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我的江河水》的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2016-11-25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全曲思思歌者

张 黎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歌曲《我的江河水》的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张 黎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歌曲《我的江河水》旋律凄美大气、抒情流畅,音乐主题鲜明,意蕴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声乐作品。文章以作品结构为理论支撑点,分析不同演唱版本,在遵循作品应有的技术基础与情感基调的同时,歌者又根据自身优势和理解,进行的二度创作,希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比较,在更深理解作品的同时,也更深入的懂得如何理解歌者的二度创作问题。

我的江河水;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一、歌曲介绍

此曲《我的江河水》由我国著名词作家付林填词,平远、雷雨作曲,杨希霖配伴奏。这首歌曲借鉴了民间乐曲《江河水》,《江河水》原是一首流传于东部地区的民间乐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双管独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后流传更为广泛。此后又有李直心、传永填词编曲为一首叙事性声乐作品。所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样带有描述性的音乐,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样带有叙述特点的音乐,而它完全是宣泄性的。《江河水》无论是器乐曲,还是声乐作品都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词曲作家从《江河水》中获得相同意义上的一种情感,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述一个女子千里寻夫,在路上遇到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绝,来到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失声痛哭,似乎那滔滔的江河水就是他倾泻不止的眼泪。将孟姜女那掩抑不住的悲愤和绝望后的心境转换成对大自然的表达,这也是词曲作家的点题之处,以一个女性的角度向世人倾诉与召唤,从另一个高度提出人类社会生存环境遭受破坏继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二、《我的江河水》的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我的江河水》作为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是各类大型比赛的必唱选曲。同是一首歌,歌唱演员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歌唱处理来诠释了这首歌曲,当然会有不同的韵味。常思思、龚爽是我国优秀的歌唱演员,我认为她们演唱的版本比较有代表性。当然,演唱者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两者没有可比性,这里仅从歌曲本身出发抱着学习和借鉴的态度来将两人的演唱作一比较。

常思思,青年花腔女高音,她所演唱的《我的江河水》,将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唱法进行较大程度的融合运用,其特点:音色饱满优美,富于变化;音区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宏大,气声一致。高音爆发力和明亮的声音色彩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特质,高音与中音的衔接处自然,强大的气息稳稳地推动着声音的流动,她那具有炫技色彩的华丽花腔也为此歌增添了色彩,给予歌曲更深层次的内涵。

龚爽,中国民族唱法青年女歌手,空政文工团独唱演员。她演唱的《我的江河水》其特点:借鉴了美声唱法,更全面的运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使其整首歌曲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语言生动,感情质朴而蕴含深意。下面,我以音乐作品结构为基础,对于两位歌者在歌曲技术与情感处理上,做比较分析,力求在分析的过程不仅体现出由于作品曲式结构所奠定的歌曲基本情感以及技术上的演唱特点,以及在遵循作品的同时,两位歌者又依据自身优势,对歌曲所作的技术和情感上处理的不同,而给欣赏者带来的审美区别,这里不仅仅是听觉区别,更有着对于歌曲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一)歌曲A段比较分析

A段为a4+b4+a4+c4的收拢性复乐段,两个乐段头同尾异,旋律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调式风格。作品主题为起承转合四句,采用色彩暗淡的羽调式,速度缓慢,近似哭泣。从作品结构上便要求歌者陈述一个事实,讲述孟姜女回想与万喜良相约前后的心境,再上升到大自然被破坏前后的对比。龚爽采用了较慢的速度演唱,倾诉更强烈;常思思采用了相对中速稍快的速度。前者的感情伏笔似乎更细腻柔婉,后者更加开门见山,直诉衷肠。“月如弓,月如钩,……一江秋水尽是愁。”诗意般的歌词,前后对仗,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其表现力。根据歌者的喜好,可以是细腻柔婉的倾诉,也可以是直诉性的表达,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前者比较符合诗词的意境。

(二)歌曲B段的比较分析

B段首句为对比中句,音乐始于低音,如泣如诉。伴奏一开始便以减七和弦出现,表现紧张、不安,预示着事情的发生。常思思在表现此段时,第一个字“桃”一出声便紧扣主题,她的音色浑厚些,力度表现更强,似乎不安的状态更加强烈,作出了对比的情绪。龚爽演唱此句时,与A段最后的“愁”连接甚紧密,似乎在“愁”上以唱出了下句的现实。歌词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桃花比作人的容貌,尽失红颜美貌;把杜鹃比作人们无处生存而哭泣啼血,两个歌者在歌唱时既体现了技术上的稳,更把握了音乐形象的生动性,使其有血有肉。可以是万物对孟姜女遭遇的身同感受,更是将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体会遭受破坏后的的强烈痛苦之情,深深地传达给人类社会,从而呼唤环保这一主题。

