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醴陵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与探索

2016-11-26周晓理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6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

◎ 周晓理



湖南醴陵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与探索

◎周晓理

摘要:醴陵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交通区位,通过将传统优势转为发展优势,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提质改造、园区定位开发、旅游资源整合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县域经济;传统优势;发展格局

醴陵地处“湖南东大门”最前沿,面积215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上下主动适应,承压进取,取得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的良好成效。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95.5亿元增至2015年的531.6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增至45.03亿元,年均增长1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4771元、13447元增至31093元和20732元,年均增长10.7%和11.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由94位跃升到82位。

突出顶层设计,构建发展大格局

醴陵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交通区位,面对发展任务转型期、速度调整期、机遇叠加期、矛盾多发期和后劲积蓄期,如何将传统优势转为发展强势?醴陵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提质改造、园区定位开发、旅游资源整合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领域、分行业和分层面的顶层设计。

在发展定位上,确立了“打造以现代陶瓷产业文明为主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构想。在发展战略上,提出了“工业强市、三产旺市、组团兴市、环境立市”四大战略支撑。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融入长株潭,加快一体化;溯江而上,向东发展”的整体思路。在发展格局上,确立了“一城三片区”、“一心六组团”、“一环三纵横”的整体布局。其中“一城三片区”,一城即醴陵城区,三片区即提质老城区、升级经开区、开发示范区。“一心六组团”,即以市区为中心,以产业为依托,在全域打造六个集镇组团。“一环三纵横”,一环即建设城市环线,三纵横即协助省、株洲市提质改造贯穿醴陵全境的三条骨干道路,完成G320提质改造、S333建设,实现G106绕城改道,增强基础设施对发展的承载功能。在发展目标上,确立了“打造发展升级版,建好湖南东大门”的战略目标。这些顶层设计,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明确了方向,为醴陵发展奠定了基础。

突出“两轮”驱动,强化发展总支撑

城市是产业的载体,产业是城市的支撑,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醴陵按照“以产兴城、以城托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大力实施“两轮”驱动,不断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

1.同步推动产业聚集与转型升级

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大企业和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和市场、产品和品牌两手同步抓,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构建了“陶瓷传承厚重历史,烟花放飞无限梦想,玻璃聚焦太阳光辉,服饰装扮美好生活,汽车追赶时代进步”的“5+X”多极支撑产业体系。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由2012年680亿元增至1012亿元。陶瓷、花炮产业产值分别增至556亿元、188.8亿元。轨道交通、玻璃新材、智能电网、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00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按照“区域定位、差异发展、市场引导、品牌战略”的思路,促进现代农业提速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突出“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推进第三产业跨越发展,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3%。会展经济成为拉动三产增长的“新生代”,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湖南(醴陵)首届陶瓷博览会在12天时间内吸引参观者达38.6万人次,现场成交总额8760万元,旅游创收1.78亿元。

2.同步推动城镇扩容提质

按照“提质老城区、升级经开区、开发示范区”的思路,坚持组团发展、片区开发,全力打造渌江新区、陶瓷博览园、瓷城古韵3个“百亿”工程,形成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和以中心带周边的良好格局。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建成区由24.4平方公里扩展到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3.5%。大力实施“两改六化”工程(改造道路、市场;绿化、亮化、洁化、美化、数字化、文化),拆围透绿近8000米,见缝插绿30余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复审,蝉联全省“最干净”县(市)。一批特色鲜明、颇具实力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和旅游名镇先后涌现。在湖南“百个旅游小镇”榜上,醴陵坐拥“两席”。其中,官庄镇因“官庄山水”闻名遐迩,成为长株潭的“城市后花园”;总投资27亿元的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集陶瓷展示、商贸、体验和交流于一体,被誉为世界陶瓷艺术的“好莱坞”。

突出项目建设,打造发展主引擎

项目是发展的引擎。通过以项目带投入、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增后劲,牵住了发展的“生命线”,扭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近三年,累计741个项目落地,投资总额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

