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诗社》电影对白的及物性分析

2016-11-26职肖肖

长江丛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

职肖肖



《死亡诗社》电影对白的及物性分析

职肖肖

【摘 要】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之一,它的成功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以及物性系统作为理论基础,把电影《死亡诗社》中尼尔与其父亲之间的三段对白作为语料,揭示尼尔悲惨结局的必然性,来探讨及物性系统如何有效地在这部电影中得以实现。目前及物性多被应用于分析书面语篇,而在口语语篇方面却涉足很少。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对白,以期总结口语语篇本身的特点,并以此证明及物性在分析口语语篇方面也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及物性 《死亡诗社》电影对白 语篇分析

作为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是说话或写作的工具。许多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系统功能语法就是其中之一,M.A.K.Halliday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目前系统功能语法大多应用在书面语篇的分析上,而在口语语篇方面却涉足很少。本文就是应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对影片《死亡诗社》中尼尔父子的三段对白进行分析,体现尼尔悲惨结局的必然性,并以此来总结口语语篇的特点,证明及物性分析口语语篇的可行性。

一、及物系统理论分析

韩礼德区分了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是指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表达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其核心是及物系统。及物系统分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物质过程主要涉及“动作”,其中的一个参与者是动作者,受动作影响的人或物是目标,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则是环境成份。心理过程表示的是“情感”、“认知”和“感觉”这类非动作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参与者:感觉者和现象。关系过程是指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或情境的关系,或是指一个物体的性质特征、情境等,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任何关系的过程。言语过程就是通过说话来交流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说话者”、“受话人”以及“讲话内容”。行为过程指的是人类的一些生理活动过程,例如:哭、笑、喘气等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由人充当的“行为者”。存在过程表示事物的存在,在每个存在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存在物”,常用的动词有be、exist、arise等。

二、《死亡诗社》剧情及文本选取

电影《死亡诗社》是一部有关于自由、梦想、生命及传统的教育片。影片讲述了在基丁老师的引领下,一群青春飞扬的学生发掘梦想并追逐梦想,与现实和学校的反抗中成长的故事,然而不幸发生了。作为父母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好儿子的尼尔,在确定自己无法与父权与传统相抗衡,注定实现不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时,最终选择了提前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影片公映后引起了许多学者,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的纷纷关注。十多年来,专业评价与分析针对该影片层出不穷,但本人发现目前尚无人利用及物系统对该影片进行专业语言分析。为填补这一空白,让更多的人了解口语交流的特点,本文节选该影片中尼尔与其父亲之间的三段对白进行详细分析并加以总结。

三、电影对白的及物性分析

在电影中,尼尔和父亲的对白并不多,只有短短的三次对话。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三次简单的对白却决定了尼尔的命运,导致孝顺而内心脆弱的尼尔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命运,逃避传统得安排。在第一段对白中,尼尔父亲发现尼尔课外活动安排较多时,自作主张,擅自做出退出校史编辑工作的决定,并将这一命令当众向尼尔宣布。第二段对白是尼尔自杀之前与父母的争吵。本文将三段对话依次列出为A, B段对白,为了便于及物性的分析,对所有的语义过程进行了编号。

(一) A段对白的及物性分析

语场:尼尔、米克斯、查理,诺克斯四人在宿舍谈话,尼尔父亲走进寝室。

语旨:尼尔和尼尔父亲。前者为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后者为学生父 亲,命令尼尔退出校史编撰工作。三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很大。

语式:口语体英语。

(1)心理过程(2)物质过程(3)物质过程(4)物质过程(5)关系过程(6)关系过程(7)关系过程(8)物质过程(9)心理过程(10)物质过程(11)物质过程(12)物质过程(13)关系过程

此段对白是尼尔为争取参加课外活动与父亲的第一次交锋。共13句对白,其中父亲有8句,尼尔只有5句。此外,在平均长度上,父亲的平均对白长度为10个单词,而尼尔平均只有5个单词。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完全占有控制权,处于强势地位。

(4)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主要是指孔三段火山岩油藏成藏模式,孔二段烃源灶生成的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运移到孔三段火山岩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火山岩油藏。

通过进一步分析,在六种过程的使用中,物质过程占的比重最大,为53.8%,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次之,分别为30.8%和15.4%,而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在对白中没有出现。物质过程的使用者绝大部分是尼尔父亲,而尼尔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关系过程。

