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之比较

2016-11-27叶雯雯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颜料山水画油画

叶雯雯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浅谈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之比较

叶雯雯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在现今世界画坛中都有其重要的位置,它们都是描绘相同的物象来表达自身的思想与情感,由于其起源与发展的不同从而其所呈现出的写生、创作思想理念也有所不同,也导致了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差异。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自都在画坛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思想与理念,独特的艺设风格,专用的工具材料以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统和特有的观念。在各自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不同的人文思想环境下探究和分析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写生、创作中思想与理念、表现形式与手法、工具材料的差异比较来剖释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造诣。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借鉴。

西方风景油画;中国山水画;思想理念;表现形式与手法;工具材料;比较

1 引言

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屹立于世界艺术画坛中,各自在世界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它们通过描绘相同的对象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然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差异,不管在绘画的思想理念、表现形式与手法、工具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都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色与情趣。西方风景画可从14世纪前半叶的一些意大利壁画与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一些抄本装饰画上,都能看到风景画占画面比例较大的画作。而中国山水画也同样,中国山水画正式的独立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这时期绘画是以人物为主的,山水画刚开始出现,从《论画》中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南城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1]中西风景画命运相似,都只是作为人物画的陪衬,但也逐步的独立出来。“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风景油画逐渐独立,17世纪荷兰美术,在经济繁盛与文化蓬勃的影响,风景油画渐行发展,形成了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中国山水画画种则独立于隋唐时期。从中西方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着迥异、独特的差异。但它们的差异,却一直影响着我们后人在写生或者创作中思想与理念的形成,表现形式与手法的探索,工具材料的使用与认识。促使着我们去发现与改进,继承与发展,促进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与融合。

2 写生创作思想与理念之比较

西方绘画受基督教的影响颇深,大部分都认为神圣的价值存在于人和世界之外,需要去聆听,去观察。基督教为西方的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绘画在西方艺术家来说,而是要为模拟真实而进行不懈的努力。而这样的影响下,与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就有所不同了。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古希腊思想与理念的思考。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画架们更注重上帝在西方人们心中是神圣庄重,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更是世界所产生的一切美的创造者,所以西方艺术家们对写实性的追求更多是来源于他们对上帝的创造的一种尊敬。也使得西方早期风景画家把自然淳朴而客观的描绘和表现出来。中国山水画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时兴,美学家宗白华所说:“‘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2]中国山水画东晋于独立之后,画架们试图表现出“道”的存在,就渐渐的形成了画家们的创作旨趣。而中国山水画家的审美意识是在是在汉末与魏晋六朝这一新旧体制交替之际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所以刚好山水画的独立,使山水画写生时乃至创作在思想上受到道家的思想影响深远,从而体现出一种重内心的表现而忽略再现现实风景的思想理念。在创作理念上的比较上,西方风景油画家向往的是尽最大的努力去重现自然,自然地再现现实,采用不同的方式刻画自然景色。甚至寻觅一些科学的方法,谋取更简单直接,更贴切,更有效地展现自然的色彩。而西方画家的这种创作绘画就是使用不断的去观察大自然每一寸草一寸木,不断的研究,哪怕一点细小的变化和不同都不会有所忽略的基本手段。例如印象派画家与现实主义画家们的画作。中西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于自然风景在画面上的表达自然不同,体现在作品上的视觉效果就更加有差异了,这是基于西方与中国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所特有的创作态度。西方风景油画追求的是客观地将自然风光写实认真的描摹出来,用科学有效地方法研究所描绘对象的透视、结构、色彩和光感。而中国山水画追求的事情内心表达、神似,话啊家笔下所描绘出来的山水是一种似与不似之间,与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山水形态、构架或许有较大的差别,无法对应那一座山,哪一座桥,哪一棵树,但是又与自然似曾相识。西方风景油画家重在强调对景写生,通过丰富的色彩效果回归本真,感受现实中的大自然,微妙的光感表现一种真实的自然风景,而中国山水画对景写生与西方有所不同,例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将江南水乡的各种山峰,各种江景记录在心中。中国山水画家们强调主观思想,讲究心有万象,挥洒自如的创作思路和心态。宋代画家郭熙提出“可行”,“可游”,“可居”因此对于大自然的山水要有饱游饫看的能力,做到真正的饱览群山,身心与自然交接,胸有丘壑。

