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引导为基础,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质量

2016-11-26董绍江钟厉徐向阳刘娟李军罗天洪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过程课程教育

董绍江钟 厉徐向阳刘 娟李 军罗天洪

以问题引导为基础,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质量

董绍江1钟 厉1徐向阳1刘 娟2李 军1罗天洪1

针对目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过程45分钟以授课为主,理论和实际脱离、教师感觉上课没有积极性,和科研产生冲突、学生不知道到底该学什么,无目标性、学生个体化严重,毫无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的掌握的手段。

教学 问题导向 理论联系实际

一、前言

作为高校教师,担负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任,更需要我们能够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我们教师自身一直是应试教育过程走过来的,加之现在的培养体系中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现在对于教师的考核也以项目、论文为主体,教学被轻视,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提高他们自身的科学素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这次浙江大学的培训,我谈一下自身的体会。

目前,我们的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如何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的核心在于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教学过程45分钟以授课为主,理论和实际脱离、教师感觉上课没有积极性,和科研产生冲突、学生不知道到底该学什么,无目标性、学生个体化严重,毫无团队合作精神。以上问题的存在,加之学校面临就业率的压力,导致目前区域性高校存在一定的教育困境。以上问题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学和科研过程的“对立”、师生之间的“对立”。因此,必须将以前“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科研实际,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水平,真正使学生得到锻炼。

二、解决途径

(1)针对授课过程以讲授为主,和实际脱离的问题,在前期的教学中就要克服教师按照课本照本宣科的做法,可以根据自身所从事研究或项目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分组进行相关的课题的讨论和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课程的重点和项目的进行,教师予以一定的指导,但是课后的锻炼和进展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管理。

(2)针对教师科研和教学无法调节的问题,要求我们的管理部门在给相关的教师分配教学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时间上安排合理,给出教师科研的时间,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课程的选择过程中要围绕科研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讲授,不能仅仅因为对某门课程熟悉而一直在教学上采取“应付”的手段,需要我们能够根据课题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从而在理论上支撑我们科研的基础累积。同时,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第一部分学生的分组进行科研问题的讨论,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由被动的听课变成按照教师科研的需求而主动的完成相关的工作,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和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教学的课堂中就能围绕课题完成尝试、失败、教师引导、再尝试、最后教学和科研相长的局面。

(3)针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程度不高,学生的个体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要求我们教师加强学生的分组配合和合作,尤其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驱动,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毅力和合作能力。在围绕问题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教学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不仅仅重视实际的结果,同时要积极的带动团队中不够突出的同学一同进步。要求我们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以团队的荣誉作为根本,锻炼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搭配,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课程的实质分阶段的提出具体的实际要求。改变以往的以单个学生的成绩为考核形式的单兵作战的形式,积极的探索以小组的形式得分的形式,按照小组表现给予分数。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表现结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课题完成的实际和最后的总评得分等多个指标考核学生的教育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起相应的模型分析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促进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性的予以改进,重新又针对性的规划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同时可以提供教师在教改方面的研究,改变以往教改内容申报过程中存在实际结果和研究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科研-教学-教改研究三者联动的局面。真正实现有效率、有效果、有吸引力。

三、结语

教学内容和科研的结合不仅可以提供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目前我国科技创新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就成为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围绕科研问题,在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问题驱动型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教学和科研真正的联动起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作者单位:1.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2.重庆第二师范图书馆)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改项目“基于EKIS目标驱动理念的机械工程专业卓越人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资助号:15307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改重点项目“基于PBL的交通机械类人才工程创新培养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资助号:152022),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资助号:yjg42029),重庆交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以创新为导向的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资助号:14020024)。

董绍江(1982-),男,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过程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