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金融形势分析与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2016-11-26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2期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 鹏



财政金融形势分析与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鹏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判断。国务院说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但是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也就是说在目前转变经济下行压力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政策的重点也不在于去对冲或者是扭转经济运行这样一个基本趋势。政策的重点是什么?在创造经济发展的潜力,创造中小企业提升的空间,创造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对于2008年那一轮经济衰退,政府直接做出来的一个逆周期调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中央或国务院的文件中找到这种逆周期调控的特征。这一轮调控的思路跟4万亿时期调控思路已经明显不一样了。政策在这个时期不再是为了跟需求去做斗争,也不再是简简单单去刺激投资,而是把空间创造出来,让市场去利用好这个空间发展起来,把政府对市场的束缚能解除的统统解除,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韧性才会增长,市场的回旋空间才会提升。

这轮经济调控立足于市场化和竞争化,以及竞争化条件下所产生的效率化。鼓励竞争和提高效率的同时就会产生大量的企业进入,也会产生大量的企业破产和退出,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所以这轮调控不是立足于要保多少企业不倒闭,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资源是否配置到创新驱动的这些行业手里,整个市场是否是控制在,或者是交到了高竞争力、高效率的企业手里,这才是当前调控的关键点。

二、影响经济增速下滑的几个原因

从2010年的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到了最高峰12.4%以后,逐个季度的经济增速都在下滑,一直下滑到本年的第一个季度的7%。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经济增速下滑,第一个是人口红利的消散;第二是固定资产折旧;第三是设租寻租行为;第四是垄断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我们采取了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农村产权体系的改革。因为接下来在人口总量下降的时候,还得让低效率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生产环节转移,通过优化劳动者的布局来延缓人口红利的下降。要实现农民工的进一步城市化,这个城市化就是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原来以农民工城市化为典型标志的城市化成本,这个成本必须由三方来共同承担,国家、企业和个人。

农民的产权未能有效的实现财产的属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农村的产权制度当中,从2015年开始陆续推进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条:第一,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承包权。承包权的属性要从使用权的属性过渡到产权的属性。第二,承包权变成产权后,无论我从不从事农业生产,跟财产没有关系;无论我居不居住在农村,跟财产没有关系;无论我是农民的身份还是市民的身份,跟财产没有关系。这就把承包权跟农民挂钩的这一特征排除掉了。将来这块土地可以交给他邻居来经营,可以到农村土地承包权市场上挂牌转让,也可以交给农业企业,还可以雇请专业化的农业工人来这块土地上进行耕作。这是第一个权利。

第二个权利,农民宅基地的权利。宅基地的权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法律上的明确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于宅基地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利,有的农民可能在城市买房很久,但在农村还有一块宅基地闲置在那儿,这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农民不是宅基地的所有权人,他们是宅基地的用益物权人。我不是所有权者,但是我可以像所有权人一样来行使我的使用权,这就叫用益物权。在用益物权条件下,跟用益物权相关的其他所有权利都归用益物权所有人所有,可以出租,可以租借,可以干更多有收益的活动。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转让,因为没有所有权。所以将来市民到农村去买宅基地仍然是受到政府束缚的。但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用租的形式解决买的问题。这样对于农民来讲,产权效应一下便提升起来,从原来不值钱到值钱,到值很多钱。

第三项权利,农民对农村集体经营收益的索取权。现在来讲,农民自己对农村集体经营的收益索取权没什么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农民去世以后,他的索取权是否可以继承?他是否可以将经营收益的索取权转让、赠予?这些法律上都没有规定。没有规定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农民的孩子考上大学了,户口离开了本村,每个月村集体又给这个农民发米、发油、发钱,他去世以后,他的儿子能不能继续获得这样的福利?如果法律没有对此进行界定的话,那么刚才所说的农民的索取权也是一个不完整的权利,只是跟他的有生之年相关,他一旦离开了集体,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就没有这块收益了。

第二,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折旧是GDP当中的构成因素,不是减项。折旧的存在使得下一步的新增产出会大幅度下降,而且一个国家的生产装备水平越完善,基础设施水平越完善,折旧以及加速折旧所带来的减速影响就越大。中国在“4万亿”以后,基础设施水平,包括部分重化工业的装备水平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要进行所谓的产业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和更新,这些投资所产生的直接效应都在大幅度下滑,对经济的拉动远远没有前几年那么显著。固定资产折旧因素的影响是导致经济增速下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资产一旦被有形化,折旧就开始发生,如果一直保持在无形资产的这个行列当中,就没有折旧。这是第一种。第二种,还有一种情况,即使被有形化也没有折旧。比如说土地是没有折旧的,所以这种没有折旧的资产,一个是资本属性,一个是资产属性,土地是资本属性的。在经济下滑期,大家会看到一个现象,因为有形资产是有折旧的,而我刚才所说的资本是没有折旧的,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资产的资本形态比转为资产的有形形态收益率要更高。因为没有折旧,所以收益率要更高。在经济下行期,首先我们见到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高度繁荣。因为土地是没有折旧的。实体经济在经济下行期拼不过房地产,自然经济属性在里面起作用。现在我们还是拼不过股市,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股市,都是无形形态进去的,相应的它取得的回报也是非折旧性的回报。但是一旦进入到实体经济,就要有折旧,要把折旧数字提了以后,剩下的才能用作对大伙的利益分配,这是不一样的。

