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惯用语研究综述

2016-11-26陈金雁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惯用语行健歇后语

陈金雁

汉语惯用语研究综述

陈金雁

汉语惯用语是汉语中有自身特点的固定语,区别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研究惯用语能更清晰地了解汉语语汇系统,也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和应用。

一、21世纪之前的研究

我国对汉语惯用语研究起步晚,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主编的《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连载以后,才出现“习惯语”,但与后来的惯用语不一致。到1961年马国凡编写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中,出现了“惯用语”,并且给惯用语下了定义——“惯用语本身是一种定型的词组,它的结构是词组,意义却是整体化的。”由此,当时学者已经对惯用语有了比之前明显的认识,为后来的惯用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末期,对惯用语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对惯用语研究开始复苏,并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出现一大批著作及文章,还出现了惯用语词典。

著作有马国凡、高歌东的《惯用语》,高歌东的《惯用语再探》,孙维张的《汉语熟语学》,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陈光磊的《中国惯用语》,温端政、周荐的《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等。

文章有杨欣安的《谈谈惯用语》、张宗华的《关于惯用语的收词问题》(1985)、吕冀平的《惯用语划界和释义问题》等。

词典有徐宗才、应俊玲的《惯用语释例》,施宝义的《汉语惯用语词典》,王德春的《新惯用语词典》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对外汉语教学终于从休眠中苏醒,八十年代末期,不再局限于汉语惯用语本体研究,已经有了汉语惯用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如程放明的《有关动物惯用语的中日对比》,这也为后面对惯用语从不同角度做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以上成果可以发现,21世纪之前对汉语惯用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给惯用语下定义、找特点、划范围,出现了惯用语词典,并为收词提出了规范,虽然开始与外国语作比较,但因为处于对外汉语教学刚刚复兴的状态下,对比研究成果少,1990年举办的第三届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目录中就没有关于惯用语的文章。

二、21世纪以后的研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1世纪以后,对汉语惯用语的研究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果

这一时期,对汉语惯用语从动物、饮食、身体部位、对外教学、文化、服饰等不同角度做研究。

动物:吴寿林的《动物名词在惯用语中的运用》、曾小勇的《用动物喻人的惯用语》、张学颖的《有关动物的惯用语综述》等。

饮食:王俊的《浅论包含饮食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孟祥龙的《含有饮食动词的中日惯用语对比研究》、詹曼的《饮食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

身体部位:李晶的《身体词汇惯用语的对比研究》、张永的《关于身体部位“眼”的惯用语的中日对比研究》、刘畅的《汉、英、日情绪惯用语的人体器官喻体研究》等。

对外教学:刘正光的《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车晓庚的《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对应策略》,李新、刘晓霜《英汉惯用语中的隐喻现象与文化认知》等。

文化:陈华琴的《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王艳芳的《汉语惯用语与中国文化》、刘思超的《惯用语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等。

服饰:张雅婧的《论与服饰相关的传承语素在惯用语中的构成及文化内涵》,辛菊、唐华的《浅论包含服饰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胡淼的《汉语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三字格为例》等。

以上列举的文章有些不止从单个角度写作,比如刘思超的《惯用语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既有文化角度,又有对外教学角度。

除此之外,还有从惯用语的内部结构(周睿的《动宾式惯用语研究》)、修辞(罗喆的《论中日惯用语、成语中身体词汇之比喻》)、语义(袁本良的《惯用语的语义:比喻义与借代义》)、复句、来源(李行健的《惯用语的研究和规范问题》)等众多不同的角度研究的作品。

21世纪以后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武占坤2007年出版的《汉语熟语通论(修订版)》,这部书被认为是我国系统研究汉语熟语的扛鼎之作。词典有温端政2004年出版的《中国惯用语大全》;郑勋烈、郑路2002年出版的《中国惯用语》;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规范词典》编写严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对汉语惯用语的研究成果丰硕,从多个角度入手研究,认识更深刻、具体,但仍然存在不足。

(二)不足

1.缺乏一致的定义

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李行健的《惯用语研究和规范问题》、李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分别给汉语惯用语下了不同的定义,而在惯用语的定义方面,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不止这几位。

2.没有一致的划分界限

字典划分不清,温端政的《惯用语10000条》有读者反映里面收录的惯用语与歇后语、俗语有重复。

对于这类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者们应该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借鉴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规范词典》的同时,发掘并严格划分惯用语。

三、小结

经过我们对汉语惯用语研究的概括,了解到汉语惯用语是庞大复杂的语汇系统,对从不同角度研究汉语惯用语有了认知。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 136000

陈金雁,女,河北邢台人,本科就读于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现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

猜你喜欢

惯用语行健歇后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一起来说歇后语
陈雨瑄 顾行健
Man and Music
A review of kidnapped
韩语惯用语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浅析
From“TheUglyDuckling”to“TheWildSwan”
歇后语知多少
一些英语惯用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