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初探

2016-11-27刘凯玉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人文内心儿童

刘凯玉

(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初探

刘凯玉

(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对于“什么是人”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到过“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人与动物又是一种怎样的区别,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人还是具有感情和思维的一种生物,而且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能动的对社会进行改造,使其符合自己内心的需要,对于不符合自己内心情感需求的情境,可以回避,对于符合自己内心倾向的情境,可以通过自身的完善,获取所得。而动物只能被动的在一定情况下,满足自己最低级的生理需要,在不利于自己生存的情境中,却不能能动性地做出一定的行为对所处环境进行有益的改善。所以,教育中应该具备应有的人文关怀,主要包括教育要回归人的本质;教育应存有人文主义色彩。

语言;生命;人文

1 教育要回归人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活动,把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逐步变成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把一个相对无知、相对无能的人培养成有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最重要的是教育应该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同时还要有旺盛的求知欲、创新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教育的理想状态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其实质是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自由探索的过程以及自己心灵完整释放的过程,使自己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让整个生命充满活力。教育应该把人看作一个目标,而不是一种工具,当前的教育过于成人化,过于规范化,也过于功利化,儿童就应该有儿童的样子,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自由发展的规律,这样,儿童才能成为儿童。

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我们通常说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而不是随意可以控制的动物或者机器。从这一角度来说,对于什么是人的探讨对教育学学科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本身是有生命的,有自己内心的独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制性的灌输给儿童,抑或强迫儿童做一些自己不愿意从事的活动,只有儿童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主动的、自发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由此,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这恰恰体现了他对儿童个性的尊重:杜威也指出要尊重儿童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兴趣。两者的教育思想都集中体现了教育要回到人的本身,回归人的需要,回归人的本质。

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研究生命,意味着我们并不试图教它,相反,我们乐意向它学习,我们向活生生的有机体学习,了解人的本质和需要时,我们才能开始学会如何满足它他们。①

2 教育中应存有人文主义色彩

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是灌输教育,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一股脑的倾倒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记笔记,思路不停的跟着教师的节奏环行,学生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时刻不停的运转,输出的成品是一份份试卷上鲜红的成绩,如果产品不合格,需要返回重新制作,机器重新运转,直至产品合格为止。在这样的一种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学生是否还能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是否还能留存自己追求知识的那份美好情感,学习本该是一种快乐的积极体验,是一种自觉的获取知识的充实过程,如果强迫其接受内心本来就抵触的一些知识,那么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学生是难能可贵的,众所周知,许多现代技术的发明都凝结着发明者对周围所处坏境的细微观察,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针对求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自己独立的思索发出疑问,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完成的伟大使命,如果在受教的过程中,好奇心被渐渐磨平,求知欲大打折扣,创造欲渐渐迷失,思维的运转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言语传授,那么,显而易见,这并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吸收知识精华的基础上保留自己独特的个性,保留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因为人不同于动物。

语言的使用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语言是思想的工具。②提到语言一词,不得不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修习的语文学科,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一门学科,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的地位远远超出所该具有的人文性地位,在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上,一方面充斥填鸭式的说教灌输,一方面死记硬背依然是硬道理。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被简化成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主题表达”,作文考试更是机械化、程式化,答案是标准化的,错一个字,少一个字可能都不得分。

曾经看到过来自我国著名作家周国平的自述的文章,文中提到,他的文章经常被用作语文考试测试的卷子,曾经有一个学生拿着考卷就是自己的文章让他自己做一做,最后按标准答案评分刚刚及格,学生很高兴,因为得分比他还低。看完以后不禁令人唏嘘不已。语文应该通过阅读产生对母语的热爱,能够通过语言的传输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对语言有一种敬畏之心。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距离语文学习的初衷相差甚远,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价值,依然是我们在教育探索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教育的问题是长久以来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然而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学校一方做出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近些年,也有一些教育人士看到当下中国的教育弊端愤然离开学校,根据自己内心描绘的教育图景,办自己构想中的教育,然而现实的残酷性可想而知,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要想博得众多人的理解,势必要进行深层的改革,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正如博尔诺夫所言:总是存在着一种旨在消灭所有秩序的破坏,如果人类不丧失信心,就需要具有那些基本的信任和渴望的力量。心中存有教育的理想,教育就有重生的希望。

注释:

① 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②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 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刘凯玉(1990-),女,汉族,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青岛大学,教育学原理。

G632

A

1672-5832(2016)09-0229-01

猜你喜欢

人文内心儿童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留守儿童
人文社科
六一儿童
一块生锈的铁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