下一步改革要使资本利得税和财产税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要适应实体经济在经济下行期如何跟资本市场取得一个共舞的机会,找到资本市场跟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络,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竞争引入资本市场,把竞争引入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之间有竞争,而不是他们就在那儿坐着,等着实体经济因为经济下行而不断地把大量的利润转成金融投资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加速。

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希望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够有效地活跃起来。其实,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于国家来讲属于一个增加风险的行为,因为我们原来一直通过利差的方式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但是现在它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问题,金融行业的收益比我们实体经济任何一个产业的收益都要庞大得多。这就需要对金融产业引进竞争,该增加金融运行风险的也要适当增加金融运行风险。

第三,关于设租和寻租活动。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讲都伴随着增加值的扩张和增加值率的提高,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企业要高的增加值与增加值率是没有用的,企业需要的是利润和利润率。当增加值率和增加值提高以后,企业的生产经营进入到稳定期,就开始想方设法来提高效率,提高利润,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做出来的一个重要选择。怎么提高呢?把低效率、高成本的环节外包出去,这种情况下增加值降了,同时成本也降了,利润提高了。第二,把企业里面有优势的生产环节独立出去,成立一个单独的企业。这个企业既可以仍然为原来企业提供服务,还可以为其他的社会主体提供服务。这种情况下,增加值又降了,但是利润率又提高了。这是我们见到的正常的情况。在这种条件下,首先中小企业有了发展空间,接受外包订单的那些企业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第二,专业化的分工。你认为专业化的那些生产工序都独立出去了,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密,生产的迂回程度越来越强。

什么叫经济新常态?有三条: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一个正常的经济体为什么分工越来越细,形态越来越高级,就是内在的这样一个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但是,现在如果再施加一个影响,就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的倾向。当政府的设租和寻租活动源源不断的时候,企业的增加值就源源不断地被配置到一些市场以外的领域或者是低效率的领域当中去了,源源不断地被配置走了。设租和寻租行为就不是一个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市场效率的活动了,它是一个影响产业分工细化、影响经济组织现代化的这样一个活动。于是,改革就必须把政府的设租寻租行为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2015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指出,政府腐败的根源是什么,是设租。从这个角度来对待它,再也没有比这个表述更加严厉的表述了。对政府的设租活动现在肯定要改革,肯定要剔除,因为它是腐败活动的根源。2015年七大类改革当中,第一大类改革就叫做简政放权改革,就是要彻底打破政府的设租和寻租活动。

所列出来的这四个内容,人口红利的消散、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垄断行业的改革等都没有办法在短期内解决,政府真正手里能做的事,就是反设租寻租活动,就是简政放权,对自己开刀,这是唯一可以走的一条路。把自己的权限制以后,就把市场空间还给了市场,还给了企业,这将会产生一个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就是企业发展的环境得到极大的优化和改善。国务院用“两创”来进行概括,即“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就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业企业到你成长为一个可以有稳定的产出、良好的内部管理,到一个正常的纳税主体,这个中间的过程没有10个月到18个月的过程,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对很多问题的破除,改变了许许多多的管制,让原来很难进入的行业都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抓住这些大门就可以在经济的衰退期实现自己产业布局的战略性突破。

三、提高投资回报率

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下滑。2014年的增速只有15.7%,2015年一季度增速下降到13.5%,进一步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投资回报率,主要是三大领域,一个是创新性投资,一个是互联互通的网络性投资,一个叫做增值性投资或者是延展性投资。

大家可以充分理解一个概念,就是德国的工业4.0。德国工业4.0是什么概念?就是智能制造。同样一条生产线,不改变基础,而是通过智能化的环节把它的整个生产模式、生产的工序、产品的品种进行优化。与美国的再工业化或者工业2.0不是同样的思路。这叫做智能制造。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是做很多基础设施的加法。比如说从2015年开始,就将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中推进两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叫做地下综合管廊,另外一项叫做海绵城市。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地下管廊简直是一团乱麻,一个部门一条管廊。我们要像德国和美国一样,搞综合管廊,非常高大、宽敞的综合管廊,所有的污水管、雨水管、电视线、电话线、煤气管等都从这个管廊里走,维修维护很简便。海绵城市大家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其实很简单。我们现在的城市因为都硬化了,下雨天积水排不出去,不下雨的时候就干旱,就需要郊区往城市里调水。如果在城市里面设立大量的调蓄水的设施,使下雨的时候让雨水有地方去,晴天的时候景观生态用水有地方进行补给。

