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彰显课堂教学的魅力

2016-11-26郭玉凤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情感课堂教学课堂

郭玉凤

让情感彰显课堂教学的魅力

郭玉凤

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情感感受的问题,分析了情感教学的必要性,指出课前熟悉学生挖掘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节;课中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欣然地投入学习;课后借助文本阅读感悟、品味生活,提升情感体验的调动学生课堂积极的情感因素的方法,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愉悦心境,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悦心灵的体验场,从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学有所得。

情感 语文课堂 积极 感悟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作为教育者追求的是成功的教育,作为一线教师追求的就是成功的课堂,而成功的课堂更是源于师生的共同的用心用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可见,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会对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前往往有人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认为教育教学是需要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尤其是中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会让学生变得懈怠、懒惰,过于轻松愉快的情感教学是无法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也有人认为,中学生已经是大孩子了,思想日臻成熟,不适合也没有必要像小孩子那样强调情感教学。事实上,积极的愉悦的情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适用于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尤其中学生处于青春活跃期,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所以我们的教学更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机械讲解。枯燥无味、缺乏兴趣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积极乐观的情感教学对中学生非常必要。

教师只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调动、感染学生,学生的积极的情绪才会潜滋暗长,教学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因素呢?

课前: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是基础。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教学要素进行整合,设计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种种积极情感的教学活动方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它是至关重要的。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哪个细节最可能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使教学贴近学生,使学生贴近生活。教师只有自己先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驾轻就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相互配合、思维同步,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只有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需求,才有更好地教育教学。孩子在教学的情感训练和体验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学生的情感认知,做孩子的知己,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设计《两小儿辩日》一课时,针对学生对直观感受快,喜欢趣味性的课堂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年龄特点,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先让学生观察早中晚太阳的特点与不同,用记日记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课堂中再采用“论辩”的方式来进行。由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导学生,品悟孔子之言,体察孔子之行来进行教学的导入;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辩”,分析辩什么----辩的观点---辩的理由----人物在辩中的表现;三读课文:谈悟出什么道理,思考“辩斗”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样设计的确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愉悦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浓烈,效果非常好。

课中:利用情境激发兴趣是关键。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运用竞赛、实验、故事、音像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讲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课前,我先播放了日本侵略我东北,以及屠杀我国同胞的画面,随着画面的展开,《松花江上》的歌曲又作为背景音乐缓缓响起。看着尸体遍野,血流成河的凄惨场景,听着哀婉悲壮的曲调,我看见了学生的表情凝重,义愤填膺。我说,爱之深恨之切,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惨遭涂炭的现实,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心,因而作者“眼里常含泪水”,作者投入全身心的情感和力量,倾诉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恨。那么,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是否就该忘记这段历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让我们来铭记历史,再次激发我们的爱国情。学生的情绪激昂,我知道这个导入成功了,不但自然地导入本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地换回了学生心中的爱国的激情。

一个良好的导语,能让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态势,就将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巨大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有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完《社戏》的字词、阅读完课文进入课文的学习阶段,为了更好分析文中的人物,我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在平桥村最难忘的经历是“看社戏”和“偷豆吃”两个情节,那么,在此过程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他们都具有怎样鲜明的性格特点呢?如果有一天你到平桥村做客,你最想结识的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纷纷阅读教材了解不同的人物,找适合自己的朋友,挖掘他们的优点,很难分析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问题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整篇文章来说能覆盖全篇。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既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课后:借助阅读感悟生活是升华。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他们求知的心窗,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品味生活,去创造生活。

在讲《孤独之旅》后,学生还在兴奋中,我说,如果你是一位导演,准备将《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的经历拍成电影,你准备将哪些镜头搬上荧幕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结合相关的语句,发挥想象,把这个镜头描绘出来。于是,课堂再度热情起来,有设计成“杜小康拿着竹竿,目光追随者鸭子,随着鸭群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的芦苇荡中的”;有设计成“杜小康在追鸭子时迷路,颓然地坐在草丛中,四周密密的芦苇,包围着他,白白的芦花使他的目光有些茫然,周围水鸟的鸣叫,一下惊醒了他——”“不同设计,角度不同,手法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我觉得共同点就是都用环境来渲染主人公的孤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为表现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坚强。”通过挖掘文本,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感受、愉悦了心境,丰富了想象,促进了思考,理解了创造的含义,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生成,情感的浸染,心性的陶冶,完成了潜能发掘和超越。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我想,这就是情感教学的魅力吧。

正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只有创设多种情境,以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的浓烈的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想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嘻游课堂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台上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