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蹈的自律
——以陶身体剧场为例

2016-11-26陈晓鹏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陈晓鹏



论舞蹈的自律
——以陶身体剧场为例

陈晓鹏

【摘 要】随着当前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界”已经成为一个实时的概念。陶身体剧场之所以能受到外国观众的喜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他们找到了中西方跨界的一种很好地结合。西方新颖的编舞手法,形式化的动作解构加上东方传统美学观念的渗透,使它不管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根,同时又习得嫁接另一优质品种的技术。由此看出,“跨界”确实是当前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好办法,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传统美学 拉班舞谱 舞蹈自律 陶身体剧场

一、现代艺术自律性在舞蹈当中的体现

对于西方美学史来说,艺术自律美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学者夏尔.巴图提出了“美的艺术”,并且将音乐、诗、绘画、雕塑和舞蹈这五种艺术确定为美的艺术。他认为美的艺术是以自身为目的的艺术,在这里,他将艺术的自律与美学的原则结合在一起,从而明确了艺术自律的美学归属。[1]如果说夏尔.巴图是自律美学的提出者,那么康德则是将艺术自律论美学原则的内在要旨进行完善建构的集大成者。他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试图构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可以通融的桥梁,这就是审美判断力的内在价值。因此西方美学界对于艺术自律的美学溯源更侧重于康德。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一种蓄积在艺术内部的力量开始疯长,最终形成了一场面对现在、向着未来的现代艺术变革。此后,印象派、后现代派、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等一系列的艺术流派及思潮相继而来。

舞蹈是一门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艺术,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它最大的缺憾是缺少能反映自身规律的理论,也没有像乐谱一样的记录舞谱[2]。直到20世纪,以鲁道夫.拉班为主的舞蹈科学家们创立的“人体动律学”以及拉班舞谱才化解了这尴尬的局面。拉班理论使用了“力效”这个概念来理解动作的本质含义,同时归纳出“时间、空间、重力与流畅度”四大运动要素,进而又引申出“打点、漂浮、滑动、闪烁、砍、压、冲、扭”八大动作元素。由此看来,拉班理论的出现确实给舞蹈动作带来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主宰自身命运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拉班的学生---玛丽.魏格曼没有让老师失望,她正是在继承拉班“人体动律学”的基础上,走上了舞蹈表现的道路。说到舞蹈自律,不得不提到芭蕾编舞大师——巴兰钦,他独树一帜的“新古典主义”芭蕾更是为舞蹈现代美学注入新的血液。也许有人会质疑,他那所谓的先锋只不过是个人情感的抒发罢了,但是我认为巴兰钦那些大量展示舞蹈形式本身的动作,正是运用了美国的民族特色与活力给古典芭蕾加以了新的补充,是有着社会思想的产物。到了近几年,从约翰·科兰克到约翰.诺伊梅尔再到让·克里斯托弗·马约,从戏剧芭蕾到心理芭蕾再到整体芭蕾。虽然舞蹈编舞手法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共同坚守的是舞蹈动作独立的立场与舞蹈艺术的自主的自觉性意识。

二、东方传统美学在陶身体剧场中的体现

之前谈的都是西方的作品,似乎舞蹈自律在中国还没有找到可以生长的沃土,然而在笔者看来,陶身体剧场在这方面的尝试恰恰给予我们以信心。还记得在学校的一次讲座中,陶冶提到:“现在的舞美、道具、多媒体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而我想做的只是想回到最初、最本真的地方。”由此看来,陶身体剧场确实是给动作以最高权力,当然这一点在他们的作品中,确实也得到了体现。上个月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陶身体剧场的《重之三部曲》和作品《2》。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段妮的“棍舞”。丹尼斯.莱弗托芙曾提出过“有权利的形式”,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强调艺术独立发言的能力吧。在当前文化全球化时代,要拥有自己的发言权首先还得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并且对自身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在观看段妮的“棍舞”时,笔者强烈地感觉到当中“圆”的意识,不管舞者步伐怎样流动,舞者身体与棍永远是联系在一起并且不断绕圆的,这期间有平圆、立圆以及8字圆的交替变换。中国道家美学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作品则是充分地表现了其中的哲理。不断绕圆的棍子像是在无极中生太极,经过舞者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由一生二,二生三,再三生万物,期间根据舞者步伐的流动与动作错落则是阴阳相长,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体现。其实在这之前,陶身体剧场早已受到外国观众的接受,在目前中国舞蹈大多仅停留在推广层面上来说,陶身体剧场的成功是很了不起并且有意义的。

三、结语

从哑剧诞生到再现主义、表现主义再到形式主义,西方经历了500多年。而在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后来由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编写的《乐记》,是以诗和乐(舞)为中心,从作品和作者的情感来源,显示了物、心、情三者的关系,侧重于情感表现说。殊不知,如今的舞蹈自律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初见端倪,并且在写意的道路上绵延不断。由此观之,如今强调的舞蹈自律也算是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一种返璞归真现象了。

参考文献:

[1]刘海.艺术自律:现代性的美学话语[D].武汉:武汉大学,2012.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课题,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YCSW15095。

作者简介:陈晓鹏(1987-),男,中南民族大学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