3 表现手法与形式之比较

说到表现形式与手法,在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是最为明显的一种差异。绘画中通常构成元素有点、线、面,而西方风景油画主要是以“面”为造型基础,相对中国画山水的“线”,它其实是一种较宽的线。西方画家在作画描绘物象时,是将景色以“画”来处理与分析的。“面”更为具象,表现出来的东西更容易让人明白,在塑造形体时要比线更易表达,线反而较为抽象。西方风景油画家们有时为了更好的表达和接近于真实的大自然会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而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基础,“线”是画家们造物象和表达自我情感的艺术语言,不管对象的复杂还是简单的,中国山水画的画家都会通过“线”来表达各式各种的景色。在创作积累中出不同的“线”来描绘自己心中的画面,抒写自己心中的独自的景色。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笔法的深入研究,山水画家们则主要依靠“线”来塑造山、水、石的特性,因此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皴法,形成各种各具含义的迥异的“线”。西方油画中“面”的应用使得画面具有较强的体积感和真实感,中国的许多画家、大师们一生在不停的追求各种富有生命力的线,是因为中国画“线”这一重要元素使用的优劣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好坏,所以,简单却含义无限的“线”。在这样不同表现手法上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西方与中国绘画的不同的绘画表达形式。因此西方风景油画看起来好像比中国山水画更为厚重,显得更为写实,更为贴近自然风景。西方风景油画家通过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种造型因素来尽最大量的去表现现实的自然风光。使得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加完美,更具有写实性,更能再现自然景色。再者,西方风景油画家通过充分和探索各种油画技法,充分使用油画所带来的绘画性,油画材料所产生的效果来表达自身的感受与思想,展现自然风光的魅力,而西方风景画家充分运用油画可以反复修整的特性,在作品的造型上充分联贯自己的美学思想和理念来展示大自然,真实的再现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有较长的时间去观察,然后循序渐进地表现自然景色。所以在时代的进步,漫长的探索研究和进步中便有了西方风景油画的具体命名。当然这与中国画家所命名的中国山水画有所同,西方风景油画家的画作更接近大自然,而不是简单表达物象的“神”,而对物象的“形”不重视。西方风景油画的旨趣在于写实性,尽最大努力营造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17世纪欧洲著名风景画家洛兰的《风景与舞者》画面中抛弃了幻想色彩之后,真实再现了罗马乡村的自然风光,再充满诗意的画面中,令人观看之后产生一种非常美好的遐想。[3]再者还有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风景画家康斯泰勒的一幅著名画作《从主教的花园看萨尔斯勃雷主教堂》,这幅画作中的主教堂外形精致典雅,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衬托着教堂的尖塔,再草坪上吃草或在河边饮水的牛群,描绘出赢个兰特有的田园悠闲,以及教堂与大自然间和谐平等的气氛,这幅作品无论再透明度、纵深度、气氛,还是画面的整体效果,皆有极高的成就。[4]在空间观念的理解,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迥然。中国画的传统美术理论对空间的理解和阐述是不同的,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曾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诅远山,谓之平远”。这是一种物理空间与诗意相结合的空间观念。这是一种物理空间与诗意相结合的空间观念。是一种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内心世界表达的意境,而不是仅仅的现实生活和自然的再现,还需求一种“神游”的意境。在有限的画面中追求无限的空间表达,在观察和理解中国画画论时,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表达,而不能西方科学透视空间的简单理解。为了表达和传递内心的感觉,中国画家又有自己的一套表达方式,例如散点透视,这是一种中国画特有的,中国画家们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下形成的一种视觉上的心理空间。而西方风景画家用的是焦点透视,对空间理念的认识是一种对自然实事求是的空间认识,是科学的,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脱离自然约束的空间认识。西方风景油画家没有中国山水画家那样具有吞吐天地、浑然一体,没有中国山水画穷极宇宙、气象万千。西方风景画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同时也带着画家个人的情感基调,并不会因为真实的描绘自然而失去与自然交流的趣味。在色彩方面,西方风景油画相比中国山水画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例如西方风景油画通过油画技法对不同的物象、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进行描绘。不过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随着西方风景油画家对光与色彩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入,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了。通过观察印象派的作品我们大略可以看到西方风景画对色彩表现的细密和瑰丽。而中国山水画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一种“水墨为上”的审美观念,在白与黑的相互衬托下,用一种化繁为简的创作方法来表达那种平淡中庸而超乎自然的境界,中国山水画大多是水墨画,但是也不会排斥与厌恶色彩,偶尔也会有水墨淡色与重着色的画法,例如山水画中的浅绛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等。在墨与色的关系上,其中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和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完美的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就此形成了许多在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差异,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相互学习与交流。

