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成因及其对策

2016-11-26蔡亮慧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意见

文/蔡亮慧

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成因及其对策

文/蔡亮慧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平台成为了舆论传播的又一大主力军,互联网的网络传播力量越来越不可小觑。新的舆论传播方式的盛行让网民成为了“影响时代的力量”,然而网民的舆论传播却极易走向非理性化的传播。本文列举了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的三种方式,并通过分析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成因;对策

一、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平台,网民可以在微信、微博、论坛、新闻跟帖等多方位网络平台上发表和交流自己的言论和看法。“议程设置”的作用也随之大大削弱,舆论的主动权从精英转交到网民手中。网络舆论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得舆论主动权实现了转交,舆论的走向也越趋复杂化,为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传播埋下了伏笔。

非理性网络舆论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语言暴力。这里的网络语言暴力指的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恶意的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文字来侮辱、谩骂、围攻甚至是诽谤他人的网络语言行为。

二是情绪化的表现方式。说话可以不用考虑后果,现实生活中的不满也可以随意发泄,抱着诸如此类的侥幸心理,或有意、或无意言辞激烈的谩骂、毫无理由的人身攻击伴随着网络舆论的传播而存在,且有着愈演愈烈的恶化趋势。

三是非逻辑性的思维模式。网络平台的无限自由带来的不是意见表达上的“百家争鸣”而是两极化的、偏激的非理性思维,网络上只有绝对对立的善与恶,不存在中立态度。因此在微博评论中,我们往往很容易看到质疑批评、嘲讽谩骂,却鲜少看到客观理性的逻辑性推理。

二、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的成因

(1)从众心理与“沉默的螺旋”。从众心理,指的是迫使于群体压力,个人摒弃自己所倾向的观点,转而支持“大多数声音”以寻求安全感,缓解自身与群体间冲突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互联网虽然使得舆论传播的方式有了新的平台和传播方式,但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网民对“社会孤独”的恐惧感仍旧存在。即便互联网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对网民的个人身份有所屏蔽和保护,网络中的匿名性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网民对孤独的恐惧,人们可以相较现实生活中更为自由的进行意见表达,但在网民的社交圈相较稳定后,随之产生的群体压力对网民的影响并不小于现实生活,甚至个体在虚拟网络中的从众心理比现实表现的更为强烈,大多数网民仍旧会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迫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观点或者保持沉默,进而陷入“沉默的螺旋”反复循环的怪圈。

(2)群体极化。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因而相较独立决策时更容易做出极端的决定,这个社会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而这一现象中在网络舆论传播中更加明显。造成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网民群众心理的传染和暗示。情绪和行为是具有传染性和暗示性的,桑斯坦认为在群体极化的过程中失望和不满的负面情绪往往更能得到传染,这种传染性能够在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网民个体固有的观念,激发网民的非理性因素,从而造成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传播。

3.匿名性导致的“法不责众”心理。无论是在微博还是论坛,互联网平台上,只要网民想发声都可以以ID为媒介进行,ID的注册大多数不用实名认证,网民的真实身份隐匿在在电脑和ID背后。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论会被“查水表”,网民几乎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表达负任何责任,可以肆无忌惮的行使网络的“言论自由权”。舆论主题责任意识的放松,再加上有心无力、管理无能的舆论环境,使得网民滋生了“法不责众”的劣根性思想。而思想又支配着网民的行为,“法不责众”心理是产生导致行为上的理直气壮,舆论传播的非理性化。

三、非理性网络舆论传播的解决方案

(1)强化非理性网络舆论监管。网络舆论走向非理性传播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监管力度的不够。所以说不论是网络平台本身,还是舆情监测部门都应该加大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并且积极制定相应的一系列监管措施甚至是出台相关立法来控制已经失控了的网络舆论传播走向。政府自身参与到网络舆论的传播中来就是一个不错的监管方案,近几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确实是这么这么做的,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说公安机关、政府机构开设官方微博,向广大网民了解民生情况,建立通畅无阻的沟通渠道和网络舆论危机防治机制;为官方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谋;在确保网络民众知情权、话语权权的同时也保证网络舆论传播的大方向是客观、理智的。政府机关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声,就互联网平台上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站出来更新事件发展动态及相关数据、进行信息的实时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缓解舆论压力、有效解决矛盾,可以使网络舆论传播不至于走向极端化。

(2)培养传播正能量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网民群体的意见表达很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有着较强影响力和威信力的意见领袖,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网络大V。网络大V容易被网民追随的这一特点也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把网络舆论引导向理性、客观的方向。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网络大V们保持良好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向意见领袖传授相应的舆论传播知识,使他们明白自己意见表达的重要性,在发布评论的时候尽量遵循客观理想的准则。在网络舆论已经走向非理性传播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和意见领袖的一同努力来把情绪化、极端化的网络舆论传播往好的方向引导。

(3)逐步提升提高网民素质。加强政府、网站的把关人强度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治标不治本”,想要“治本”还得靠网民自身自觉提高网民素质。想要网民产生自我约束意识首先还得借助外部力量督促,首先可以逐步实施“网络实名制”,借由制度的约束力让网民也提高对自身素质的关注。其次,加强教育是关键。在网络和现实社会双管齐下,开展和加强民众的网络舆论传播知识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条款的宣传教育。只有网民自己监督自己,起到把关人的作用,不过分情绪化舆论,不使用污秽语言进行网络意见表达,那么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传播将不再是常态。

[1]喻国明.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M].华夏出版社,2001.

[2]郭小安.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5(5).

(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原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评“小创”,送好礼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