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2016-11-26文/刘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监督制度

文/刘 明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文/刘 明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能在竞争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本文在探讨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并对完善企业内部有效性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内部控制;有效性;详细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全体员工为了实现提高经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等控制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证过程[1]。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平稳运行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以企业内部控制为目标,是在规定控制范围内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管理过程[2]。在某一时间段内,若状态水平在内部控制的有效区间内,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若状态水平在内部控制的有效区间外,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企业内部的有效性控制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企业是否重视该制度计划以及该制度计划是否有效地执行落实,都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在企业中时有发生,这种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做法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非常不利。它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为了改善这种观念,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遵守制度规定,倡导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建设中来。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暴露弊端,如频发的经济案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被调查等,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而是因为企业没有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方案。很多企业选择模仿甚至直接复制优秀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案,然而企业运营目标以及自身发展状况的不同,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方案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效果,甚至会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带来很多的不利。显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应该摸索和设计出一套利于自身发展和壮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仅仅设计出一套利于自身发展和壮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够的,只有真正地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在执行过程中要认真谨慎,尽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理解,并按照相应的制度去执行。此外,还要提高企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防止徇私舞弊,防止内部控制实践过程中的失控,保证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开展。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

在设计和落实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可避免的问题,一套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能够及时地更正和完善暴露的弊端,保证正确无误地开展内部控制。此外,监督人员作为企业内部有效控制的最后一关,为了确保企业利益不被损害,需要综合考量监督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借助特定的工具、采取特定的方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贯彻执行是否有效等进行审查、评价以及分析的一系列活动。评价活动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内部控制标准是否完整。评价要素主要包括控制活动、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监督、风险评估。②内部控制标准是否合理。合理的标准是指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是符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具有可操作、可控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效益性。③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是执行内部控制计划后,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财务报告明显具有可靠性,企业经营朝着企业目标的方向前行。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如企业内部的自我评价法、外部评价法、详细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等。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本文重点对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进行分析比较。

1.详细评价法

详细评价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主要借助于国际上认可的权威机构设计的内部控制框架,根据框架对比所要评价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完善合理,要素是否齐全,然后利用特定的测试程序检测控制执行是否有效,最后进行总体评价。

2.风险基础评价法

风险基础评价法是一种以风险为起点的评价体系。该评价方法首先对评估对象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确认对象是否存在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接着搜集资料证据进行综合考量,最后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漏洞或失误。

3.两种评价方法的分析比较

详细评价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评价的内容指标固定、弹性比较差。风险基础评价法是一种从风险到控制的研究思路,先整体后局部,关注了企业风险,提高了评价效率和效果。评价结构比详细评价法更加可靠,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评价主体要求比较高。

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完善措施

只有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评价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①重视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②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透明化。③建立健全合理的会计控制系统。④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控制程序。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企业必须充分挖掘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因素,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设计利于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内部控制方案,切实贯彻内部控制方案的实施并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最后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评价方法,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使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1]张学俊.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5(31).

[2]李春果.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

(作者单位:河南会盟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猜你喜欢

有效性监督制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