四、国际收支情况

第一,2015年预定进出口贸易增长6%。2015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总额下降了6.3%,出口增长4.7%,进口下降17.6%。出口之所以出现明显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一、二月份,而不是来自于正常月的三月。三月份和四月份,上述三大指标都是负增长,而且都是负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三月份进出口总额增速是负13.5%,出口是负14.6%,进口是负12.3%。到了四月份,仍然都是负增长状态。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现在已经跟前几年不一样了。在现在的国际贸易秩序重构的条件下,原有出口的主导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跟2008年以前相比,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和不同,需要进行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

中国的出口贸易当中有两种增长很快,一好一坏。一个是粗料加工贸易,在整个贸易形势下滑的同时,粗料加工在高速增长。所谓粗料加工,就是由中国提供原材料,在海外加工,再返销给中国。这个贸易增速高达20.2%。这说明中国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现在正在发生变化。第二个是租赁贸易发展非常快。租赁贸易发展快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小企业越发达,租赁贸易发展就越快,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第二,我们引进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商务部2014年公布了一个数据,2014年一共引进外资1196亿,高居全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国家的第一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1029亿美元,也进入到世界上最大的10个对外投资国家的行列。但是,人民银行同步公布的数据,说2014年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当中有8620亿是以人民币的方式引进的,而对外投资当中有1866亿是以人民币的方式投出去的。2014年的平均汇率水平是1美元等于6.12元人民币,按照年末的汇率来算,1美元等于6.2人民币来算。8620亿大约是1370亿美元。1866大约是300亿美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2014年的引进外资当中,商务部只公布了1196亿,而按照人民银行的这个数据,反过来测算回去,有1370亿美元。我们把1370亿高出1196亿那块都算统计上的误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2014年的招商引资当中,近乎百分之百的资金都是人民币资金,引进来的没有美元,都是人民币,而我们在对外投资的活动当中,有300亿美元是以人民币的方式投出去的。剩下的729亿美元都是实打实的美元或者是等值的外币投出去的。从这个角度来讲,2014年资本项目条件下的结售汇,中国不是顺差,而是逆差。逆差多少?负的730亿美元。

因为消费品增加值积累很快,在政府进行大量的简政放权改革条件下,会产生大量的围绕消费品去提供生产性或者是生活性服务的企业。这一轮企业注册绝大部分是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当前经济运行的亮点就在于此。

五、财政与金融

财政的情况用一句话概括,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税政策要加力增效。

首先,介绍一个背景。2014年年底的时候,把11类政府基金,包括教育费附加、森林公共基金、水利基金、船舶码头费等,调成一般公共预算口径。

教育费附加本身就不应该划出去,教育本身就是公共财政应该保障的范围,所以并回去是正常的。交通领域的那些基金每年都有大量的节余,留在那个地方花不出去,还不如并到预算大本当中统一安排支出。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不包括那些基金收入,一般的公共预算收入是36407亿,同比增长3.9%,但是同口径增长只有2.4%,也就是说整个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只有2.4%,但是GDP增速是7%,财政收入增速是明显慢于GDP增速的。

第二,中央财政是负增长0.6%,地方是正增长,同口径正增长4.7%。从这个增速来看,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增速都远远地落后于支出的增速,要依靠大量的政府性债务来进行弥补。另外,中央政府的收入负增长严重影响了中央政府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中央政府的财力增长问题,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消费税百分之百是中央税。烟草消费税改革以后,可以为中央政府在二、三、四季度提供比较好的收入来源,同时又不会影响市场,因为烟草行业是相对独立的,跟其他的市场关联度不是太高。从世界水平来看,中国的烟草税属于中等。税收收入3万亿多一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到84%规范就开始下滑。最好的年份能够达到92%,税收的占比越高,说明政府的财政收入越规范,因为都是依法征收的。当税收占比下降的时候,财政收入的规范也在下降。2014年的第四季度调整了成品油消费税。

3、营业税还在快速地增长,主要来自于金融业的营业税,增长达到21.2%,说明当前经济下滑阶段,金融业反倒是空前繁荣。当经济下滑期的时候,因为中国没有资本利得税,所以资本收益要高于资产经营收益。另外,建筑业的营业税增长很快,增长12.2%。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开工导致了建筑业营业税的快速上升。房地产营业税下降,税基是谁?是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就是房地产商卖房子的收入,也就是卖房子的收入在一季度至少降了4.8%。

4、企业所得税增长了7.7%。企业所得税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金融企业。工业企业所得税只有1843亿,下降了3.3%,这个比例关系跟工业企业的利润的下降情况基本上一致。

5、进出口环节的税收受到进口量、进口总额下滑的影响,税收也在同比下降。2015年中国出口增长增速3月份是负14.6%,4月份是负的11.3%。但是国家为了促进出口增长实施的政策,出口退税高达3340亿,同比多退了561亿,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出口退税就一直在历史最高峰上,一年比一年高,2015年比上年还多退了561亿,是非常难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出口还在下滑,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国内产业体系的问题了。

