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之后文学的基本走向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种族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

肖 琴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后现代主义之后文学的基本走向

肖 琴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这篇论文借美国评论家对后现代主义之后美国作家的选择之探讨入手,主要分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发展趋势,并且从众多美国作家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入手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对美国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猜测,进而揭示后现代主义之后文学的基本走向。

后现代主义之后;美国文学;基本走向

随着时间的流动和历史的迁移,文学不断变化着,并体现出不同的文学特征——不管是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还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实主义时期。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文学家外在的表现与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社会发展和社会思想的影子。美国后现代主义在整个世界文学界和艺术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开始慢慢失去之前的影响力。许多文学批评家们认为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时期将会出项一种新类型的小说,继续来描绘或者批判这个世界。其中,汤姆·沃尔夫呼吁现实主义的回归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结束的开始。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衰落,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也出现了危机,其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把握的难度、表现的任意性、全球资本主义社会的抽象性以及宏观政治制度的差异导致社会的碎片化;第二个因素是其主要因素,即种族和性别的差异,这是二十世纪末期美国小说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在乔纳森·弗兰岑看来,美国小说退出社会和文化主流的原因是后现代主义时期政治制度差异的增强,并断言唯一在世界上发挥文化影响力的美国小说家是有色人种女性作家,例如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等。历史的命运使得她们有流浪感和漂泊感,美国的异化社会也使她们找不到归宿。她们认为一些美国现代派和后现代派作家留下的文化遗产,往往带有种族主义、西欧文化中心论和白人男性主义的痕迹。她们在两种文化、两个世界之中困惑、无奈、挣扎,正是这些作家的亲身感受和经历使得这些特殊的美国作家能够描写出被主流文化疏远的亚文化。而美国本地白人男性作家,由于缺乏对这种独特的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他们实际上已经被主流文化疏远,很难对文化主流进行文化批评。由于种族和性别在文学批评中被广泛应用,这就使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有色人种女性小说家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和政治对立性,因而出现极化现象。这些女性作家由于民族和性别问题的存在,其小说存在一定的政治紧迫性,这种紧迫性不仅体现在对指向性批评以及传统的现实主义形式的掌握上,而且也体现在她们有达成社会共识和为读者们建立一个虚构的共同体的能力上。

因此这些非美国本土作家和美国本土作家分道扬镳,另辟蹊径,不再强调欧洲文化传统、主流政治的混沌和艺术形式的标新立异。他们主张比较公开的政治倾向,热爱非欧洲的祖先,推崇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寻找“自我本质”以及本族与美国主流的结合。例如犹太作家贝洛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寻找“自我本质”便成为该作品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实际上,这是犹太民族确立自己民族地位与民族尊严的一种表现。而黑人作家拉尔夫·艾莉森的《看不见的人》(1952),表达了他们对种族不平等的抗议,他们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黑人是具有全部人性的人。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有色人种作家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充满了焦虑,这是一种对其种族文化衰落和凝聚力消散的担忧和恐惧。许多作家为此作出了努力和反思,例如,一些非裔美国作家通过远离现实主义来表明建立一个众所周知的共同体的困难性和明确小说社会功能的复杂性;并通过叙事的形式将政治的各个方面,包括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劳动力等融入到一种社会整体观当中。后现代政治体制差异被认为是社会小说的危机,然而正是政治体制差异的存在,使得人们拥有了一种欣赏那些亚裔美籍、非裔美籍等小说家作品的能力。这些文学家家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现实主义来渲染种族文化的特殊性。一些文学家赞成美国保留多种语言和多种民族的美国文化;而另一些人则希望把各种各样的移民文化和语言融合成一个包容性的美国文化,形成一个美国本地的风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差异出现了明显衰落的迹象,这个时期出版了各种不同种类的小说,这些小说或是讽刺了以文化多元化作为美国官方政策的制度或是强调当代资本主义种族差异的盈利能力。多元民族化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由于人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其文化底蕴和喜好也各有差异。例如,一个新畅销品牌的创可贴在一个多元民族化的国家可能各个颜色都十分受欢迎。这就扩大了商品的销售种类和范围,有利于创造更大的利益。

由于不同的学者看法不同,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发展趋势仍然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开始发现后现代主义逐渐向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表现和批判当代社会的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弗兰岑指出,关于文学形式和语言参考维度的再度讨论并不标志着新型社会小说的出现,而由于政治差异等使得后现代主义时期社会小说出现的问题也不可能通过叙述现实主义的复兴而彻底解决。随着美国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化,美国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王松林:《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两大走向》,《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第91-96页。

[2] 杨仁静:《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嬗变》,《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第4期,第1-5页。

[3] 姚乃强:《后现代主义的缘起和衰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3-7页。

I0 -03

A

1672-5832(2016)02-0279-01

猜你喜欢

种族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找出调皮鬼
跟踪导练(一)3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