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视野下的莫言作品分析

2016-11-26王志强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檀香红萝卜红高粱

王志强

批判视野下的莫言作品分析

王志强

莫言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红树林》《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和《蛙》等,他的作品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本文主要介绍了莫言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观,在批判视角下对他的作品进行赏析。

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是通过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的,由于他的作品充满着怨乡和怀乡的复杂情感,所以也被人们称作寻根作家。莫言的《檀香刑》于2005年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并于2011年入选矛盾文学奖,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他的文学作品研究成为了一门显学,成为了文学研究的一个重镇。

一、莫言作品的创作背景

莫言的作品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由于莫言自身的经历,他最具有艺术成就的作品就是以乡村人士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它们具有成熟的文学艺术,同时也富于现实性,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的([1]李莹.漫谈莫言作品的语言特点及形成原因[J].语文建设,2013,02∶66-67.)。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孤儿,不仅缺乏父亲的教导,还受到继母的虐待,小黑孩的遭遇让他的性格变得非常孤僻和倔强,常常从睡梦中被继母打醒去挑水,也因此他的感情世界变得非常空虚,不愿意主动跟别人交往。后来,小黑孩被小铁匠欺负,被叫去偷红萝卜,但是由于视觉上的幻觉,小黑孩把红萝卜看成了透明的红萝卜,从此对红萝卜有了特殊的情感。当小铁匠把他的红萝卜扔到水里之后,小黑孩便钻进萝卜地把所有的红萝卜都拔出来了。《透明的红萝卜》的创作背景和他的经历非常相关,莫言十二岁的时候在家乡山东高密县生活,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小小的莫言要帮助爸妈挣钱。莫言在水利工地劳作,有一次由于实在饿得慌,便偷偷拔了生产队的一根红萝卜,于是被押送到工地后进行批斗,回到家之后便遭到了父亲的毒打。也正是由于这个惨痛的经历,莫言才写成了《透明的红萝卜》。莫言创作《透明的红萝卜》并不是为了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是以描绘生活形态为主,追求作品蕴含的丰富性,所以在理解全文的时候也应该以小黑孩的形象为主来进行理解([2]张正,沈栋梁,安曼,王珊珊,龚春霞,李春玉. 莫言作品人性架构解读[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1∶53-55.)。

二、莫言作品的文学价值观

文学作品本身就承担对社会、历史以及人生醒悟的职责,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揭示人生内部的风景。莫言小说的批判性是一直存在的,并且越是到后期,他的作品的批判性越是深刻和尖锐。莫言的作品,例如《红蝗》《红高粱》《酒国》和《欢乐》等,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或者90年代早期,所以对中国现实和历史的批判都非常严厉,对于那个年代来说,甚至具有颠覆价值的意义。莫言写抗战的作品,并不是站在政治立场上或者阶级立场上来写的,而是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人性的角度上来写。抗日英雄并不是只有共产党,国民党甚至一些土匪也会抗日,在国难当头下,平日里欺善怕恶的土匪中也站出有义气勇敢的人来,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野性的生命力,并不是阶级观念可以概括的,而只能用人性来解释。莫言从这种观念来揭示人性,这是一种非常创新的方式,超越了传统的狭义观点。从这个角度来描写人性,也更能表现出人性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莫言小说的批判性也是隐藏的,在很多小说中都可以知道,在斗地主的时候,人们对地主的手段还是非常残忍的,而在批斗地主时,往往有一些是冤枉的,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是一个地主的哭诉,关于将土地分配给贫农但却被枪毙的一段哭诉,在那段哭诉中,可以感觉到深深的凉意。作家在面对这些残酷的时候,作为政治的传声筒,他们一般不会直接给出现成结论,因为这样人们是很难接受的,而是通过小说塑造各种背景下的人物的命运。如果直接跳出来发表看法,反而丧失了文学的巨大力量([3]韩云梅.从莫言的作品看文学文本的价值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8∶158-159.)。例如在《檀香刑》中,就揭示了一种邪恶的人格,莫言对社会底层悲惨命运的人民的刽子手和看客的心理描写是非常深刻的。在这种批判性上,莫言和鲁迅有些相像,鲁迅的作品大多也是批判形式类的,只不过鲁迅的批判性是站在一个启蒙者的姿态去揭示的,他更多是想要唤起人们的意识。而莫言则更多的是冷静和平等地审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莫言文学作品的批判性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体现。《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也明显体现出莫言的批判性。作品中“姑姑”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接生员,也是计划生育的实施者,所以在人们的眼中,姑姑是魔鬼。姑姑的一生是异化的,她的命运和婚姻都因为孩子而发生了改变。通过姑姑的描写,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现实([4]张胜利.莫言《蛙》的审美形式分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71-77.)。