物质过程是“做”的过程,在日常交流或者著书立章中,发生任何事件都不能缺少人的参与,而且要交代清楚动作的参与者与环境,话题才能正常发展。墨守成规的父亲使用此过程,不顾及尼尔的感受,自作主张,让其退出校史编辑工作,并当众命令尼尔立即退出校史编撰工作。对此,尼尔试图反抗,他使用多次关系过程,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努力说明自己与学校活动的关系,展现自己对于编纂工作的重要性,来争取自身的权利自由。

从这段对白我们可以看到表面洒脱的激情的尼尔内心深处的怯懦与软弱。他出身于家教十分苛刻的中产家庭,必须隐忍自身的思想与意志,服从父亲的决定。矛盾貌似小,却为尼尔的悲惨命运做下了铺垫。

(二)B段对白的及物性分析

语场:尼尔兴高采烈回到寝室,突然发现父亲坐在他桌边。

语旨:尼尔和尼尔父亲。前者兴奋地参加了戏剧演出,觉得实现了人生价值。后者为学生父亲,命令尼尔退出戏剧演出。三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很大。

语式:口语体英语。

与A段相比,B段对白中物质过程使用频率仍然最高,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仍没有出现,但是心理过程的使用却高于关系过程,分别为28.6%和9.5%,而且出现了言语过程。物质过程的使用者绝大部分是尼尔父亲,而且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也全部出自尼尔父亲。

(三)C段对白的及物性分析

语场:戏剧演出后,尼尔被父亲带回家中的小书房。

语旨:尼尔和尼尔父亲。前者刚刚完成戏剧演出,知道等待他的是父亲的愤怒。后者为学生父亲,通知为尼尔转学。三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很大。

语式:口语体英语。

(1)物质过程(2)物质过程(3)物质过程(4)物质过程(5)关系过程(6)物质过程(7)关系过程(8)物质过程(9)物质过程

此段对白是在结束演出后,当着众人的面,父亲把尼尔拉回家中,并给尼尔转学。共9句对白,其中父亲有7句,尼尔只有2句。此外,在平均长度上,父亲的平均对白长度为12个单词,而尼尔平均只有4个单词。父子之间的最后一场对白中,父亲仍然占据着谈话的主动权。

本段对白在三段对白中句数最少,对白只使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比重分别为77.8%和22.2%。从表6中可以看出,物质过程的使用者绝大部分是尼尔父亲,而关系过程出自尼尔口中。

父亲再一次做出了毁灭儿子一生的决定:退学和转学。父亲用物质过程进行对话,只是单方便的通知尼尔。寥寥数语决定了尼尔的一生。本能地尼尔挣扎反抗,在内心深处燃起与父亲交流的欲望,使用关系过程想要父亲了解真实的自我。

但最终可怜的尼尔无奈地背负着现实生活的压力,心如死灰,在一个飞雪的寒夜,他了结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以一个自由而鲜活的生命的姿态发出他最后无言的愤懑。

四、结语

物质过程在电影对白中占据最多比率,因为在日常交流或者著书立章中,发生任何事件都不能缺少人的参与,而且要交代清楚动作的参与者与环境。关系过程的出现率仅次于物质过程,列第二位,原因是为了表明人物在影片中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心理过程也占有很重要的比例,这是与口语的特点紧密相连的。对于事物事件的描述,离不开个人的感觉和情感,因此言语中体现发话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过程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才能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言语过程也占一定比例,因为复述他人及自己发表的言论也避免不了对言语过程的应用。

影视作品通过视觉效果可以清楚地表现人物的行为及事物的存在,言语中如果频繁地使用行为过程及存在过程,会使影片变得拖沓僵硬,因此对于行为过程使用较少,甚至没有。

本文是对口语语篇进行语法分析的一种尝试,是将理论和实践再次结合的体现,通过这种尝试可以看出,及物系统对于口语语篇分析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它可以将口语所具有的特色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将理论与实际其结合,找出口语语篇的特点,对影片中精彩的对白进行揭秘。但本文所选分析对象只是《死亡诗社》中的三段对白,不是针对大量的口语语篇进行观察,因此分析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颇及不足之处,期望读者见谅。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Halliday, M.A.K.Options and Functions in the English Clause[J].Brno Studies in English,1969.

[3]蔡东东.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交出版社,2000.[4]成高志,张锦辉.用语篇分析理论谈口语与书而语[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l).

[5]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9]申丹.及物性系统与深层象征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10]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11]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作者简介:职肖肖(1992-),女,河南焦作人,研究方向:英汉语法对比、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修辞结构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篇教学探索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