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托妮·莫里森小说《秀拉》中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的现象

2016-11-26王艳艳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伊娃缺席莫里森

王艳艳

浅析托妮·莫里森小说《秀拉》中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的现象

王艳艳

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荣获该奖的美国黑人女性。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主要描述美国社会中黑人的生活和历史,展现黑人对于自由和自我身份的追寻,在当代文坛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许多学者研究莫里森小说里的奴隶制、女性身份和母亲身份等主题,却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现象。

秀拉 黑人男性 缺席

一、前言

托妮·莫里森是一位才华卓著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荣获该奖的美国黑人女性。她于1931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洛雷恩,1953年毕业于霍华德大学,后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曾在兰登书屋担任高级编辑,后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宠儿》(1987)等。她的小说主要描述美国社会中黑人的生活和历史,展现黑人对于自由和自我身份的追寻,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在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推动黑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各种批评方法和理论被应用到对她作品的解读中,例如女性主义批评、种族主义批评和解构主义等。许多学者研究莫里森小说里的奴隶制、女性身份和母亲身份等主题,却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现象。

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被提名1975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莫里森也因这本书而声名大噪。小说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至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主人公是两名黑人女性秀拉和奈尔。她们从小便是好朋友,长大后因选择了不同方式的生活而疏远。奈尔选择了传统家庭生活结婚生子,秀拉则选择了远走求学。十年后秀拉回到家乡,成为一个对抗传统的独立新女性。她藐视男权传统,与男性关系十分随意,并与好朋友奈尔的丈夫裘德发生婚外情,导致奈尔夫妇的分离和她与奈尔的决裂。后来秀拉与小时候曾迷恋过的艾杰克斯成为爱人。秀拉在情感上逐渐依恋艾杰克斯,然而艾杰克斯在察觉出秀拉想要留住他后毅然悄然逃离。秀拉无法承受这一重创,一病不起,凄惨死去。

《秀拉》中的黑人男性人物比女性人物少得多,且大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缺席。莫里森正是通过将女性角色作为一面镜子,来生动地反射出男性角色的形象。因此,研究小说中男性角色缺席的现象对于深入理解这部作品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索《秀拉》中的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的现象,分析缺席所造成的影响和导致缺席的原因,最后阐述黑人男性重拾其身份并回归其角色的方法。

二、小说《秀拉》中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的现象

《秀拉》中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的现象很普遍。秀拉一家三代女性都经历了男性缺席的苦楚。秀拉的祖父波依波依毫无德行。他最大的爱好是女色,其次是酗酒,最后是虐待妻子伊娃。在一个严冬,他为了别的女人抛妻弃子,只留下1.65美元、五个鸡蛋和三根甜菜。伊娃和三个孩子在饥寒交迫中经历着生死考验。她精神上受到重创,却不得不为了生存先收起痛苦。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他们只得在邻居的接济下艰难地熬着日子。小儿子普卢姆生病后痛苦万分,伊娃差点亲手了结他的生命。后来,伊娃出门去把自己的一条腿放在火车铁轨上,换来一万美元的赔偿金,让自己和孩子存活下来。伊娃的大女儿汉娜婚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她只好带着独女秀拉回来投靠母亲。由于生命中男性角色的缺席 -- 儿时没有父亲的关爱和保护,成年后没有丈夫的守护和支撑,汉娜与男性的关系十分混乱。她抓住一切机会吸引男性的注意,以为身体上的联系就是男女性之间最真实可靠的关系。伊娃的小儿子普卢姆从战场回来后,意志消沉,毫无生念,每天酗酒等死。伊娃不忍目睹儿子的痛苦,在他睡觉时一把火将其烧死。普卢姆的悲剧正是从他父亲波依波依的缺席开始的。从小缺乏男性角色的教导指引,普卢姆在精神上十分脆弱,无法面对战争创伤和现实生活,而选择酗酒来逃离现实。普卢姆的行为是一种精神缺席,缺席于家庭和社会。秀拉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从祖母和母亲身上继承了对男性的错误观念。她甚至与好朋友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艾杰克斯的出现,给了秀拉不同的感受。他更像是朋友,能理解她的思想。秀拉逐渐放弃了之前的观念,萌生了与艾杰克斯长相厮守的想法。然而,艾杰克斯想法并不一样。在他察觉出秀拉的意愿时立即逃之夭夭。艾杰克斯的离席对秀拉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并间接导致了秀拉生命的陨落。裘德本来与奈尔过着平静的生活,但秀拉的出现让裘德背叛了妻子,被妻子当场发现后头也不回地离去。奈尔几近崩溃,这一精神创伤在她今后几十年的生活中一直折磨着她。

由此看来,黑人男性似乎都是缺席的能手,只要面临困境就会逃离。在他们眼里,逃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但他们的缺席对黑人女性和儿童却造成了惨重的伤害。一方面是经济上的打击。被抛弃的家庭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要面对经济危机和生存考验。被抛弃的妻子必须独自挑起家庭重担。为了生存,她们甚至会选择极端的方式,例如伊娃。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打击。被遗弃的家庭成员会在心灵中打下烙印,背负各种负面情感例如悲痛、愤恨、自卑、绝望等,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十分不利。而被抛弃、被轻视的阴影甚至会伴孩子一生,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心灵上的缺陷和扭曲,例如普卢姆,汉娜和秀拉。黑人男性角色的缺席实质上是黑人男性作为丈夫、父亲和黑人种族一分子的身份感和责任感的缺失。