6、非税收入的情况。非税收入主要受到的影响是石油特别收益金少收了167亿。之所以少收,大家都能理解,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的基础是什么?是国内石油的开采成本和国际油价之间的那个价差,有价差,其中的一部分才会交特别收益金,没有价差就形成不了特别收益金。

第三,关于财政支出。2015年一季度支出增速是7.8%,收入增速只有4%,支出额要远远的高于收入额。

1、教育支出在一季度增长了8.5%,2015年总共的教育支出增速预计在4%左右。一季度增速高达8.5%,说明随后三个季度对于教育支出会放缓。

2、科学技术支出,一季度增长只有2.9%,全年计划科技支出增速至少在12%以上。一季度的支出慢,是有很多原因的。一般来讲,很多的科研机构在一季度主要是申请项目,全年正在做项目申请还没有开始。随后国家的科技支出肯定会大幅度加大。另外,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增长8.3%,这个跟全年的预算基本上是持平的。

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3.3%,全年计划的支出进度在22%以上。一季度增长已经很快了,接下来会更快。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和药品价格改革,还有公立医院改革、下级医院医师到上级医院培训、上级医院的医师到下级医院进行巡诊,这一系列的改革都在进行,老百姓的医保改革也都在里面。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这个跟全年的进度安排大致差不多。住房保障支出是677亿,增长10.7%,这个增速跟全年的增速差不多。节能环保支出增速高达26.4%,这个要快于全年的增速,也就是说随后我们的财力投入没有这么大。

5、刚才所说的一般政府的公共预算里面还有一块政府收入,叫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情况,主要受到国有土地出让金的影响。国有土地出让金形势好,这块预算的规模就非常大,国有土地出让金形势不好,这块规模就非常小。2015年总体来讲,政府基金预算的增速大致维持在3%左右就算达到了预算目标。其中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预算是3.95万亿,2014年是4万亿多一点。一季度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减少了3897亿,下降36.1%。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因为国有土地出让金要用作新型城镇化,为经济园区进行投资。按照这个数据去衡量,全年下来不过是2万亿多一点的资金,要比预算下降1万亿。如何保障土地出让金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就成了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土地出让金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关联关系。

六、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平衡情况

首先,2015年中央政府预计全年的预算收入达到69230亿,中央政府希望增长7%。中央支出预计达到81430亿,增速是8.8%,中央肯定是赤字了,中央要拿出55918亿给地方花,这叫转移支付,转移给地方。地方的财政收入预算是85070亿,增速是7.3%,增速也大幅度放缓。加上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共有140988亿的收入。地方政府自己还需要举债5000亿。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总体预计是154300亿,支出要达到171500亿,财政支出矛盾将进一步尖锐。2015年“两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年一共是1.62万亿的政府债务,其中中央政府是1.12万亿,地方政府是5000亿。中央政府除了直接举债1.12万亿之外,还有两笔钱,一笔钱来自于历年来预算节余下来那笔钱,一共1348亿。从这1348亿当中调出1000亿拿到2015年来花。第二笔钱,中央财政把预算单位2012年以前中央财政就拨给预算单位的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花完的,统统都收回来重新进行预算安排,也在2015年花。这笔钱中央政府一共收回来1124亿。也就是说在正常的债务之外,中央政府通过这些手段又拿回2124亿2015年来花。地方政府除了刚才说的5000亿的负债以外,政府基金还可以举债1000亿。除了这个之外,为了减轻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并且降低利息的负担,允许地方政府在2015年发行1万亿的存量置换债券。也就是说现在大约有17万亿左右的地方政府债,允许发行1万亿的政府债,发新债还旧债。2015年一共要还本付息1.82万亿,其中以新还旧,发新债还旧债是1万亿,再加上偿债准备金。要求2015年地方政府新发行的5000亿债务当中拿出1000亿来作为偿债准备金。土地出让收入如果按照预算来讲是3.95万亿,扣完土地征收的补偿成本,扣完拆迁成本,再扣完土地开发费用以后,剩下来的净额大约是18%,大约是7200亿,加起来,基本上等于1.82万亿。所以不用动用其他财产、资产的处置,就可以解决2015年的还本付息问题。关键在于土地出让收入能否成功实现4万亿。

第二,项目的投资等式。当年新增加的项目投资应该等于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加上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再加上其他的配套资金。政府投资,这几年每年在6万亿上下,其中有3万亿左右跟土地开发投资结合在一起的。土地开发投资主要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及其撬动的社会资金来解决。扣除3万亿以后,政府每年还要开工建设的投资是3万亿左右。需要从市场上撬动的资金是2万亿。2015年政府有没有钱去开工建设3万亿的工程,只能走下一条道路了,这就是政府资本和市场资本相联合的道路,叫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道路。为什么2015年PPP成为政府各项投资活动的首要的方式?原因就在于还有2万亿的缺口要去弥补。

七、积极财政政策要干什么?