1.精心策划上项目

通过策划包装一批符合新型消费需求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吸引了成都置信、波特城、华南城和香港东誉控股等众多战略投资者纷至沓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北乡旅游环线将“枫林印象”、“黄乡民居”、“沩山古窑”等项目“串珠成链”,带动“醴北人家”开启“大众旅游时代”,平均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总投资3亿元的“1915”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进一步增强陶瓷产业的综合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

2.做大园区落项目

紧扣“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目标,完善经开区总体规划,推动“一区多园”统筹发展,将经开区打造成项目的主阵地、产业的聚集地、发展的增长极。目前,经开区面积扩至5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达51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3家,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21%,全省排名由第43位跃升至第20位,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精准招商引项目

对接“一路一带”、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等战略,坚持定向、定位、定点招商,吸附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且带动效益强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醴陵。近年来引进项目186个,到位资金363亿元,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4.倾心服务帮项目

推行跟踪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处理问题零缺位、破坏项目建设行为零容忍的“四零”工作法,打造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最佳环境。推行职能部门进驻项目制度,实行“一站式”审批,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1项,有效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

突出市场主导,激活发展源动力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竞争要素的流动公开公平公正、一切生产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1.以市场理念破解要素制约

针对要素瓶颈,重点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事要怎么办”的问题。坚持“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成功发行地方债券10亿元,成为全省第一家成功发债的县级市。整合六大平台公司,重组成立渌江投资控股集团,累计融资67.7亿元。华联、华鑫等企业上市工作有序进行;国光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征地拆迁模式,推行“农民福利计划”,完成征地13292.5亩、拆迁2171栋(套),实现土地变股份,农民变股民,农村变城市。

2.以市场运作推动平台建设

积极运用股权投资、特许经营和PPP等模式,推进产业发展平台、城市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如陶瓷产业重点打造产品研发、供应、展示、营销、检测和培训六大平台;花炮产业重点抓好中国·醴陵花炮大市场建设。目前,标准化泥釉模配制中心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泥、釉、模三大陶瓷原料标准化生产空白。湖南陶瓷技师学院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7年落成后年培训规模可达1万人以上。

3.以市场竞争倒逼对外开放

借助瓷博会、烟花节、广交会、文博会和湘商会等平台,加快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拓展开放新空间,提高经济外向度。近三年,进出口总额累计约10亿美元,居全省县(市)前茅。定期举办瓷博会,邀请全国各陶瓷主产区的工艺美术大师来醴陵创作,吸引优秀产品来醴陵展出,通过引进企业、展示作品,形成“鲶鱼效应”,倒逼本地企业与世界融合发展。随着 “两千年陶瓷历史,中国醴陵·瓷彩天下”5秒广告登陆央视,在CCTV-1和CCTV-13两大频道并机播出,进一步打响了区域品牌。

突出以人为本,铸就发展大民生

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近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实现了社保政策全覆盖、卫生惠民全落实与合格学校全建成。

1.健全社会保障

强化社保托底功能,九大险种参保人数达91万人。实施精准扶贫,变“大水灌满”为“精准滴灌”,重点支持307个扶贫产业项目,做到“帮扶一个点,辐射一大片”,10456名贫困人口“摘帽脱贫”。

2.繁荣社会事业

加大教育投入,努力让教师成为醴陵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教育成为醴陵最被人重视的事业、学校成为醴陵最令人回味的乐园。获评“湖南省教育强县(市)”,教育督导体制改革“醴陵模式”在全国推介。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96.6%,基层医疗机构基药制度覆盖率达100%。启动19个“五彩社区”建设,实现便民服务。

3.鼓励创新创业

实施“瓷城精英回归工程”、“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和“万名人才计划”。三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9万人、城镇就业2.46万人,建设就业创业平台9个,新增创业主体7398户,带动城乡就业2.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达100%。

4.强化安全保障

推动“连心解困”大走访与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成为常态,综治民调由全省第122位上升至第30位,创历史最好成绩。投入4100万元,开通“数字醴陵”,实现城区重点区域、复杂场所、要害部位和关键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全省领先的花炮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四个大幅下降”。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三项工作同时荣获全省先进,为全省唯一县(市)。

(作者系中共醴陵市委书记)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6.023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
郑州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外向型县域经济的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进贤县地税收入的影响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