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建设

2016-11-26蔡郎与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蔡郎与

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建设

蔡郎与

民俗文化是一种活态文化,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支撑,对城市良性文化生态的构建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俗文化日渐式微。本文从两者关系入手,分析了民俗文化对城市文化构建的重要意义,对合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建设城市文化提出相应的建议。

民俗 城市 文化

一、城市文化与民俗文化

(一)“文化”及“城市文化”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泰勒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既包括人们在城市里创造的城市建筑、城市布局、公共设施、城市道路等物质文化,也包括宗教、艺术、哲学等精神文化。

(二)城市文化的分层

和文化这个概念一样,城市文化也有其特定的文化体系,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就文化的层次而言,可以将城市文化划分成为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个层次。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包括城市建筑、城市布局、公共设施、城市道路等;城市的制度文化是通过城市规范与制度体系表现出来的文化形式。包括城市的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城市的行为文化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城市的心态文化是由人们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它往往通过一个城市的民俗民风以及市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表现出来,是人们判断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上述城市文化结构的各个层面,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的“外壳”。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的“骨架”,而城市的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

(三)民俗文化及“城市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

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将民俗定义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极大的映射了一定的地域文化精神,是地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城市民俗文化

城市民俗文化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城市民俗的传承与聚集空间和存在形态,包括有形的物质民俗和无形的精神民俗。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将民俗学的研究重心放在乡村,而忽视了城市中的民俗,城市民俗文化没有受到重视,才会出现很多“千城一面”的格局。

二、民俗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

(一)延续民俗传统,增强城市文化的内聚力

人类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现代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城市一方面继承了历史传统,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开拓创新。历史和创新两者都不可偏废。城市文化的建设必须依托传统文化的根基,延续民俗传统,才能有效地增强城市文化的内聚力,否则现代城市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二)彰显民俗特色,塑造自身城市文化个性

杨东平先生在他的学术散记《城市季风》中指出:“在全球化的文明演进中,城市的面貌和生活方式从没像今天那么雷同和千篇一律。”因而,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面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必须遵循自身城市的文化脉络和个性,千方百计地保护和传承自身民俗特色,塑造城市文化个性。

(三)开发民俗元素,创造城市经济文化效益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经济的支撑不仅仅靠农业、工业和商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文化产业”已经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民俗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开发来增强现代城市的经济实力。例如,利用民俗开发旅游区、文创区等。民俗文化也正被普遍运用于现代城市的城市设计、现代出版、影视作品等其他文化产业领域,并为这些行业带来了丰富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合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建设城市文化

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民俗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民俗文化在城市中的传承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民俗文化在城市中早已难觅踪影。当前对于如何运用民俗文化来合理构建城市文化特色还缺乏理性自觉,某些民俗开发项目功利性太强,不重文化内涵,民俗成为一些人获取经济利益和政绩利益的文化工具。民俗活动内容丢失了本来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而沦为“伪民俗”。合理的利用民俗资源建设城市文化首先要意识到城市化进程和传统民俗的保护并不矛盾,城市的发展并非要以摧毁传统文化为前提,而应该将文化的传承纳入城市发展本身来考虑,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促使传统的民俗文化与当代的城市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相互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大力使用新媒体为手段,让民俗文化在城市中自发的传播和传承。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新媒体视角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16SB0396)阶段性成果。

蔡郎与(1983-),女,讲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民俗节
漫画民俗
谁远谁近?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