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2016-11-26谢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教学评价小学语文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中就已经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以言语行为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尝试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的弊端,分析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操作策略,以期为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79-02

精彩恰当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新课改像一股春风,吹入语文课堂。随着理念不断地推陈出新,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们都渐渐开始认识到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问题,让人担忧,依然是值得注意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这是值得我们反复思量的。

一、言语行为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中的应用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首先提出的。他把人们说话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分作三类,即“以言指事”(言内行为)、“以言行事”(言外行为)、“以言成事”(言后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本身体现其言内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给予表扬、纠正、鼓励、引导等体现其言外行为;而言后行为则体现在教师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传达对学生的不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们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运用言语行为理论。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常见问题及成因

1.评价语言套路化,盲目表扬

基于小学生好胜和自尊心强的心里特点,正面表扬的评价机制常常为教师所青睐,但不加思考地使用往往会适得其反。首先,评价语言套路化的表现是:课堂上,只要学生发言是正确的或者接近答案的,通常会得到千篇一律的评价。像“你真了不起”“你真棒”“很好”“不错”诸如此类,第一次听到这些可能受到鼓励,多次使用,就会显得单调贫乏,学生会变得麻木。因为没有针对性,没有比较,更没有结合具体好在哪里的地方或不足需要改正的方面来分析,只是笼统概括。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找春天》的时候,老师在做课前导入的时候向大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去找过春天没有,你找的春天是在哪里啊?”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在公园里,在阳台的花盆上,在树上等等,都是观察生活的呈现,有不一样的精彩。而老师的评价只说你真聪明,非但没能起到点缀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思维得不到扩展,引起学生对夸奖的不屑。其次,是过分表扬的语言,夸大其词,让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肯定。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重点讲解“潭”字的写法,点名一个学生尝试分析。学生回答:“左边是三点水,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教师立马满脸笑容地评价:你真优秀,眼睛简直比孙大圣还明亮。试想,这到底是真的发自内心称赞学生还是低估了学生的智商呢?如此看似表扬的评价语实际上起不到任何激励的效果。还有一种情况是,毫无原则地鼓励或者表扬。因为太过于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对错的区别,甚至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忘记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丑小鸭》后,教师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从丑小鸭的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说,学到了只有自己变好看了才会让人喜欢,所以我要打扮得美美的。很显然,题目设定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丑小鸭不放弃,要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品质,老师若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好样的,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很明显,教师一味照顾学生的想法,没有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很可能影响学生情感认知和判断,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2.评价语言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教室是课堂的引导者,是浇筑学生成才的园丁。因此,课堂上教学评价语的误区实质上是教师观念的偏差的表现。有些教师把课堂评价想得太简单了,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第二,评价语言的运用好坏与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低息息相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专业知识,还要有充备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语言整合与表达的能力。如果教师本身没有丰富多样的语言基础,又缺少实际的经验,导致当自己身处课堂的环境中,不能灵活调用语言库,导致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低效性。第三,教师人文意识淡薄,没有真情实感,卡尔·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如果不能对学生倾注情感,评价是无法有感而发,做到恰到好处,启蒙心智的。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

1.丰富评价行为和言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案设计各不相同。同样地,评价语也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时,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实现多元化。比如在学习选读课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交流观察时,可以用:“在这个问题上,你都是一个小老师了呢”或“你是个认真思考的好孩子”等根据不同个体而做出的评价语。

2.及时调整补充评价语。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后行为就是这个言行能达到的良好的结果。教学里的评价不止限于课文内容及课堂提问表现的评价,还可以往外拓展,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言后行为能帮助学生消化所讲内容,同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努力完成学业。

小学语文教育提倡人文性与知识性的相辅相成,因此教学评价语的设计和运用任重道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实施要充分与言语行为理论相结合,并且付诸实践。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是语文教学评价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沟通师生间感情,增进师生情谊,丰富课堂效果的纽带,需要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在反思之余不断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戴燕.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分析[J]. 课外语文,2014,24:17.

[2]陈建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扬性言语行为分析[J].新课程学习 (上),2014,12:181.

[3]祝丽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J]. 才智,2013,30:145.

作者简介:

谢群(1981-),女,安徽芜湖人,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教学评价小学语文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剧中拒绝策略的研究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