个时期施肥。施肥时在离桑树主干约20cm处施肥,施肥后覆土。

1.5.1 施肥管理 春肥:2月中旬亩施三元复合肥30kg。3月底看树势和天气情况,亩施复合肥10kg,雨水过多及生长旺盛情况下可以不施肥。夏肥:夏伐后(6月上旬),亩施三元复合肥30kg,有条件可再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kg;冬肥:第2年起冬季施腐熟有机肥(包括鸡粪、饼肥等),亩施肥量为1000~2000kg;硒肥:每年施2次,每次施肥量根据对果品的要求来安排,一般用量为30~500g/棵。施用硒肥可增加桑果产量和品质,增强树体的抗性。

1.5.2 水分管理 雨水量多的季节,应及时排除桑园内的积水,防止果桑烂根;遇干旱时,及时灌水;当果桑进入休眠期后不用补充水分,而桑果发育期需水量大,应注意补充水分;在果实膨大着色至收获期间少浇水。果园水分管理执行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在借鉴熊德国提出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的核算公式基础上,修正方恺(2018)提出的以全球平均生物生产力核算土地足迹的生态足迹模型,本文给出生物生产型生态足迹计算公式:

1.5.3 抹芽与摘心 栽种两年生以上的果桑,抹芽时间在4月中旬,抹除主干上萌发的不定芽和弱小芽。当枝条顶部有6~8片新叶时摘心,摘心时间在5月中旬,有利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果实)生长,增强阳光照射,提高果实品质。

1.5.4 疏芽与整枝修拳 伐条后,当新梢长到15~20cm时进行第1次疏芽;当新梢长到30cm时进行第2次疏芽。疏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细弱或过强的新梢;整枝修拳在果桑休眠期进行,2月底前结束。修去枯桩、枯枝、死拳、病虫害枝条及不良枝条,并带出果桑园集中烧毁。

2果桑林下套种牧草或中药材技术

2.1林下套种牧草技术

每年3~4月或9~10月在果桑园播种喜阴、矮化的红、白三叶草或紫花苜蓿等牧草,采用撒播覆盖园区地面或条播方式都可以。肥水管理可与果桑同时进行。牧草每年可收割1次,栽种1次可生长2~3年。

2.2套种中药材技术

果桑林下栽种的中药材品种要选择抗病虫害、耐阴的种类,如杭菊、紫丹参或半夏等。每年4~6月播种,采用条播方式,多施用农家肥,肥水管理可根据土壤质地及其肥力和生长情况适当调整。中药材当年10月以后可收获,半夏等品种可生长2~3年。

3果桑园林下散养家禽的养殖技术

果桑林下能散养鸡、鹅、番鸭等家禽,可供选择的优良家禽品种有淮南麻黄鸡、皖南宣城黄鸡、贵妃鸡及乌鸡等,放养密度为50~80只/亩。放养时间是每年的4~5月,放养鸡必须是2个月以上的育成鸡。桑园周围要分散建鸡舍,晚间要适当地给家禽添食。

4果桑园病虫草鸟害生态防控技术

4.1果桑病虫害防治原则

4.2果桑病虫害种类

江淮地区果桑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炭疽病及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桑尺蠖、野蚕、桑螟虫、桑毛虫、桑天牛及桑介壳虫等。

4.3果桑虫害防治方法

对果桑苗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破损和病苗要及时处理,不能栽植。在果桑幼龄期如果发现虫害,应及时人工捕杀幼虫及卵,控制园区虫源数量。对桑天牛用人工捕杀成虫及卵,用铁丝伸进枝干上的排泄孔刺杀幼虫。对桑介壳虫,可用人工刮除介壳虫体。每10亩果桑园安装1台太阳能辐射杀虫灯诱杀害虫,特别是野蚕、桑毛虫和桑天牛等成虫。在挂果期每棵树上挂上1张黄板,用来粘除果蝇、苍蝇等昆虫。每亩果园放养家禽如土鸡、鹅或番鸭等50~80只,可用来清除各种虫害。

4.4桑果菌核病及其他病害防治方法

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其消毒杀菌功效十分显著,而且灭菌后可完全还原成水,无毒、无农药残留,使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防治桑果菌核病是最佳选择。桑果菌核病及其他病害防治方法:冬季桑园清除枯枝落叶和枯桩,清园后,使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pH≤3.0,电位≥1100mV,有效氯含量为50~70mg/L)喷洒杀菌1次,同时,翻耕果桑园,经过冬季低温减少病原。在果桑早春3月初开花前,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喷洒地面、树体和桑花杀菌,每隔3~5天喷1次,直至花期结束,以后每5天喷1次,到果实始熟结束。在桑果发育期间经常巡果,发现病果(白果)及时摘除,并带离桑园深埋或烧毁。果桑园任何时间里发生的其他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等均可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杀菌。

4.5果桑园草害防控

果桑园草害防控主要采用人工和播种喜阴、矮化的牧草或中药材覆盖园区地面来控制杂草生长的方式,同时,桑园散养的鸡、鹅等家禽也有除草的作用。

4.6果桑园鸟害防控

使用自动驱鸟器,通过超声波来驱鸟,或使用防鸟网驱鸟;另外,桑园散养的家禽发出的叫声也有驱鸟的作用。

5果桑园的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在“果桑——林下牧草(或中药材)——散养家禽”这样一个果桑立体栽植生态系统中,种养殖的各种动植物和引入的设备及黄板、纯化酸碱水等物质各自发挥着维护生态系统良好环境的独特作用。三叶草、紫花苜蓿或中药材具有园区控制杂草和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功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也可用作绿肥和家禽的饲料;家禽具有除草、除虫和为园区提供农家肥的作用;太阳能辐射杀虫灯、黄板具备除虫的功效,纯化酸碱水具有杀菌除病的作用,避免了系统内使用农药造成环境的破坏。

系统内种植的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可用作绿肥和家禽的饲料,既降低了园区投入成本,中药材可为果桑园增加的一份收入;园区散养的家禽也是增加收入的途径。实践证明,通过系统内多项种养殖关键技术集成,可以提升桑果、桑叶、家禽的品质,提高果桑园经济效益达80%以上。果桑生态型立体栽植模式将会有力地推动安徽果桑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安徽省财政种子工程项目(编号:14D0607)

猜你喜欢

桑果果桑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摘桑果
浅谈“桑园托管”
果桑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