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勤工助学新模式的重要作用探究

2016-11-26苏琼瑶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新模式

苏琼瑶



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勤工助学新模式的重要作用探究

苏琼瑶

【摘 要】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学生经济条件较差,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提升,基于此,从事高校资助工作的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应对勤工助学新模式加以重视,发挥好勤工助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 勤工助学 新模式

一、勤工助学分析

(一)勤工助学概念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勤工助学概念是由复旦大学提出的,它的目标是实现学生自立成才,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与个人全面发展结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勤工助学模式为:学生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赚取生活需要的报酬;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组织过程中,获得较多的报酬,进而提升自身学习效率[1]。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在缓解家庭经济困境的同时,可以对自身知识能力加以认识和强化,进而增强个人全面素质的培养效率。

(二)勤工助学特点

首先,学生不会对资助进行等待,而是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报酬,进而减轻自身经济压力;其次,勤工助学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因为传统的资助模式只能对学生进行较小的经济减压,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经济问题,而勤工助学可以使学生的经济获得范围扩大,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资助压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最后,勤工助学的多效性较强,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获得经济帮助,综合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勤工助学应用问题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执行过程中,勤工助学是较为重要的新模式,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执行工作。但是,目前部分教育人员对勤工助学新模式的应用较为忽视,不能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优势,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在勤工助学新模式的引进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利用智能化以及体力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勤工助学能力,学生不能在图书室打扫过程中,不能更好地执行工作任务;最后,岗位数量较少。

二、勤工助学新模式的作用探究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勤工助学不局限在打扫卫生的卫生清洁工作,而更多的是学校要走出校门,和学校专业设置有关的单位取得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既得到锻炼,经济上又能处到实惠。当前大学生急需培养四种能力:交流、动手、创新、社会适应能力,应该是勤工助学工作的充分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思想意志的不断磨炼

高校勤工助学对困难生不仅是经济上有的有效扶持,更多是通过资助平台,引导学生走出去,能与社会活动,体会人际交往,正视自己的处境,积极看待困难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在学生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可以减轻对家庭的依赖,使其能够更好地克服自身经济困难,积极乐观的对待自己的生活,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工展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接受教育水平、生活层次、个人经历上都相对落后,这部分学生来到位于城市的高校,各种新奇、高技术的事物和高快的工作节奏会给他们带来不适感,对此,勤工助学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学校和社会实践,提供更大的平台促进学生与社会有融合,将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通过这些良好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事实证明,很多高校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通过外部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自身将有长足的发展。

(四)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高校资助工作通过对校外实践单位的筛选,选择与学校相关专业匹配的岗位,在解决单位用工需求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提前实践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提前接触行业、企业对该专业的用工要求、专业要求、技能要求,学生在校有效规划,实现实践引导理论学习,提前规划技能提升的路径;通过实践,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的运用成效,提升学生在专业水平上的能力。

三、结语

在高校勤工助学新模式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誜分重视该模式在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并其应用加以重视,保证在解决学生实际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对自身实践能力加以提升,进而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陈钧.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勤工助学新模式的重要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9):262~263.

[2]伍冰,张桂华,唐秋红,等.高校助困与育人结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20~122.

作者单位:(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学生资助专项课题(苏教助中心〔2014〕15号),课题编号:2014JSAIDC26。

作者简介:苏琼瑶(198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新模式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初探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公益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