首先第一个是赤字的规模,包括中央政府这些钱怎么来的。第二,要进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结构性减税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点,营改增。第二,对于小微企业增值税的进一步减免。费主要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所实施的,要求对中小微企业的政府性收费能免则免,不能免的进行合并统一征收。第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力度。一是要清理财政专户,部门使用资金的自由度就明显受到抑制。以后哪个部门还想再委托你干项目,干个工程,都得另申请预算。有了预算才能启动相关的工程建设。没有预算,用自己的专户资金去解决,以后不太可能了。对于金融企业来讲,原来需要跟一个又一个部门去拉关系,将来只需要在市场当中参与到国库现金管理的招投标活动中就行了,只要开出来的价格合理,能够排在前面,就能够获得政府存款存到银行当中去,改变政府资金在存储时候遭遇的暗箱操作那种设租和寻租活动的局面。二是要把大量的前些年沉淀下来的资金拿到2015年重新进行安排和支出。中央政府已经清理了,现在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资金清理。三是政府投资规模还要继续保持,2015年一共要安排中央基建投资4776亿,比前一年继续增加200亿。对于竞争性领域的投入以及对那些小型的、分散型的项目,中央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减少。财政对这种小型的、分散型的项目投入主要交给市场去解决。这就是2015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要点,一共就四条:第一条,政府支出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第二条,在支出当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还会加大,但是竞争性领域的项目会减少;第三条,减税和降费是2015年政府财政领域的一个主题;第四条,存量资金的管理当中,可能会对银行和企业的一些债务或者是一些存款产生影响。

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以及财政的宏观调控的使命,就将进入到一系列的财政改革的内容当中。

八、财政改革怎么改?

启动三大税制的改革。第一大税制叫营业税改增值税。2015年要全面收官,涉及到四大类行业,第一,建筑业;第二,不动产行业或者叫房地产行业;第三,金融业;第四,生活服务业。

从“十三五”开始,我们只有增值税,不再有营业税。

改革的初衷是要破除重复征税,所以营改增在总体上是一个减税措施。具体到某个产业的时候,还需要产业内的企业来进行相应的生产管理方式的调整,才能最终把减税的色彩突出出来。营改增的背后是为了激励企业根据营改增,根据税负的变化来调整相应企业的生产模式,这是一种有效的调整和激励。

这里简单说一下这四个产业,第一个是建筑业。税负会从营业税的3%调整到增值税的11%。名义税率将上涨200%以上。如果建筑业企业不进行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仅仅靠挖钱改造提高自己的效率,是很难克服如此大的税负体提升的。所以所有的建筑业企业在即将纳入营改增之前都要完成这样几项工作。首先,逐渐找到新的供应商的来源,或者让老的供应商转变为一般纳税人,得让他能够给你开出正常的增值税发票来。如果对方开出不了正常的增值税发票,你的税负就会非常大。这是第一个。第二,尽量多的使用设备,较少的使用人工。设备购进的增值税抵扣就可以降低你的税负。设备在使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水电费也可以增加你的增值税抵扣,降低你的增值税税负。

第二个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如果纳入到增值税抵扣以后,影响将会非常巨大,房地产市场也将产生分化性的影响。

第三个是金融业。金融业也要从5%的营业税改征6%的增值税。金融业的静态税负会从5%下调到4.5%左右,尽管名义税负上升,但是金融企业的水费、电费、通讯费、ATM机的使用费,运钞车的购置费等等,都可以纳入到增值税的抵扣进行税前扣除。第一,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金融服务业的税负下滑,而不会导致它的税负上升。金融服务业企业将会出现巨大的分工。对于金融主业来讲,它迫切需要增值税的抵扣发票,以把增值税的税负降下去。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大量的副业分离出去,从市场上采购副业服务。金融市场会出现细化分工的特征。第二,会出现大量的金融属性的中小企业在市场建立和发展。第三,我们自己也可以组建大量的金融的中小企业,比如说资信调查类、风险评估类、呼叫中心类的这种副业,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主业去开展活动,并加入到采购链条当中去,给市场提供了一个重大的机遇。

生活服务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是获利的。生活服务业的税负会从5%的营业税变成3%的增值税,相当于减税40%,营改增对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所以营改增总体来看,主要的压力在建筑业和房地产当中的住宅开发类企业。这两大产业一定要注意在营改增前后调整好企业的生产链条和生产的投入方式,劳工和资本之间的比较关系。

消费税的改革现在已经开始起步,2014年底调整了燃油消费税,2015年刚调整了烟草的消费税。消费税在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主题。

不论什么样的零售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资金占用会增加。因为政府要先从你身上把消费税收走,你才能从消费者身上获得流动性的补偿,所以对于零售企业来讲,现金流的压力会在消费税改革的情况下加大,而生产企业的流动性压力会相应减少,因为它不需要再代消费者去缴消费税了,它会减少。

资源税改革2014年年底推出了煤炭资源税,税率要求从2%到10%不等,由省级政府来确定究竟是采用多高的税率。从现状来看,几乎所有的省都把税率定在8%及8%以上这么高的一个水平,这跟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大是有关系的。2015年纳入到资源税改革中的是稀土和有色金属。

