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图洛书的编码自觉

2016-11-26黎世珍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河图符码河洛

黎世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4)

河图洛书的编码自觉

黎世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4)

河图洛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个千古之谜,他们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古代文明,而是和太极、八卦一样,蕴含着深刻而伟大的科学信息。河图洛书包含的独有的编码解码程序有利于今人的研究,河图洛书的创制为编码,河图洛书的解读为解码,所以理解编码的程序至关重要。使用了什么编码,以及在解码时是否需要编码等,是本文加以讨论的对象。

河图洛书;符码;解码

1 河图、洛书符号系统

河洛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不同的演绎和讨论:

“《图》、《书》点数也,即有线之理。《图》以两数相合,犹勾股以两线成矩也,有两线则弦线在其间矣。线之长短无定,而《图》之五方各合两线,皆以五为宗,相减皆得五,是以有法之合立之则,所以该夫无穷之勾股也。中央五与十之勾股,则西人所谓理分中末线者由此出,亦大奇矣。”①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河、洛可表达一种数学思想。

“《太玄》声律数九、八、七、六、五、四,本《河图》之合变数,九南、八西、北七、六东、五中、四南者也,故六十纳音,皆归之于《河图》焉。中五十土为宫,则含金;南四九金为商,则含水;西三八木为角,则含火;北二七火为徵,则含土;东一六水为羽,则含木。”②

2 河图洛书的编码自觉

2.1 符码

什么是符码?赵毅衡先生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在符号表意中,控制文本的意义植入规则,控制解释的意义重建规则,都称为符码。”③。

关于文本意义的植入规则,对于河、洛来说,中国古人早已给予明确的暗示,即:“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④这个论断明确地将植入规则奠定在“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这种“象”思维,或者原始思维催生了河、洛的产生。

上文所说,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出先人在俯仰之间,依照自然之象画河洛的意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河、洛的编码是在俯仰之间形成,反映出了先人执简驭繁的抽象思维能力,“象”也并非凭空捏造,也可以认为符号与其对象之间的联系并非是任意的,而是一种像似关系。

谈到符码,不得不提元语言,河、洛可以算作一个具有独特自身结构的系统,在讨论河、洛的时候就必须有一套元语言,这套元语言的存在,就意味着河、洛的可解释性。

文本意义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则植入,符号的接收者是否能够对符号信息进行一次成功的解码,这便涉及到解释意义的重建规则。对河、洛的解答及研究从汉代始,便拥有不同的路子,因此他们手中也就握有不同的解码规则。汉代学者对于河、洛较少提及,甚至河洛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较少提及。“《系辞》虽说圣人作《易》则‘河图’、‘洛书’,但历来讲《易》者,由西汉的施、孟、梁丘、京房、废直,到东汉的马融、荀爽、郑玄等及至魏晋时的王弼等皆无人讲解‘河图’、‘洛书’是等情形。唐人陆德明、孔颖达等,在注《周易》时对‘河图’、‘洛书’也没有言及。”⑤虽偶尔有所谈及,也是一笔带过,无非是泛泛之言。至宋代,河、洛复杂的图形由陈抟传于后世,这些易图又被后世互相发明、附会、愈演愈繁,后世称之为“‘图’‘书’之学”,他们如何解码?解码程序是否一样?正是下文试图说清的问题。

2.2 河洛的解码程序

2.2.1 解码的思维原始——立象尽意

宋人所呈现的由五十五个黑白圆圈组成的河图,和四十五个黑白圆圈组成的洛书,绝无证据证明它们就是《系辞》中所说“圣人则之”的河、洛,但是,据考据,图像的黑白圆圈数据及其分布状况,从另一方面证明图像并非宋人凭空捏造: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胜相乘,以生小周。”⑥

宋人根据文字所描之象而成图,不止河图洛书,“象数学”中的先天图、后天图、六十四卦方位图、太极图、无极图等,产生原理和河洛如出一辙,都是采用图像作为思维的载体。

2.2.2 附加解码

由于河、洛出现以来,就衍生了各家各派之说,虽衍生之理有很多,衍生之象也有很多,但是人们对于已有解释并不满足,他们也并不满足于原型编码,而是尝试加上另外一些符码,提出独到的解释:

“甚矣!天人之相符,妙和无间,至理日在身,而人不觉也。图、书、卦、画作《易》之源耳,与人身何涉?六气流行,与人身疾病相关矣,与图、书、卦、画又何涉?《素问》、《灵柩》、《难经》、《脉诀》医家之言甚夥,曾无一字及于《易》。近世业医而肯探源于《易》理者,稍稍及之,然无亲切确实之见,犹是叩盘扪仑之谈,岂知图、书、卦、画即脏腑脉候之影,脏腑脉候即图、书、卦、画之形?象数同源,天人一贯,千古其谁觉之哉!”⑦这里的文献所反映出河、洛与人体的六气脏腑脉候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河、洛本身不曾带有的内容,这样的解释可以算作是附加解码的尝试。诸如此类的附加解码尝试还有很多,相似的附加解码有助于文本趋向某种解释或风格,例如清人研究河、洛,其中一派,专从图像的角度解释河、洛,或者将六十四卦及《易传》中大部分内容图式化,这就使得河、洛趋向于图式风格。

3 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曾被视为天书的河洛,在仔细分析其编码、解码、附加解码后,其神秘性渐渐消除,因此我们可能对河、洛不再感到神秘,因为在我们去接近河洛的时候,就为这些符号注入了意向。明白河、洛大致要表达的意思,有时还及其有可能发现成套的符码,为我们的理解加上注脚,这样的注脚或许能够让人们冲动,促使人们去不断翻寻这图案背后的意义。

注解:

① 江慎修:《河洛精蕴》,第226页,学苑出版社,2007

② 江慎修:《河洛精蕴》,第275页,学苑出版社,2007

③ 赵毅衡:《符号学》,第223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④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第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⑤ 刘大均:《周易概论》,第97页,巴蜀书社,2010

⑥ 班固:《汉书·律历志》,第112页,中华书局,2007

⑦ 江慎修:《河洛精蕴》,第354页,学苑出版社,2007

黎世珍(1990-),女,湖北恩施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B227

A

1672-5832(2016)03-0204-01

猜你喜欢

河图符码河洛
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文化符码呈现
——以2018、2019年批评奖作品为例
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汉代谶纬界对“河图”“洛书”概念的重整
——兼论“汉无河图”通说中《河图赤伏符》的官方定位
符码的游戏艺术
符码场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血染玉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