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现状对策分析

2016-11-26王志敏

长江丛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校园体育

王志敏

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现状对策分析

王志敏

高校体育文化生活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广大学生来说,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并且具有很长的延时性,它将使人终身受益。如何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如何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如何使这种健康的体育文化深深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是我们高校体育文化生活研究发展的方向。本文就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现状进行分析。

大学生 体育文化生活 对策分析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校园体育生活的理解

从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来说,学校体育管理者应当主要从学生的身心以及受教育程度来全面考虑学生的需要,主要是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他们生活,更有利于学生长久发展、成长的环境。

大多数学生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场地和器材,认为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对于参与的体育活动讲究气氛与环境。对于新兴的体育项目,学生们表现得更为积极。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当今的大学生们对于体育文化生活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泥地操场上踢足球,在煤渣跑道上跑步,在坑坑洼洼的水泥地上打篮球已经无法让学生产生注意力和兴趣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为学生创造更有吸引力、更有兴趣的条件。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内容单一,就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当前,应当为当代大学生创造有利于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良好的大环境。学校应认清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更新观念,加大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设施的投入与学生精神需求的重视程度。主要包括: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体育设施接待运动者的能力,体育设施对季节、项目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学校的体育设施等硬件建设好了,引起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享受校园体育文化带来的欢乐,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培养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良好环境的建立,发挥它的导向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自发的、自觉的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另外,要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凝聚力功能,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学生引导在一起,凝聚在一起,认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凝聚力功能,使校园充盈着欢快的歌声、笑声,使学生的感情和天赋、兴趣和爱好在这里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最后,发挥它的陶冶功能。良好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优雅、整洁、文明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积极向上的校风,都是可供陶冶情操、培养品格的有利的环境条件。把教育的过程溶于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中去,通过各种不同的因素:无形的因素、有形的因素、物质的因素、精神的因素,来综合影响学生,达到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改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现状

对于国内、外新兴或正在风靡的体育项目,学生们因特有的文化修养、年龄阶段,对其兴趣十足,学校应当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的、积极的引导,万万不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热情。对于开展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应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经济承受能力、意识及身体状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对于特困生可采取经济上的补助,身体健康状况差者引导其做一些保健、康复运动等等,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中收益。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不但要尽量满足积极分子的参与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落后者及徘徊者从自身方面产生动力,主动地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当中去,让校园体育文化生活面对的不是一个点(个别学生),而应是一个面(全体学生)。

在开展活动中,不要过于注重形式。学校不应为了应付检查或是总结工作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伤害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甚至让学生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切实从学生考虑,在内容上吸引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工作应是管理者开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有些学生非常喜欢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但有时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生活需要一些花销,这对于经济上本不宽余的学生来说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值不值得去参加。所以不少学生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吃、穿、交往上,甚至是为了虚荣而不得不破费上。这些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对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漠不关心,但实际上内心依旧充满了渴望。应使学生明白参加体育文化活动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消费行为是单纯的花钱,而投资行为则不仅是花钱,而且有回报,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长期回报是:“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其短期回报是学习效率的提高,身心的健康与快乐。学生中潜在的体育文化的参与者人数巨大,在其内心深处有着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渴望和动机,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扩大规模和声势的终极目标人选。只有争取到广大潜在体育文化活动参与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才能落到实处,并最终发挥其作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各国的文化、经济、体育等等多种因素更是开阔了广大学生的眼界。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加广泛,独立性与个性也更加鲜明。要使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对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必然要求我们的领导者、管理者具有渊博的知识,不断进取的决心与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创造条件,尽心的服务于学生,使短短几年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让学生们终身受益。同时筑起一道文化上的防火墙,防止外来不良文化在校园中的滋生蔓延,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环境的纯洁性。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管理者来说,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任务是艰巨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并发挥资源优势

当今的体育教师应该不间断地、多途径多渠道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尤其是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修养,改变学生思想中体育教师除了体育什么都不会的陈旧观念,通过将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术能力和敏捷的思维溶于一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以更高的思想境界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大学体育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原有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吸收新生事物,切不可坐吃山空,对一些新生的体育项目要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水平,通过各种培训班、研究生班等不同的形式来普遍提高教师文化水平,对于攻读硕士、博士的体育教师给予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师文化素质低的现状,缩短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文化水平上的差距,让学生、让家长对体育教师另眼相看。

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优势,很多教师除了上大纲规定的课外,自己的专长得不到发挥,资源被白白浪费,同时教师的积极性也在逐渐减弱。给有特长的教师创造一定的空间,让教师走近广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当中,去了解学生所想,根据学生需要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内容,让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同时,依据教师的某些特长、某些弱点,在开展工作中依据教师的实际,扬长避短,采取与自己条件相适应的工作方法,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同时为广大教师创建一个宽松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稳定教师队伍,关注教师的事业发展积极提供各种深造信息与机会,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使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使广大学生能够在自己相对理想的体育文化生活当中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得到锻炼和放松。

[1]王勇慧.试论体育文化素养的建构[J].中国学校体育,1999(4):60.

[2]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2):59~61.

[3]黄汇钧.论体育文化教育功能[J].安微体育科技,1999(2):37~39.

[4]王忆林.论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与育人功效[J].南京体育学报,1999,(4):131~132.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王志敏(197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校园体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