房地产税现在仍然在全国人大的立法进程当中。将来出台的房地产税,肯定是一个财产税,无论你的房地产是否进入到交易环节,都是财产,都要被征税。既然是财产税,那主要针对财产属性强的房地产征税,对于财产属性较弱的房地产反倒不征税。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用作居住的那套房子肯定是免税的,第二套房子有居住性的属性,也有投资性的属性,一般来讲是低税率加上免税面积的方法。免税面积预计是从40平米到60平米不等,越大的城市越趋向于40平米,越小的城市越趋向于60平米每个人。一个三口之家,对于北京来讲就相当于120平米的免税面积。超过免税面积,仍然在第二套住房之内的实施优惠税率。

第三套房说破天都有投资属性,都会被课征房地产税。

下一个税是环境保护税。将会在“十三五”的前半段出台。环保税刚出台的时候,不外乎就是把一些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等等转变成环保税而已,是费改税。到了下半段才有可能推出新的税种来。原来征收的什么排污费你可以拒交,但是如果不交税的话那就违反《刑法》,可能要抓人的。

2015年还要推进《税收征管法》的调整。《税收征管法》主要管国家税务总局的,国家税务总局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所以《税收征管法》的调整可能对人们的影响更为直接。第一,以后人们不需要再去单独办税务登记证了,在完成工商登记以后,税务部门自动从政府的内网当中取得相关数据,主动的来为大家办理税务登记的相关信息。这叫做三证合一。在身份证号码之外又多了跟其终身连在一起的一个号码,叫做个人纳税识别号。为什么要在身份证号码之外再增加一个纳税识别号呢?原因就是纳税识别号要经常披露,身份证号码向不认识的人披露,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外泄。不动产统一登记是跟身份证号码结合在一起的。这个不动产座落在哪里?税务部门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不动产值多少钱,税务部门是知道的。每年的评估价格,这个不动产值多少钱,税务部门要拿走这个信息,归到某一个人的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纳税的方式就要转变了,现在叫做分类纳税,分类个人所得税。下一步叫做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以综合为主、分类为辅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大家原则上所有的收入都会被纳入到税收的监管当中去,都要被核定征收所得税。这就是未来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九、金融市场的形势和金融体制改革

当前的货币乘数是多少?是4.18。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货币乘数状态。央行每投放一个单位的流动性,市场把它派生出四个单位以上。美国是多少?美国大约在6个单位左右。中国能够达到4点以上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这是金融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表现。

存款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在是2.7%,2.7%总体来讲是合适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维持在3%左右都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量。从这个角度出发,存款机构目前的存款压力不是特别大,流通性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这种情况下,我们总体预计银行是这种打算。第一,银行预计到未来要执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会使收益状况变得不稳定。所以它更愿意留好流动性,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现有的现金头寸主要通过货币市场的借贷来解决。第二个,银行有大量的理财产品,可能转成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拆借活动来赚钱。所以银行间市场非常火爆。银行间市场如果日交易额过大,超过1万亿及以上,会产生下一个问题,即批发利率上升。这个利率高了以后,零售的利率也会上升,银行把钱贷给我们的利率也会上升。这对于企业来讲,应该算是一个压力。央行会继续保持银行间市场以及货币市场较为宽松的货币头寸,不会让货币头寸下降。

十、货币的情况

货币有三个指标:一个指标是M0,叫现金。一个指标是M1,叫现金+活期存款。还有一个指标叫M2,叫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从现状来看,这三个数都很正常,M2的增速是11.6%,M1的增速是2.9%,M0的增速是6.2%。这个数之所以表现正常,是跟央行2014年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政策努力分不开的。2014年下半年出现了什么问题?从9月开始,M2的值是负增长,M0的值也是负增长,就是现金出了问题。现金+活期存款M1还是正增长,没太有问题。M2的值又是负增长,那就是定期存款也出了问题。而且到2014年9月份的时候,银行的存贷比达到了71.7%,存贷比的红线,就是最终不能超过75%。换句话说,如果是存款量下降,M2值下降,将来到了年底会出现银行无钱可贷。央行就必须想方设法地把存款的问题解决掉。M0总体来讲下降,但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所导致的。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现金的持有成本,另外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开始大量的代替现金。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认为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对M0不加干预。但是M2的下降,什么原因导致了定期存款的大量下滑?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股市的火爆,另外一个是银行大量的理财产品。开始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把一部分定期存款转变成理财产品,固定的投入资金基本上都在三个月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就调整了存款帐户的性质。七大类保管类资金都把它转变成一般性银行存款,包括刚才所说的股票的第三方托管帐户,包括理财产品、信托的第三方托管帐户,统统调整成一般性的银行存款。两万亿的保管类存款转变成一般性银行存款,乘以4.18,将会产生8万亿的流动性。8万亿再减去2万亿的原始值,会新增加6万亿的流动性,也就是看似央行仅仅改了一个题目,改了一个性质,就可以向市场上投放6万亿的流动性,相当于降低了600个基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当时股票市场波澜不惊,2014年年底的时候波澜不惊,结果过了元旦才开始涨。其实它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降低几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力。没有央行的存款帐户调整,2015年的存款就不会这么充裕。