谱例1:

第三句开始旋律突发扬起,向上冲击,加强无比悲愤的情绪,一音一顿,犹如声声重锤,时而幽咽,时而倾诉,时而低吟,既有对亡人的追思,又有对已逝美好时光的回忆、柔情、激昂、悲怆、淋漓尽致,回肠欲断。B段是全曲最出彩,表现力最强的地方,也是情感、力度、气息运用等的难点。

谱例2:

这句要求歌者对歌唱气息的控制,在情感上作推动性发展。龚爽与常思思在演唱此句时都具有这样的能力,体现了发问式的语感。她们同时在“谁为爱情”后作了换气处理,似乎在表达世间种种的担忧。我设想,如果中间不换气,将“谁为爱情,谁为江山”一气呵成,是否更具推动力,更需解决呢?

全曲的高潮部分是f4+f’7的非严格并行的两句式,每句都以高音下行级进进行,呼应上句的问答,伴奏织体加厚,右手八度级进进行,左手作分解进行,使得旋律有较大幅度的起落,将全曲推向高潮,是世人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呼唤式的回答与总结。常思思与龚爽在演唱时都抓住了全曲的高潮,但却有着不同的音乐处理。在力度上,前者的重音使用得较多,让节拍的强音部分更加突出,似乎更表明了一种决心,是一种深深的思念,亦或是对环保的强大决心。后者运用渐了大线条的强渐弱较,在唱“天地为大人为本”后马上弱唱了“邀你邀我”继而再渐强,“有为无为大自然,誓为爱情为江山”同样由强到弱,由弱到强的处理,使得音乐线条起伏缠绵,情感更加丰富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两个字“清流”的地方,“清”字以一个弱音起,再渐强到结尾,使听众在听觉上有一种意想不到却又将情感推向高潮的感受,非常巧妙。

(三)歌曲再现A段比较分析

本段是一个再现乐段,词曲再现A段与B段的部分材料,并使再现部的结构相应扩充,包括14小节的尾声,以“啊”词进行抒发,进一步肯定和巩固了主导乐思在乐曲中的主导地位,展示出补充结构中为辅助总体平衡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尾声部分,龚爽以稳定而富有感情的高音展示了民族唱法的开拓性;常思思则展示了她那具有爆发力的高音及华丽的花腔,结合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后口腔充分打开,使高音区的跳动更富有弹性,为全曲增色不少。而这一部分也是全曲技术的难点,此处达到了最高音,小字二组的#C,除了花腔部分的 灵动性,还要求高音的持久稳定,这在我们选择歌曲时需要值得注意的。

三、结论

一般声乐作品,所具有的结构、调性、节奏等相关曲式问题,是作曲者给予作品的基本情感底色,基本技术要求,而歌者在这样的范围内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二度创作,能表达或者是更深刻的传递出它们,是衡量一位歌者技术能力和情感感染力的“试金石”。文学中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音乐也是如此,不过,这里有一个作曲家的审美表达在里面,对于二度创作的表演者来说,这在常规情况下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情感或技术的升华,也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观,但是不管如何,都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在这里,一是作曲家的审美表达,二是歌者的审美表达。最后希望通过本文这样浅略的分析,能对于在不同版本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判断上,提供一些参考。

[1]高佳佳,赵冬梅著.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霍力,李静玉,金城著.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N].辽宁出版社,2008.

[3]王艺,胡志平.双管曲《江河水》与二胡曲《江河水》——兼谈改编与移植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9,(01).

[4]杨久盛.《江河水》一曲的由来和发展[J].人民音乐,1981,(02).

[5]舒怡.声乐曲《江河水》音乐及演唱分析[J].歌海,2009,(05).

[6]孟锦慧,杨霖希.中国声乐曲选2[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全曲思思歌者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陆思思作品
田思思作品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歌者和履痕
The Exploration of Group Work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ist and news media
黑暗中的歌者——试析《寻找小糖人》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