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传播

2016-11-26刘童童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符号少数民族民族

刘童童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传播

刘童童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旅游作为都市人群获得精神满足与文化体验的重要方式,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文化消费现象。但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却经历了“保护性的破坏”与“商业化的腐蚀”。一些地区的民族文化度过开发,导致了民族文化内涵的减弱和消解。民族文化既在旅游中得以传播和发展,也在旅游中被受破坏和腐蚀。

民族文化;传播;旅游

1 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化建构

少数民族文化总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在民族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花火,无论是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还是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每每我们看到泼水节的图像就知道是傣族的节庆,看到戴满银饰的姑娘就猜到是少数民族姑娘,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符号,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以其独具特色的符号代表着其民族文化。语言学家菲尔迪南·德·索绪尔主张把直觉上的已知事物转化成文字的规律,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能指和所指功能的符号系统。罗兰·巴特在索绪尔符号学的基础上提出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看成可以解释的文本,符号不仅仅指口头说话或者书面表达,还包括电影、图片、表演等,任何要素都可以被赋予意义。①因此少数民族影像也成为了少数民族符号的象征。

海德格尔曾预言人类将进入一个“图像世界”。他认为:“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②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也宣布了“景观社会”的到来。他认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压倒其他观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和至上性,现代人从某种程度而言完全成了观看者。③媒介技术以多样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视觉冲击力被不断被强化。在旅游开发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更有利于人们对于民族文化记忆的加深与联想。由于经历了长期的民族文化传播与融合,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外形体征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当外形不具备差异且文化因素不能被直观显现时,服饰打扮就成为了少数民族重要的族群象征。少数民族的穿着就是少数民族的符号,一旦褪去少数民族的装束,就会失去民族文化的意义。如长袍短靴的蒙古族服装,色彩鲜亮的苗族服饰,无不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刺激。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也在旅游中得以传播与传承,如民族舞蹈、民族乐曲。当我们游走在丽江古镇时,丽江民族乐调配合着手鼓的节拍别有一番风韵。大理的小巷中女游客们不约而同的披上了极具民族色彩的披肩,于是披肩也成为了一种视觉符号。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和文化在旅游中发挥其符号功能,在被观赏中建构“差异”的意义。

2 旅游开发增强了少数民族的话语权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旅游资源的开发意味着对本民族文化的开发。在民族文化被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商品时,民族文化在被发现时可能会被重新建构、展现并转换,以此来满足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性”的渴求与消费。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话语交流空间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民族文化传播真实性缺失的现象客观存在。而当人们切身的处在少数民族氛围之中时,往往会真切的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人们与当地土生土长的人民对话时,可以从他们的话语中直接了解到他们的饮食特色、婚丧仪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民族文化。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象构成了我国灿烂而繁荣的民族文化,其中汉族的文化相对于其他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得更为普遍。但是在文化的传播中,往往会出现一种“不对称”现象。例如相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而言,汉族文化容易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到汉族就相对较少一些,这当然与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也有一定的历史、地理原因。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游客不远千里来到云南游山玩水,感受异域风情,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不断地被带到少数民族地区,并且这种主流文化价值观以其自身的牢固性不断的冲击着少数民族文化,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也就会慢慢地接受,而少数民族的一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却不能够被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或主流文化所接受,这就造成了文化传播的不对称性。旅游使得各族人民能够面对面的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从而对网络上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真实性缺失的现象给予矫正,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少数民族的话语权。

3 过度的文化开发导致民族文化内涵消减

随着旅游热的盛行,旅游资源开发商为了博得大众的眼球,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包装宣传时,过分娱乐化、过度包装化,致使原本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意蕴的民族文化丧失了其原有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的传播变成了民族文化的消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成为媒介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一些民族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云南丽江的茶马古道本身作为我国古代以马帮为主要方式的西南地区的商贸通道,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美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作为景区的茶马古道仅仅是让游客骑马在山路上走一趟,也没有向游客普及关于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却收取高额的费用。许多游客也只是骑着马过一遭,犹如走马观花。过度商业化使得茶马古道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受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娱乐化倾向与过度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开发,导致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减弱,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变成了文化消费的噱头。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会削弱少数民族的文化根基。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不能一味的迎合旅游者的文化消费,否则就很难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和精神支柱,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当地人民的传承与旅游者的保护。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新时代下民族文化传播的永久命题。

注释:

① [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葛红兵,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100页

②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

③ [法]君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1] [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葛红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100页

[2]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

[3] [法]君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刘童童(199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G124

A

1672-5832(2016)02-0124-01

猜你喜欢

符号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学符号,比多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符号的由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