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2016-11-25孙瑜

东方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新与发展自主环境保护

孙瑜

摘要:人,能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会创造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如今的幼儿是21世纪的新人,初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3—6岁是人一生发展的关建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关心生活、创造生活、学会生活,为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回收与利用;自主;创新与发展

什么是资源回收?

在网页上搜索“资源回收”,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资源回收是以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正在成为全球潮流。是的,将身边本来要废弃的材料变成可被循环利用的物资,减少垃圾的制造以及原料的消耗,以此来实现废物资源化,通俗的来说就是“废物利用”,这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潮流。

为什么要利用回收的资源?

上面说到,资源回收可以让物资不断循环利用,既然资源能够永远循环利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通过我园开展的“资源回收与利用”这一主题,我体会到,资源回收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身体力行”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将以我班为例,展示一下我班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一、前期准备

(一)环保意识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娇生惯养的他们自私、任性,对环保的意识非常薄弱。在让他们对资源有效利用有一定认识之前,我们必须培养他们对环保的意识。在每天饭后散步时,我常常带幼儿去探索屋、发现室。好奇的幼儿就能发现在屋里分类了许多“废物”,这就引起了他们的讨论。“这是老师的仓库,放了一些垃圾。”、“不是的,老师把这些罐子放在这里肯定有用,这不是垃圾。”、“这都是我们喝完的奶粉罐,你没看见门口的机器人就是老师用奶粉罐做出来的吗?”……对于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从不打断,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便明白了废旧物品的可利用性,了解了一些资源是可以再次回收的,这很好的为下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孩子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热度丝毫不减,对于他们能发现教室里也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我表示很欣慰,有的孩子甚至自发的想把家里的“资源”带到学校里来。放学时第一件事就是问妈妈,家里有没有用剩下不需要的“垃圾”,家长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在第二天每个人都拎着一大包来园,不断地跟我说着孩子回家翻箱倒柜的事。

(三)幼儿创建“资源角”

面对孩子带来的东西放满了半个教室,他们发现了我的苦恼,游戏时间里都有很多人蹲着,自发的像探索屋里一样,开始分类了。“大、中、小”“塑料、纸类、金属类”“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为了有效的保留孩子们的成果,我在教室里整理出了一片空地,这就是孩子们嘴里说的“资源角”。

二、活动开展

(一)美术活动

既然资源回收了,就要有效的利用,在我们班里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美术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地体现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目标和要求,其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自从有了“资源角”,每次美术活动的材料几乎都从由那提供了。中班的幼儿正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绘画基础,他们创作的目的性也在逐渐增强增强。因此,在每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我在一定范围内不限制他们的取用,希望他们能用有效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想象力。

(二)环境创设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同追求。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把创设环境的细节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充分的利用了“资源角”的有效资源。在环境创设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在环境与幼儿的积极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创设更宽松、自由、有效的氛围。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成为了主体,他们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启发模仿,形成了一个学习团体,使得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资源利用的延伸与创新

(一)自然资源与社区资源结合,强强联手。

除了教室内的“资源角”,我还对园外的资源做了调查。我园处于市中心,出门就是一条批彩戴霞的谷渎港,项目课程“美丽的谷渎港”就应运而生了。“春之韵”文化节也是我园的品牌之一,今年我们走出了幼儿园,和春天相约,来到了草长莺飞的沙洲湖,孩子们写生、摄影、画长卷画,一起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丰富资源,享受美好。

(二)多方合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我们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发现,本班的家长素质较高,许多家长对教育孩子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有着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愿望及能力,所以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

1.家长进课堂

“肖子涵妈妈,这朵花应该插在哪里会好看呢?”、“秦若涵妈妈,牙医的那么多工具都是有什么用啊?”、“唐昕然爸爸,你在银行每天都是用这个点钞机点钱的吗?”、“陆芝伊妈妈,你做的蛋挞真好吃!”……

“家长进课堂”是我班尝试的家长参与保教工作的一个研究内容。家长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而当问起孩子们父母的工作时他们却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借此机会,邀请了不同工作的不同家长进课堂,和孩子们聊聊自己的工作,给孩子和不同的长辈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活动开展了有一个学期,我们前前后后邀请了数十名家长进课堂,孩子们对此的反响很热烈,家长们的积极性也很大,每月孩子们都期待着谁的爸爸妈妈会悄悄的来,会带我们认识什么新奇的本领。

2.故事妈妈、科学爸爸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讲故事方面很感兴趣,平时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的孩子对科学实验很有一套,父母则通过电视、亲子实验、参观科技馆等方式与孩子一起动手操作。因此我们通过了解家长的能力及想法,邀请了一些家长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通过“故事妈妈”“科学爸爸”的形式,和更多的孩子分享的故事,分享有趣的实验,邀请他们的加入。

(三)教玩具——将有效资源发挥到极致

我根据“资源角”中用到的PVC管,利用长短、粗细、软硬等不同的管子制作了“管子历险记”这一创意教玩具。它是由管子构建的大型立方体,充分运用立方体五个版面的特征设计而成的多样化的关于“管子”的益智类教玩具。同时,每个版面都提供了相应的材料“百宝箱”,“百宝箱”的装饰都是由幼儿亲手绘制,并且在每个“百宝箱”上用吸管制作了与版面颜色相对应的小彩旗,方便幼儿的整理与分类,将教室内有限有效的资源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资源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身边的废品,大自然、社区活动室、家庭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园本着“保护环境”的想法,创建了“资源角”,再从“资源角”出发,发现了身边更多的资源,将他们有效的回收利用,希望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就像开头所说,从保护环境做起,还孩子一个明媚的蓝天,让大自然再给予我们更广阔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杭梅.幼儿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92

[2]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2:36

猜你喜欢

创新与发展自主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传承民族文化,教学“真”的美术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