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观萧红,皆着我之色彩

2016-11-26

唐山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死场呼兰河萧红

韩 菊

文学评论

我观萧红,皆着我之色彩

韩菊

独爱萧红,不仅仅因为拥有与她类似的童年,更因其在描写苍茫人生苦难的同时,热爱着轻薄如纸片般的生命。萧红的生死观与爱情观都让我触动,也盼望自己能如萧红,拥有自己的黄金时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虽不如男性作家般灏如烟海,但也实在算不得少,我独爱萧红,究其缘由,可以说是复杂而酸涩的了。萧红传奇跌宕的一生被无数人品评过,而我大概也是无数人中的一员,像大多数人一样怜惜她孤独无爱而又倔强隐忍的童年生活,佩服她反抗包办婚姻出逃家庭的勇气,更是欣赏她尝遍世间坎坷悲伤,依旧相信生活人生温暖美好的生死观,以及渴求爱追求爱不舍弃不放手的执着爱情观。

幼年丧母,父亲冷酷封建,只有祖父张维祯给她一点疼爱和温暖,童年的经历成了构成萧红复杂性格的重要因素,给萧红年幼苍白的心灵与不健全的世界观以各种涂抹,或泼墨挥毫,或潜移默化。此中经历,我也有一点点体味。我幼年的世界总是伴着口古井,风吹竹林,哗然而过,此后是长久的寂静,那时候还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做寂寞。一张长凳,几本杂书,清泉绿茶,于瓦屋窗下,一个小小的我,寂然无声。孤独寂寞是萧红与我都品尝过的滋味,成为陪伴漫长本应多彩童年的重要伙伴。因为从小缺少父母关爱,至此时光流转,空间转移,长大成人后的萧红那么渴求爱情,即使怀着前一个情人的孩子,即使萧军于她来说可以算是父亲的角色,也死死地抓着这根爱情稻草,不放手,我想是不敢放手。

古往今来,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大作家,还是湮没于茫茫人海的市井商贩,不管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还是以娱乐大众的俗文学,都思考过一个问题,生死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什么时候死亡,我们死亡时会是怎样的姿势?这些问题不知道萧红什么时候思考过呢,是在被包办未婚夫遗弃在东兴顺旅馆里时?是写到《生死场》中的可怜不幸,未过门便怀孕的金枝时?还是在过世前说“生平受尽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低喃时?萧红的《生死场》,对女性生产进行了细致的,血腥的暴力的描写,令人战栗。麻面婆在生产时受不了痛苦,“肚子疼死了,快把我的肚子剖开吧。”金枝在怀孕时无力应付丈夫冷酷冷漠的要求,导致早产,生产的经历也是异常痛苦,“她炕角苦痛着脸色,她在那里受着刑罚。”古时有种说法,女人生产时就是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其中凶险,萧红作为一个生育过两次的女人,必定深有感触。《生死场》中甚至有对生死更为直接的描写,“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其中有对封建社会时期弱势群体的同情,也有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但也不乏对生活深层的思考,他们的生命如此匆忙无为,我的生活呢?

曾经有段时间极端喜乐极端痛苦、极端自由极端困窘,时时刻刻活着却无时无刻不想着死亡。那时的世界太小,寄宿高中,四墙一围,四四方方的天就是整个世界,一场小小的考试失利就像天塌地陷般不可挽回,时常想象死亡时生命流逝的荒诞,时常希望收到来自天堂的邀请。后来对死亡最初的体验来自我的奶奶,我对于她的去世,既无喜悦亦无忧伤,但当停棺三天,众人拜别的时候,她冰冷的躯体、血色全无的脸颊、紧闭而又充满褶皱的嘴唇带给我相当大的冲击。死亡原来是这么的、这么的不美好,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也无法牵挂。鲁迅说,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苍茫一生,抔土半杯,世上最为公平之事只有两件,生与死,但是其中姿彩斑斓的生活却是足够我们选择的。

萧红至死都在寻找温暖,寻找生命的意义,《呼兰河传》可以说是萧红的童年回忆录,为我们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细腻温暖的视角,诉说她向阳而生的,追逐温暖的脚步不停。说到温暖,说到爱,就不得不重提开启萧红启蒙生活的,在萧红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她的祖父,“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之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我们总是越缺少什么,越是渴求追逐什么,在茅盾为《呼兰河传》写的序文中,茅盾多次提到萧红写《呼兰河传》时的寂寞,这寂寞很深,深到萧红轻易便被家中为其包办的男子所骗,即使怀着一个男子的孩子,也要投入另一个男子的怀抱里。温暖对于萧红来说,真的很简单,祖父的陪伴,后花园中的蝴蝶、蚱蜢、蜻蜓,还有年年种着的小黄瓜、大倭瓜,那早晨的露珠、中午的太阳、黄昏的晚霞,现在都去世了、荒芜了、没有了、不能想象了。茅盾在为《呼兰河传》作的序文里还说:“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诗或凄婉或悲怆或抒情,风土画浓墨重彩相得益彰,歌谣婉转动听使人迷醉,诗歌、风土画、歌谣结构技巧各异,但都是极富有生命力的,给人温暖给人爱。萧红于无垠的人生中体味到的一点温暖足以令其回味半生,也真的只是半生而已。

由于家庭的阴影,我不十分相信爱情,总觉得

其太过虚无。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远到古代封建帝王,一诺千金,许诺深情,只是这帝王有无数千金可以挥霍,可供潇洒。近到身边感情和睦,自由婚姻的叔父一家,分别也就是一句话一盏茶的时间。小小的我都如此现实地看清爱情的虚无,萧红是以何信念在世情冷暖后维持她爱人的本能。立于天地间,孤独一人,寂寞作伴,青灯古佛只差一步,只因其缺少爱而选择爱吗?我想还有对于生活本能的热爱与本心本性对儿时温暖的留恋吧。人类的内心说脆弱也脆弱,说坚强也坚强,从内打破心门,便可以成为无敌的存在了吧,就这点来说,我是由衷地敬佩与仰慕萧红,我还在修炼的路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依旧会在修炼的路上。可单就萧红的笔下的《生死场》而言,似乎她笔下的女性都无爱而只有不幸的苦难,又或者是爱情被生活所胁迫,只能仰慕而不能拥有,这又与萧红的人生经历何其相似!《生死场》中女主人公贫农王婆,一个饱受磨难的老妇人,她的第一个丈夫虐待她,第二个丈夫贫病而死,她便不得不嫁给第三个丈夫老赵,几经波折,至老年儿子又因反动政府而被枪毙,这样悲凉而又无望的一生,终止于抗战的决心里,漫漫长路,总要有分信念作支撑。

萧红并不是大作家,她没有师傅鲁迅批判国民性的深刻,更没有茅盾独占文学史教材整整一个版面的殊荣,可她就是如此独特,就是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萧红的文字,自有一股力量,这力量在她散文化小说的抒情笔调里,在她女性视角的莽苍庸碌而又充满生机的底层生活中,令我们这些萧红真爱粉难以割舍,怜惜异常。

辽宁大学 110136

猜你喜欢

生死场呼兰河萧红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童年里的《呼兰河传》
梦游呼兰河(组诗)
萧红亮 作品
从语言层面看《生死场》小说与话剧的异同
《呼兰河传》
萧红《生死场》中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以及现实意义
从 《生死场》 看萧红的女性生死观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身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