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大学到底读什么?

2016-11-26邹芷薇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背单词名校杭州

邹芷薇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读大学到底读什么?

邹芷薇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上大学也有快一年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相比较之前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要敲锣打鼓,请客放炮的时代,当代的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似乎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也并不少见。上了大学一样面临着就业压力,面临着生存挑战,那么既然如此又为何要读大学?为何要在象牙塔里浪费宝贵的光阴?

首先我一直觉得大学不是职业学校,它的目的应该不仅仅在于培养一项专业技能。拿我的专业英语来举例,如果说我们仅仅靠单词量和做题准确率来衡量一个人的英语素养,那我相信那些不上大学的人说不定比我们强的多。当我们正在就英美国家文化及英语语言起源问题做presentation讨论研究的时候,他们可以背单词和狂刷题;当我们在研究“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时候,他们可以背单词和狂刷题;当我们在讲台上激昂演讲,陈述不同论点的时候,他们还是可以背单词和狂刷题。如此看来他们的单词量和做题准确率岂不比我们高的多?可是这样真的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吗?我们在大学里经过了系统的思维训练,同时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解决。这种时候单纯的记忆力已经上升为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才是衡量一个合格大学生的本质与核心。社会需要的也正是我们这种思辨能力,不管什么职业都是如此,没有变通和独立思考,就算次次考第一也无济于事。这个残酷的社会要能力,不要成绩。

如何才能提高自我能力呢?我还是认为学习,阅读和思考是大学的主要任务。硝烟已逝,大师何在?战火未燃,名作何寻?这是我个人失望的感叹,似乎真的是时事造英雄,社会越混乱,文艺越高产。脑海里还常常涌现《恰同学少年》里梁启超等人一起背诵“少年中国说”的神采飞扬,好一个“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又常常想到电视里演绎的大家盘坐在草地上对一个问题唇枪舌战,争得不可开交的场景。可现实中,最常听到的却是“宋仲基受伤了,天哪,没心情学习啦了”,“我学姐在韩国做代购,悦诗风吟小绿瓶又打折了,你要吗?”反差之大,令人唏嘘。前一段我做了“关于碎片化时代下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浅析”发现对于课外书籍阅读,表示是为考试而读的大学生占半数以上,功利性阅读普遍。很少有人再对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感兴趣,甚至有人发出了“哲学已死”的呼声。大家也越来越浮躁,都在要民主,平等,我们的社会却有那么多的群众,那么少的公民;都在谈文明,文化,可又有几个人真正好好研究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越来越早熟,越知道人情冷暖和未来变幻,就越来越功利和被动。理想的翅膀太轻,身体又太重,本该振翅高飞的年纪,却只能曳尾而行。一直以来感受到最多的是不自由,被专业和活动束缚,被自己的惶恐绑架,被成绩的失望打击……我们没心没肺的笑里是一颗老灵魂,太多的无奈,幻化成太大的悲哀和孤独,最终成了我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读大学一定要读大师,要多和老师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质疑,说不定自己冥思苦想许久的问题就在老师三言两语的点拨中顿悟了。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听大师的讲座,他们之所以受人尊敬,就一定有过人之处。个人而言,我很敬佩那些出于理想而坚定走上学术之路的人,他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良知。学术是寂寞和孤独的,虽不必离市隐居,但也伴有相当程度对享乐的舍弃,同样我也相信最学术的人,一定有最人文的情怀在支撑着他们前行。记得之前曾看到高晓松对清华博士梁植的斥责,他有几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名校生是干嘛用的?名校毕业不是用来找工作的,名校生要身怀天下。名校是镇国利器,国家培养你,是为了让社会相信真理,你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我对你很失望”。相比较真的大师,这些在学校里一直深造的“人才”其实只是拖延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而已,若干年后,你会发现,除了更老之外,你与周围的人似乎并没有太大差别。会有些人抱怨自己周围没有大师。那么读不了物化,可以读灵化的精神。我的很多同学身上有我一直追求,却没有达到的品质。比如我有一个非常努力的室友A,我读了几遍综英就耐心全失,焦躁到不行,她却能把课文背的滚瓜烂熟,自制力也极佳,无论我们看课外书,还是看视频,都能坚定地学习;再比如领悟力和毅力极佳的同学B,在我初上语法课,还蒙着不知道journal是用来干嘛的时候,她就可以写漂亮的诗歌分析,4000洋洋洒洒的长文。还有我的人文学院的同学C,每天六点半之前起床,坚持晨跑,除非大雨否则绝不间断。我视为极度痛苦的早起和跑步,她都能乐在其中。

常常有人在问,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别人的故事,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归根到底,因为是别人的。有些心灵鸡汤喝多了,就会盲目相信努力会回报,爱情有保障,人脉很重要,社交不可少,从而做一堆无用的投资,其实最好的投资是自我投资,它永不过时且持久耐用。我不是在这里贬低努力,我只是想说,不要被一时的阴郁或喜悦冲昏头脑。生活总不会充满阳光,它更多的是孤独和疲倦,正如尼采所说“悲剧是人生的真理,但人总不能只依靠真理而活。”尼采是标准的乐观派悲观主义者,一边痛恨生命,又一边拼尽全力肆意地活。我相信,所谓成长也是这样,不被理解的焦虑,渴望拥抱的孤独,我们在跌跌撞撞中,最终走过孤楚,企及成长的高度。

邹芷薇(199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本科生,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G71

A

1672-5832(2016)11-0023-01

猜你喜欢

背单词名校杭州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全国名校等比数列拔高卷(B卷)
编辑精选APP
编辑精选APP
开心炸弹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随时都可以背单词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