十一、外汇的结售汇问题

第一个方面,首先来看一下2015年一季度,商务部说外商直接投资一共引进了34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258亿美元。人民银行给的数据是一季度有2345亿直接投资以人民币的方式投进来的,而有534亿的直接投资是以人民币的方式投出去的。汇率是多少?一月末的平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6.14,我们就按6.15来算,得出一个381的数字来,381是明显高于349的,高出来那部分当作统计上的误差,我们不考虑。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资本项目下结售汇是逆差,负的170亿美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进来的外资非得是人民币资金而不是美元的资金。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在海外市场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比在国内市场美元换成人民币的数量要多。原定的于2015年年底完成的人民币的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有没有可能如期完成呢?难度很大。因为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汇差。这个汇差直接影响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假设香港市场上是1美元等于6.5人民币,外资就在香港市场上拿着1美元兑换6.5人民币进入到中国,什么事都不干,在上海市场上用6.5人民币换1美元再走,再去香港市场上用1.1美元继续去换,这种套利活动就开始了。套利活动的结果是什么?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急剧下挫,才能够把汇差拉平。急剧下挫的后果是什么?2014年俄罗斯的卢布兑美元一下就贬值了27%,所有跟俄罗斯贸易的国家都不要卢布,给国家信誉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十二、利率的结构问题

一般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是6.92,票据融资的加权平均利率是5.67,存款利率是3.25。中国的利率市场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结构。贷款利率是7,票据融资利率是5.7,存款利率是3.25。票据融资的加权利率一般来讲都是贴现率,贴现率应该跟贷款利率相差无几才对。凭什么票据融资利率现在变成了5.7%,这跟我们民间金融的创新有着极大的关系。

民间金融发现银行承兑过以后的汇票,其实没有什么安全性风险,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帮企业进行一个垫资。企业要到银行去贴现,贴现率是7%。但是你如果把钱放到银行去存款,存款利率是3.3%,你就发现一个问题,何必把钱放到银行去存款?我来帮企业进行票据贴现,岂不更好?比如说我以6%的利率来帮企业进行贴现,企业赚了1%的利差,我赚了2.7%的利差,也许一个人并没有这么多钱,多凑几个人,大家一起来干这个事,这个就是民间来买商业承兑汇票的这样一个起步点。随着这个起步账满之后,到了2014年年初又变了下一个形势,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私募基金,专门来投资银行的承兑汇票,就导致了银行承兑汇票价格进一步下滑。从5月份开始,又新形成了专业的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交易对象的中介平台。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去买这个份额,有1万块钱便可以投资,有两万块钱就买两个份额,收益率是4.5%。从5.7%到4.5%,这1.2%的利差归我所有。5.7%到7%之间的利差为企业所有,买份额的投资者4.5%到3.3%的利差归投资者所有。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票据利率跟银行贷款利率、贴现率不一样的情况,民间金融有多强大,中国老百姓的创造力有多强,只要敢放开政策,我们就能够创造出奇迹来。

2015年的情况如何?总体来讲会很稳定,但是要注意一个风险,现在票据融资加权利率低,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的一个共识,2014年下半年企业根本就不拿到银行去贴现,直接就上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去银行办什么贷款?去找银行签一张汇票就行了,它帮我承兑一下,我拿到市场上去融资就可以了。

在整个的融资结构当中,有一个叫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是3167亿。中国有86万亿的信贷资产。这些信贷资产被重新证券化,重新再融资的是多少?只有3167亿,太少了,很不成比例,连0.5%都不到。在整个市场,下一步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改变制造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怎么改变?靠银行去发行大量的货币,显然是不可以的。最佳的路线,现在大家手里共同都有的资产资源是什么?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资源。下一步会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通过资产证券化在央行流动性发行不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

政府现在手里多的是资产,少的是现金流,没有现金流怎么办?最好的方法是把资产卖掉,这叫国有资产出售,不过这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政策压力。于是如果能够把它的国有资产证券化,相应的为其他社会公众所持有,大家的钱归了政府,政府拿着大家的钱去用,把事干完了以后,再从大家手里给你证券化以后的资产,比如说债券再收回来,这种方式可能是最有效的一个方式。所以资产证券化,在接下来的政府工程、政府项目,还有政府的投融资活动当中是会经常使用的手段。

十三、存在的两个问题

第一,外币贷款。正常年份的外币贷款能够占到2.7%左右,2015年一季度的外币贷款只有0.1%,大幅度下滑。企业为什么2015年不愿意贷外币?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美元升值的预期。你如果现在贷了外币,将来要还外币的话,人民币成本会更高。美元的升值预期越强大,外币贷款的规模就越小。

