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晓华教授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的经验总结

2016-11-26任筱霞苏婷婷胡晓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8期

任筱霞 苏婷婷 胡晓华

【摘 要】总结胡晓华教授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的经验。胡晓华教授以补肾养血、疏肝化病为根本方法,自创疏肝补肾调经汤治疗肝郁肾虚所致的月经量少,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月经过少;肝郁肾虚;疏肝补肾调经汤

【中图分类号】R271.1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063-02

月经过少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近些年来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症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是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一个常见因素。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又称 “经水涩少”。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 20mL ,称为月经过少。西医学中的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手术损伤等疾病都会导致月经量少[1]。长期的月经量少易导致不孕等疾病的发生,给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胡晓华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重视科学研究,善于总结,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思维模式与用药特色,并创制疏肝补肾调经汤,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思路。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司血海,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素性抑郁,或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结,血为气滞,瘀阻胞宫,故见月经量少。清·沈金鳌 《妇科玉尺》中: “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郁肝伤,故月来衰少”,指出肝气郁结可导致月经过少。肾藏精,主生殖,精血同源,正如清·唐容川在 《血证论·经血》 中提出:“血虚者,行经太少,以及干枯淡薄,诸虚证,犹杂出难言,审系肾中天癸之水不足”,提出月经过少与肾水不足有关[2]。肾为根本,乃月经之源。肾精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血海不盈,肾气不足,气血运行不利,冲任胞脉瘀阻,故出现月经量少。除此之外,肝为肾之子, 肝气舒畅条达,经络畅通,肝气入于肾,肾水满而能溢泄,肝所藏之血亦能得到正常疏布,经量正常;若肝气郁滞,经络阻滞, 其疏布的功能不得发挥, 肝气不能入于肾,肾水满而不能宣泄,肝所藏之血得不到疏泄,则经量减少[3]。在临床上,月经量少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器质性病变所致月经过少,如宫腔粘连;②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房劳所伤等所导致的肾虚型;③体型肥胖,素多痰湿导致的痰湿型;④素体血虚,久病伤血,脾虚化源不足导致的血虚型[1]。胡教授认为行过宫腔操作手术后月经量少的患者首先应排除宫腔粘连的器质性病变,再根据不同的病因,结合中医四诊进行辨证施治。

2 治法治则

本病病因病机虽有虚实之分,但临床该病多以虚证及虚中夹实者为多,虚实又互为转化,如肾阳虚、肾气不足均可导致血瘀,血虚气弱亦可致瘀,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而致血瘀[1],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的原则,胡晓华教授以补肾养血、疏肝化瘀为根本治法,自拟疏肝补肾调经汤,攻补兼施,动静相宜。肾虚者重在补肾滋肾,以养先天之精,精血同源,充盈血海;血虚者应补血以调经,女子以血为基本,需时时周护经血;肝郁者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气行则血行,瘀去则络通。此法攻而不伤,补而不滞,以静制动,动静结合,重在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具体用药如下:柴胡、香附、生白芍、枳壳、当归、川芎、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制首乌、仙茅、淫羊藿、炒白术、茯苓、鹿角霜、薄荷和甘草。方中香附辛行苦泄,善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多与柴胡、川芎、当归配合,以疏肝行气,调经活血;而当归、熟地黄、川芎、生白芍为四物汤,本方为补血调经的主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以补血调经;仙茅、淫羊藿、菟丝子、鹿角霜,温补肾阳;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滋补肾阴;茯苓、炒白术健脾胃,以滋经血之源。上药较为温燥,以薄荷性味辛凉,即能疏肝理气,又防诸药温燥伤阴。全方补肾阳,又滋肾之阴,疏肝健脾补血,先后天同补,重在疏肝补肾,诸药共奏补益肝肾,益精养血之效。临床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应用。

3 典型病案

冯某,女,27岁,未婚,无性生活,于2015年8月24日就诊,以“月经量少3年余”为主诉。现病史:LMP:8月9日,2d干净,量点滴状,色褐色,无血块,患者诉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周期为28~30d,2d干净,色褐色,无血块,无痛经,经前一周乳胀严重,经期偶有腰酸,近4月面部痤疮增多,患者诉近3年来工作压力较大,心情烦躁,近期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月经失调;中医辨证:月经过少 (肝郁肾虚型)。治法: 补肾养血、疏郁化瘀。方药:柴胡12g,香附15g,生白芍15g,枳壳15g,当归12g,川芎10g,熟地黄15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制首乌15g,仙茅10g,淫羊藿30g,炒白术15g,茯苓15g,鹿角霜15g,薄荷10g(后下),甘草6g,公英30g。10剂,日1剂,水煎 400mL,分两次温服。

二诊 (9月10日),病史同前,服上药无不适,LMP:9月8号,现未净,量较之前稍多,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经前乳胀好转,经期无不适,近期纳可,眠差,心情较前好转。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患者于9月10日查性激素六项示: T: 0.23,E:36,PRL: 8.39,LH: 3.19,FSH: 7.23。P:0.23,四诊情况:方药:上方加丹参15g,炒白术改为30g,加红花15g,炒桃仁9g,益母草30g,10剂。日1剂,水煎400mL,分两次温服。

三诊 (9月25日),病史同前,患者自诉近期服药期间心情明显好转,上次月经4d干净,量可,其他未诉明显不适,舌红,苔白,脉细。于8月24号方基础上加紫河车4g,10剂。日1剂,水煎400mL,分两次温服。

四诊 (10月9日),病史同前,LMP:10月8日,此次量较之前增多,色正常,无血块,其他未诉不适,前来复诊。治法:照9月10日方继续服用。

随诊:患者自诉月经量少明显好转,心情烦躁,面部痤疮亦有所好转。

随访3个月,月经量恢复正常,心情烦躁较前明显好转。

4 讨论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本案确诊为月经过少; 根据患者腰酸,经前乳胀,心情烦躁,面部痤疮症状,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为一派肝郁肾虚征象,治以疏肝补肾,养血调经。但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体质偏虚者,平时应重视滋肾补肾,养血调经,经期加服养血活血之品,如体质偏实者,平时宜攻宜通,经期加用温通活血之品。除外,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务必排除有过宫腔操作而致宫腔粘连的患者。临床治疗要四诊结合,同时结合内分泌、彩超、宫腔镜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治疗,灵活用药。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2.

[2]邢玉,刘艳霞.月经过少古代文献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5,34(4):291-293.

[3]郭晓虹,尤昭玲.尤昭玲教授诊治月经量少临床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7):63-64.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