三、黑人男性角色缺席的原因

黑人男性缺席的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美国黑人的祖先被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到美洲沦为奴隶,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在奴隶制下,他们没有任何作为人应有的权利,包括拥有合法的家庭。法律只承认女性奴隶与其孩子的关系,并不承认黑人男性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身份。黑人男性在奴隶制时期就被剥夺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权利,对于丈夫与父亲的角色十分淡漠。在父亲角色的缺席中长大的男孩会成长为同样对丈夫与父亲角色缺乏正确认识的男性,这种状态代代相传,就会影响到后奴隶时代美国黑人的家庭。黑人男性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会轻视黑人女性和家庭,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对妻子和孩子态度冷漠,一旦面临危机,首先选择的是逃离,弃家庭于不顾。

其次是社会原因。被美国南北战争解放后的美国黑人仍然没有享受到平等的社会权利。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黑人由于肤色和历史原因被视为低等种族备受歧视,社会地位底下,挣扎在美国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好工作,收入微薄,生存状况恶劣。社会不平等和种族歧视让很多黑人男性感到痛苦、压抑、愤懑和无奈。虽然黑人女性大多能吃苦耐劳且善良坚强,但仍然不能减轻黑人男性所遭受的来自社会的压迫和痛苦。为寻找出路,黑人男性往往选择放弃自己的家庭,独自去寻求自由和新的开始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小说中波依波依在离开后的几年,似乎找到了新的机会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

四、黑人男性角色的回归

男性角色的缺席给黑人女性和儿童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创伤,而美国黑人家庭的脆弱又导致了整个黑人种族的迷失,以及黑人文化的没落。因此,要振兴黑人种族及其文化就必先振兴黑人家庭,而黑人家庭的稳固必定需要黑人男性从缺席的状态中回归。黑人男性角色的回归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黑人男性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通过改变对待黑人女性的态度来实现自身角色的回归。小说中,黑人男性对于女性的轻视十分明显。波依波依彻头彻脑地不尊重女性,他把女性看作自己的玩物而不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听说伊娃用自己的一条腿换来一万美元赔偿金时,一位黑人男性里德先生惊诧得睁大眼睛说:“黑人姑娘的腿值一万美元一条?”这表明黑人男性由于社会现实和生存现状是轻视黑人女性和黑人身份的。裘德与奈尔结婚是希望有人照顾他的生活,抚慰他的心灵,成全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和身份,成就一个完整的他。在他眼里,妻子只是他的一部分。可见,黑人男性急需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尊重黑人女性,把她们看成与他们平等的独立于他们之外的个体。遇到危机时,他们要回归丈夫的角色,担当起为丈夫的职责,团结黑人女性,与之并肩作战,互相支撑,共同面对。在1998年的一次访谈中,莫里森表示:“我不认同父权制,但我也不赞同代之以母权制。”这说明莫里森所希望的是黑人男性与女性的平等与和谐。

第二方面是黑人男性通过改变对待家庭和孩子的态度来找回自己的角色。小说中,黑人男性对于孩子的关爱微乎其微,似乎孩子只是女人的职责。这种错误的观念将在孩子年幼的心灵里种上自卑、冷漠和逃避的种子。孩子是族群的未来,带着瑕疵人格的孩子长大后将对自己家庭继续造成伤害,影响整个黑人种族的强大。黑人男性应该把孩子看成家庭和种族的未来,回归父亲的角色,担当起父亲的职责,关爱和保护孩子,用自己的坚强、努力和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起行为的榜样,让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并帮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困境和种族歧视而不是逃避,追求自由和平等不懈努力而不是放弃,让他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身份意识,而不因为自己的黑人身份而自卑。

第三方面是黑人男性通过改变自己对种族和社会的态度来重拾其身份。小说里伊娃的儿子普卢姆从战场归来后精神崩塌,如同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这种无法面对现实的逃避行为,是典型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把自己锁闭在内心的苦闷中。黑人男性要找回自我,就必须驱逐内心的懦弱,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和现实,把自己看成种族和社会的重要部分,积极参与而不是逃避和放弃。只有敢于面对,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改变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

黑人男性只有在深刻地理解自己的黑人身份和男性角色后才能回归自己的正确位置,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与黑人女性一道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家庭,增强黑人种族的力量,最终达到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对抗和改变社会不平等现象并繁荣黑人种族和文化。

五、结语

虽然小说《秀拉》里,莫里森从黑人女性的视角着力刻画的是诸多黑人女性角色,但黑人男性角色并未受到轻视,而是承受了作者更多的期望。莫里森在刻画黑人女性的同时也在反衬和刻画男性角色。黑人女性受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她们所受的苦难越深重,就越说明黑人男性需要改进和成长。莫里森曾在曾指出她作品里的男性角色更显著。在另一次访谈中莫里森表示黑人男性应该做得更好,应该担负起照看好他人的职责。这正表明了莫里森对于黑人男性重拾其男性角色的身份、回归自身责任的热切期望。

[1]Gui, Tingting.”Breaking Double Fetters A study of Black Male Characters in Toni Morrison's Sula and Song of Solomon.”Diss.Nanj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2012.

[2]Jaffrey,Zia.”The Salon Interview with Toni Morrison”. Salon.com.(February 2,1998) Retrieved December 20,2014.

[3]Morrison,Toni.Sula.New York:Vintage Books,2004.

[4]Wikipedia.”Sula.”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la_(novel)(accessed July 11, 2016).

[5]Wikipedia.”Toni Morrison.”https://en.wikipedia.org/ wiki/Toni_Morrison (accessed July 11,2016).

[6]陈志杰.试论美国奴隶制时期的黑人家庭[J].史学集刊,2006(1):53~56.

[7]杜志卿.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J].当代外国文学,2007(04):122~129.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伊娃缺席莫里森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你缺席的那些年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父母这一刻,你一定不要缺席
缺席的蝙蝠
自从有了赵肉肉
丝绸去哪儿了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