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两国春节中的年神形象

2016-11-27彭金玉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神社爆竹传统节日

彭金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中日两国春节中的年神形象

彭金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日本的传统节日“年中行事”受中国传统节日影响颇深,在日本的传统节日里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但最初相似的因子因两国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民族心理的不同,在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过程中会产生种种流变。本文从两国的正月民俗信仰方面来分析中日两国“年神形象”的差异及其原因。

年神形象;岁神;民俗差异;民俗传承

1 中日两国的正月氛围和迥异的年神形象

1.1 中国的迎新习俗

中国地域广阔,从北到南,迎接新年的方法也有很多不同。这里简单讲几项代表性的迎新内容。

吃团圆饭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过年的时候,为祈祷来年的福气、安康,人们会在门上、窗上贴一些喜气的字画。最普遍的是贴“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有王安石的《元日》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就是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1.2 日本正月活动的特色

“正月”在日本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称之为日本的新年,以下是几项代表性的习俗。

おせち料理类似于中国的年夜饭,是新年的时候吃的比较特别的料理,内容丰富色彩艳丽,而且对于盛盘和器皿等都有考究。日本的年夜饭除了让人们一饱口福之外,还有以下两个含意:一是一年之际对神的最初的供物;二是祈愿今后的一年事事如意。年夜饭中常会出现黑豆,豆类象征着健康,黑字表示整天干农活,引申出来就是祝愿身体健康好好劳动;还有鱼子,是用盐腌过的鲱鱼子,象征多子多孙繁荣昌盛;虾象征长寿,煮菜则象征着牢固和稳定的地位。

初詣指的是新年第一次去神社参拜。从一月一日到三日,是日本人参拜的集中日期。在新年里去神社参拜,祈祷新一年的吉祥和平安,是日本人民的一项传统习俗,所以“初詣”几乎成为了一项大型庆典,每年都有无数的人前往。据NHK1 月1 日的报道,2009年1 月1 日到3 日的三天时间里,有305万人到明治神宫参拜,这一数字与往年基本持平。

2 从中日春节年俗的比较中看年神形象的差异

比起中国的春节日本的正月会显得些许冷清。在中国从农历腊月二十三便正式揭开了春节的序幕,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置办年货,时不时的可以听到爆竹的声响,到处一片繁荣热火的景象,到了除夕晚上过年的气氛便达到了高潮,到了夜里凌晨突然鞭炮声多了起来,彼此起伏,据说是因为年(怪兽)很怕爆竹于,是人们便在年将要降临的除夕夜燃放爆竹将其驱赶走。在日本除夕夜没有燃放爆竹的习惯,但会携带家人到寺庙里去听取钟声。据说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日本有“四苦八苦”之说,源于佛教用语,说的是在生老病死这四苦的基础上,再加上与亲人生死别离之苦、与仇人遭遇之苦、欲望不得实现之苦、过于在乎身心感受之苦,”因为苦在日本在日语里的发音与阿拉伯数字九的发音相同,民间百姓便想出这样一个算式:49+89,其和是108。钟声响一百下正代表着这一百零八种烦恼。[3]听了钟声的人便会忘却烦恼,新年新气象。日本的正月不会燃放鞭炮,特便是在除夕夜里更要保持安静,据说是因为除夕夜里年神会降临家家户户,人们害怕嘈闹会打扰到神灵,从中日两国正月的氛围的差异来讲也能体现两国年神形象的迥异。

在日本正月的第一天,人们进行新年的第一次参拜后参观神宫。新年伊始,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日本国民会到神社、寺庙,感谢过去的一年祈求新的一年诸事顺利、平安幸福。除夕夜半,一般会到自己所信仰的神社寺庙祭祀岁德神(年神)和氏神(一般指自己的祖先),值得注意的是,“岁德神每年都会改变所居的方位,所以,称到当年岁德神所在的方位的寺祭祀,为‘惠方诣’”。中国也有类似的迎喜神的说法,古代中国在除夕或正月初五张贴财神画像,焚香供果,摆鱼肉三牲,迎接财神。迎喜神,即迎接喜庆吉祥。[4]河北《张北县志》称:“贺年后,视本日喜神所在何方,骑马将全村马匹向喜神方向驱驰,谓之‘迎喜神’”。这种“迎喜神“和日本的“惠方诣”也许有某种关联。中国过年除了祭拜财神、灶神、祖先之外,还要祭拜天神,在中国天神和日本年神的形象相似,给人们带来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结语

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淡化。与此同时,各种洋节日却开始在城市大行其道,大有盖过传统节日之气势。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传统节日及其节日文化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它源于中国农业社会,随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型到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节日及其节日文化的淡化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为此,真正导致当前传统节日及节日文化淡化的因素是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中日两国是东方的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他们在近代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局势两国的有志之士都做出了努力。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各国的文化越来越开放,越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所以在以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大潮下,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文化保证,为经济竞争提供文化软实力。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实现中国梦。

[1] 劉明,鷲尾紀吉(日)《中国と日本の正月行事》[M].扶桑社文库,2000,(1).

[2] 陈茗《日本的年中行事》[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18).

[3] 村上健司編著『妖怪事典』[M]毎日新聞社,2000,(24).

[4] 三井寺「いのりの原景」[M]新潮文库,2007年,(15).

[5] 马兴国 《人、神、鬼的勾通—中日正月習俗異同析》[J].文化报,2006,(3)

彭金玉(1990—),女,汉,河南洛阳,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J026

A

1672-5832(2016)09-0214-01

猜你喜欢

神社爆竹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卖文创
神社的“熊猫”
从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旧抄《文选》的版本
除夕夜
日本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