第二,信托贷款出现异常。正常的信托能够占到社会融资比重的4.2%,2015年一季度只有0.03%。信托高风险、高收益,让它在整个融资结构当中比重低一点是不是好事?首先,一个有效率的市场是能够分散风险的市场,所以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本来也应该在这个市场当中占据一定的比重,只是这个比重不应该过大,应该跟投资者的承受力、投资者的知识水平相称就可以了。现在的问题是,信托贷款的占比实在是太低,不仅不会减少风险,反倒会极大地加剧信托风险。在2015年的下半年,在信托领域,央行会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扶持信托的正常发展。如果做信托,或者自己手里有信托贷款,或者自己有信托的投资,都不要太担心。因为信托衰退到这种程度风险就大了,已经不符合央行管理风险的要求了,才会适当加大信托发行量。

十四、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整个股票市场改革的一个最为关键的一项。所谓注册制改革,以后能不能上市,证监会主要审查的是大家提交的财务报表和企业经营的报告。报告和财务报表提交给证监会以后,证监会进行形式审查,通过了以后,你就有了上市资格,就可选择去哪个证交所排队等待上市,这就叫做注册制。

第二,当已上市公司大股东发生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方案都会发生改变,在注册制改革条件下需要先退市,重新走形式审查这条道路,重新递交财务报表和经营方案,证监会再次履行重新审查。重新审查通过以后,再去证交所排队等待复排。买壳上市在将来跟排队新上市难度是差不多的。现在我们从来不担心上市公司会倒闭,因为还没等倒闭的时候就被买壳了。将来没有人买壳了,买壳的难度和新上市自己排队的难度差不多。

在接下来注册制改革条件下,上市公司会倒闭,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股票的时候会很谨慎,就会出现发行制度的巨大调整。一般来讲,名不见经传小的上市公司都不会把证监会批准的发行规模一次性用完。比如说批了三个亿,它先拿5000万股上市进行IPO,IPO以后,可能一股投资者就认2块钱,结果融了1亿的资金回来。拿回这1亿,好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赚钱以后积极地对投资者分红。分完红以后,美誉度开始上升,股价从2块变成5块,再增发5000万股,一股5块钱,融回来2.5亿,再继续好好经营,再继续对投资者分红,市场美誉度进一步改善,市值进一步上升,股票涨到20块钱,再发行第三个5000万股,融回来越来越多的钱。这样把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捆绑到一起去,这个安排可改变中国上市公司圈钱的一些特征。

第三,现在的股市涨价有没有它合适的理由?我们分别看这三个渠道。第一个渠道,资产收益率的情况。股票的资产收益率肯定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现在肯定不是好的,资产收益率当前对股票价格上涨的贡献近乎为零。第二,股票价格被重新评估以后净值增加的这种情况有没有呢?有。农村产权改革,是建立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上的企业,肯定价值要被重估。这是第一类。第二类,国有企业。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样的资产在国有企业使用是一个效率,在民营企业是另外一个效率,资产的价格肯定也不一样,所以资产价格也存在被重估的可能。第三,产权交易。下一步国家要建立各种各样的产权交易市场,现在看似企业不太值钱的产权都会变得很值钱。第四,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最核心的一个战略就是知识产权的硬化。知识产权未来将成为一个硬的财产权,硬到什么程度?知识产权可以到银行进行抵押,直接质押贷款。保险公司直接为知识产权提供保险。将来最值钱的产权就是知识产权。

在当前改革条件下,供求情况怎么样?一个是资金流入多少,一个是新发的股票增发了多少。从现状来看,一个点大约代表25亿到30亿的资金,1000个点大约代表2.5万亿到3万亿的资金。我给大家算一个数,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央行2014年年底释放的6万亿。因为6万亿的资金不可能一下子都释放出来,假设一季度大约释放了4万亿,还有2万亿在滚动当中,还没有滚动出来,再加上一季度的M2的正常增长,3万亿,大约也就是7万亿左右的资金。7万亿左右的资金贷给实体经济贷了多少?3.68万亿,我们按照4万亿来算,7万亿减去4万亿,大约还有3万亿的资金。这3万亿的资金进入到现有的股票市场,按照正常的道理,如果不增发新股,把股票再拉升1000个点,应该也有支撑的。但是这个点,供求关系是变化的,变化是急剧的。在这种情况下,名义上可以拉升1000个点,但是到了拐点的时候,谁知道市场的心理承受力有多强,也许没到这个拐点的时候,可能市场就表现为波动的情况。所以在这个时期,5000点可不可期?可期。但是这个时期一定要比4000点以前的波动大得多。5000点以后,如果没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实体经济也就是第一条渠道也没有复苏,5000点以后基本上就是个股时代了。哪支个股好?大盘总体来讲,除非就是大规模的泡沫累加了,或者是央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比如说像2009年那样,一年增发十几万亿的钱,那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因为供求关系还在拉动它上涨。否则的话,没有新增的货币,没有新增的改革,实体经济没有复苏的情况下,5000点前后大家千万千万要注意风险。

王扬根据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吴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