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探析

2016-11-26闫天天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彼得马克语义

闫天天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探析

闫天天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不仅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而且著述颇丰。就翻译理论方面,彼得·纽马克撰写了多部翻译理论著作, 并根据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翻译文本进行分类,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他还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扩充——提出了关联翻译法, 为国内外译界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为翻译理论的丰富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彼得·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关联翻译

1 引言

彼得·纽马克, 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其翻译理论简明扼要。彼得·纽马克认为译论“源于比较语言学 ,在语言学的范畴内 ,主要涉及语义学;所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 他也承认语言的平等性和可译性, 认为翻译既是科学, 也是艺术和技巧,针对不同种类的文本,译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图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Newmark 1988)。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陈婧 2004:58-70)。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李亚秋 2007:181)。20世纪90年代他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进一步系统和完善。本文就纽马克主要的译论观点进行简析,并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分析和思考,以期更好指导翻译实践工作。

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纽马克坚守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观点,而这些供选择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他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Newmark 1981)。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1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的背景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概念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认为直译和意译争论的双方都忽略了翻译应当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 争论双方都过于理想化。纽马克承认忠实于原文还是译文的矛盾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永恒的主题, 但他认为此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2.2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异同

纽马克界定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李亚秋 2007:181)。二者的区别在于:(1)语义翻译相对客观,讲究翻译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作者,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交际翻译相对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2)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音效果(徐波 2008:46-48)。它比交际翻译复杂、具体、浓缩,重在体现原作者的思想过程而不是意图,倾向于超额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还相互依赖,联系紧密。首先,两种翻译方法都建立在认识性翻译的基础上,都反映原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服从译入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体特征。例如英语有些文体多长句,译成汉语一般须译成短句,才符合汉语的特点。其次,当原文表达的是一个普遍的主题或译入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相当了解时,语义翻译就可能等同于交际翻译,因为译者既忠实于作者,又忠实于读者。最后,一篇文章中可能部分需要交际翻译,部分需要语义翻译,两种翻译方法可以共存,只是针对不同的文本,翻译方法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2.3 关联翻译法

关联翻译其实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融合与发展。从 1991 年开始,纽马克就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重新进行了审视。他认为,翻译并不永远只考虑到文本、话语以及作者和读者、源语和目的语、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等二元论范畴。翻译的基本层次主要体现在文字的细节处理上,即对译文进行调整、变更, 而在处理译文时就可能会出现欠译,如将隐喻转换或者不译;也可能出现超译,译文中加入原文所没有的信息。所以, 完全根据整个文本来确定翻译法有时是不科学的。于是, 纽马克在1994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概念——翻译关联法。

翻译关联法的基本内容为:原作或目的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 就越要紧贴他认为,“语言” 指书面上的文字, 声音,节奏,语法,词, 标点符号,词序,有形记号;与此相对的是思想,内容,思想意识, 内在的概念,字面下文本, 言外的事项等。无论是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翻译方法都存在着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 这一标准就是“重要”与否。一篇译作的紧贴程度可以从文本、词汇和语法三个角度来概括。

2.3.1 从词汇角度看

从词汇角度讲,最常见的紧贴翻译是字对字的翻译。所谓字对字的翻译并不是逐字对逐字的翻译,而是采用转化、归化、直译和释义的方法达到对等。翻译有时需要进行转化,也就是把原文里的词转化到译文里,这在英汉翻译中主要是词语的音译来实现。如汉语里的巧克力, 沙龙,脱口秀等, 英语中的taichi(太极),yinyang(阴阳),wushu(武术), tofu(豆腐)等均属于音译借用词。

2.3.2 从语法角度说

从语法角度来看,翻译中的贴切程度依换置的类型而定。当两种语言的某一种句子结构相同时, 翻译时可复制该结构, 这时翻译的贴切程度最高。当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的语法结构时,为了做到最大程度的紧贴,则需要调整语句结构。

2.3.3 从文本贴切的程度看

词汇和语法贴切之和,加上文本的衔接和连贯,就构成文本贴切的程度。为做到紧贴翻译,纽马克提出了七种方法:成分分析法、调整译法、描写对等、功能对等、文化对等,同义和释义。紧贴程度最高的是成分分析法,紧贴程度最低的是释义法。“紧贴”是相对的,“紧贴”与“不紧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李亚秋 2007:181)。

总之, 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 强调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 翻译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 也不能说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哪一个更好。二者在翻译中常常交替使用。关联翻译法消除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间界限分明的区分, 将二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 结语

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观点对我们当今看待翻译标准的问题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他的翻译理论可以看出,翻译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当然,纽马克的这一理论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权威性言语与非权威性言语的界定问题,一些文本类型的划分问题,他的理论解释在有些地方显得较为晦涩。另外,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以印欧语系为研究对象,有些观点还需在我们的英汉、汉英翻译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在实际的翻译中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标准。但总的来说,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还是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的。

[1] 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 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 1988.

[3] 陈婧.彼得·纽马克的文献类型翻译理论的分析与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2004(05):58-70.

[4] 陈婧.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标准的再讨论[J].宜宾学院学报,2005(01)103-105.

[5] 陈凯,张建辉.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06):25-28.

[6] 高云,韩丽.语用翻译当属交际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36.

[7]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8] 李亚秋.试谈纽马克的翻译理论[J].教科文汇(中旬刊),2007(6):181.

[9]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10] 林语堂.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闫天天(1991-),女,河南周口鹿邑人,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H059

A

1672-5832(2016)02-0224-02

猜你喜欢

彼得马克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连通器及其应用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彼得兔的故事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