4 工具材料之比较

东西方绘画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颜料、媒介结合剂和基底材料三大类。西方绘画使用的媒介结合剂有胶,蜡,蛋和干性油等,天然树脂和一些人工合成料也被用于颜料的结合剂。这些媒介剂材料及其所条和的颜料按照它们具有的不同物质特性可分为水性,油性和乳性型三大类。西方风景油画,顾其所用颜料是带有油性的颜料,比如松节油、调色油、亚麻油等等这些媒介都是用来调色的。油画颜料有着很多的分类,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天然颜料、合成颜料,而因为这些油画颜料有着独特的着色力,耐光力,遮盖力与透明度,吸油量的性能,油画材料有着极为宽广的色域和明度范围,特别是由于油性媒介的特性使得它的深颜色能达到极暗的程度,还可以使颜色产生从透明、半透明到不透明的各种效果,通过多次反复罩染覆盖,表现出丰富而微妙的层次关系。[5]使得西方风景油画呈现出一种独具风格,绚丽多彩的画面,西方风景油画始终围绕着色彩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西方风景油画家们不断的去加深对色彩认识,不断的探索如何理解和表达自身对大自然变化充分的诠释在自己的写生创作中。然而随着理论知识的成熟和技法的熟练,然而西方风景画家在理论知识与技法的逐步成熟的情况下,从而更全面的认识色彩和更好的去表达,从而是作品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色彩。而中山山水画在颜料工具中,主要用的是墨和矿物质颜料,中国画山水画中的墨,不能简单地当成是一种工具材料。墨与水混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再不同含量的混合中产生“焦浓重淡清”的变化,就是平时所说的“墨分五色”,固然墨也是颜色,也算是颜料中的一种特殊的媒介。除了颜料工具上的差异外,西方风景油画作品主要是作画主要的依托材料是油画布、连框画布、油画板、油画纸、油画内框等。而这些依托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与分析作品的质量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关系。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画面效果。而西方风景油画常用的油画依托材料主要是以亚麻类织物为主的画布,硬质材料比较少,例如早期西方绘画也会用到金属板、石板、木板等硬质依托材料,而现今,随着科技的前进,技术的进步,油画纸也开始出现和使用。这些西方油画特有的工具材料,使得西方风景油画形成了独具匠心的风格。而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作画于纸上,一种中国画独具东方特色的用纸——宣纸。宣纸因出产与安徽宣城而出名,宣纸具有一种洁白绵韧、纹理纯净、润墨清晰、不蛀不腐、挫折无损的特点,生宣更有较强的吸水性。而其中的生宣吸水性比较强,墨与水在生宣纸上就会产生水晕墨障,有一种渲染的作用。而中国山水画比较多的就是用生宣,古代的作品比较多用绢。从简单的颜料工具和依托材料的差异上看,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呈现给我们许多不一样的感受。除此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一种工具材料的差异是“笔”,西方风景油画用的笔是扁头的,或者发展到用一些刮刀来作画,而这些工具所绘出来的笔触是一种“面”相对线来说,是一种宽的线,所以西方风景油画是以面为造型其点的,每一个笔触,即每一个块面,就是每一个宽线,在画家的手中组织成一幅完整的画作,而中国山水画所用的是毛笔,是一种“圆头”的毛笔,线是中国画中最基本,最具概括性的,最简单的一种艺术语言,而这种线的产生就是依赖于中国画工具中的毛笔所造成的,这种“线”使得中国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中国画家更是把毛笔看作是对艺术表达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是目前我们学习绘画研究艺术的一种形式,中国山水画的风景化形成了画坛中的一大特征。

5 结语

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在艺术世界里展现着各自的独特魅力,历经漫长的发展,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理论体系,在思想与理念上相互借鉴学习,在表现形式与手法上相互模仿和尝试,工具材料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而发展,进一步的促进了中西艺术的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在绘画中的认识,促进了中西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 李福顺 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9

[2] 宗白华 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80)

[3] 刘淳 西方油画名作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1(72)

[4] 许丽雯 你不可不知的300幅名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147)

[5] 饶尔畅 美术家实用手册·油画[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08

[6] 萧中胤 线描山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8.05(7-179)

叶雯雯(1992.12-),女,汉,广东清远人,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绘画艺术与理论研究。

J20

A

1672-5832(2016)09-0179-03

猜你喜欢

颜料山水画油画
万类霜天(油画)
打翻了颜料瓶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岁月长又长》(油画)
颜料抹在了脸上
油画《惊涛拍岸》
程灿山水画作品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