三、莫言作品的批判性赏析

(一)阶段性批判赏析

莫言的第一篇小说为《春夜雨霏霏》,成名作为《透明的红萝卜》,让莫言声名鹊起的是《红高粱》。莫言的《红高粱》在杂志上发表之后,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张艺谋更是将它搬上了银幕。莫言《红高粱》的创作意图是希望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描写战争。小说家的创作并不是复制历史,小说家描写战争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愚昧的现象,所以莫言描写的战争,基本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表现的主题是战争对人类灵魂的扭曲以及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也可以描写战争([5]汪正圆.试析莫言小说中的酒神精神——以《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为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3∶37+13.)。莫言的小说动机虽然说是感受历史和感受战争,但是从莫言的小说中可以看出,莫言常常会以批判思维进行描写,因为他关注的是人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人性。人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以人性的角度可以描写出善恶,在小说中描写人性的善恶,就决定了莫言的小说带有批判性的思维。

(二)莫言作品的人性批判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是因为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人性,所以在莫言的作品中,人性批判是一个重点内容。莫言在《檀香刑》中,写到了刑,但是他并不是要展现暴力的一面,而是要揭示人性阴暗的一面,人性阴暗的一面并不存在历史中,而是现实生活中人心中的一种酷虐文化。《檀香刑》的写法与鲁迅的文章比较相似,同样是受刑者以及执行者和观众麻木不仁,就像阿Q,还有《药》中的狱卒,他们面对别人的苦难甚至自己的苦难时,表现出来的都是麻木不仁。这也是莫言在《檀香刑》中表现刑的真正意蕴,也是对中国酷刑以及文化的一种反思。反讽和调侃是莫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往往在写到惨烈的地方,笔锋一转,把读者带入到一种另外的境界,同时也给人一种更加广阔的世界,让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到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莫言秒速的悲剧打破了传统的悲剧审美观念,是另一种表述的新境界。在《檀香刑》中,揭示刽子手的各种语言随处可见,“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执行台前,眼里就不应该再有活人,只有一条条肌肉、一件件脏器和一根根骨头”,这就是对人性的赤裸裸的揭示。

(三)莫言作品的政治批判

莫言的作品主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他的作品中不仅包括对人性的批判,也从政治的角度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是对人性的反思,所以也可以将政治批判归结为人性批判的一种。莫言的《檀香刑》是借鉴地方小戏《檀香刑》来进行创作的,属于历史小说,但这部小说中,也对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小说的最后,监斩的钱丁以为受刑的孙丙死了,虽然心里有一些不祥的情感,但是转念想到的却是“死了就让克洛德的阴谋破产,他的通车典礼就会黯淡无光”。钱丁的情感并不是因为对孙丙死的难过和怜悯,而是一种政治目的,可以挫败德国人的计划。媚娘也是受刑者,她去求八爷手下留情,但并不是因为对父亲的尊重和爱,而是为了让德国人的阴谋败亡。表现的是国家权力之下的一种人性,也是政治至上的一种不完美的人性,而莫言要批判的就是政治异化下的人性,对我国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审视和批判。

四、结语

莫言的文学作品对当代的文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莫言的作品大多以表现人性为重点,莫言的小说甚至可以看成一个人性的实验室,描述的战争和饥饿等都从人性角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超常的想法,在当时甚至不易被人们接受,虽然没有表现出对物质主义和时尚的迎合,但却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成功的探索。他的创作方法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强,对当代小说发展和创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军事理论教研部 362014

王志强(1976—)男,汉族,山西吕梁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仰恩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等。

猜你喜欢

檀香红萝卜红高粱
红高粱
遵义推进酒用红高粱生产环境保护立法工作
红高粱
把檀香放在书上
对应:小小萝卜头
缥缈檀香拂面青
檀香之爱
走近红高粱
树洞里的歌声
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