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宝华:传承滇剧谋发展

2016-11-25胡耀池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宝华云南省艺术

◎胡耀池

莫宝华:传承滇剧谋发展

◎胡耀池

艺苑评谭

主持人语:戏剧、音乐、摄影、书画、雕塑、节日文化,本期艺术评论内容丰富多彩。张仲夏评述了《云南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中的多件雕塑作品,取材于红军长征过云南史实,以全新的雕塑形式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云南重大历史题材雕塑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莫宝华作为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彭国珍的弟子,几十年来,她以舞台演出、课堂教学、电台演唱、录制盒式音带等方式,出色地传承滇剧(彭国珍派)艺术。她的艺术成就和经验,值得当今滇剧青年演员借鉴。罗金和评述说,杨继培摄影的剑川诸多著名风物,既展示了摄影艺术之美,又为剑川儿女留下了珍贵的乡愁记忆,还为前往剑川旅游的远方客人提供了一幅人文版图。刘红据详实的史料,评述了傣族、泰族泼水节传说的相同与差异及其原因。这篇文章可视为中泰两国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是跨越时空的民族文化史论研究的一篇佳作。(胡耀池)

滇剧是形成于清道光年间,由丝弦、胡琴和襄阳三大声腔组成的古老剧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中华戏曲文化之林。传承和发展滇剧,让滇剧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滇剧演职员们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从莫宝华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代演员传承滇剧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莫宝华的艺术人生是从唱歌起步的。她于1941年6月出生,云南昆明人。1958年考入昆明铁路局职工学校,提前毕业分配到铁路南站任检票员。因喜爱唱歌,领导机关将她调入昆明铁路局文工团任演员。1960年5月随团赴北京参加全国职工文艺会演,由她演唱白族大本曲《大理早,大理好!》会演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演职员,受到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几十年来,莫宝华一直珍藏着这幅最宝贵的合影照片。

从前辈滇剧表演艺术家彭国珍手上接过接力棒来传承滇剧,是莫宝华艺术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云南省滇剧院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必须在三年之内改变滇剧面貌的指示,加强编剧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参加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回到昆明不久,莫宝华从昆明铁路局调到云南省滇剧院工作。1961年,时任云南省文化局副局长杨明、云南省滇剧院副院长杨桐安排莫宝华拜彭国珍为师,专攻小生行当。当彭国珍演出小生戏时,莫宝华就在场专心观摩,学习师傅的精湛演技。几年间,彭国珍陆续教莫宝华《王魁》《吊潇湘》《借亲配》《荷花配》《博望坡》《八郎回营》等剧目。结合所教剧目,在发声、行腔、吐字、练腿、

跑圆场、走台步、眼神和水袖的运用等方面都对莫宝华作了精心指导。当讲解滇剧声腔时,彭国珍还将她多年艺术实践总结出来的“紧唱慢板,稳唱快板,散板不拖唱”等演唱经验传授给莫宝华。从而,莫宝华深得彭(国珍)派艺术的真传。她是我省向彭国珍学习小生行当的第一位女性。

在云南省滇剧院任演员期间,莫宝华演出的第一个戏是滇剧表演艺术家碧金玉教她的滇剧《春秋配》在剧中饰小生李花。为了演好这出戏,她还将滇剧表演艺术家筱兰春教她的表演技艺融入其中。这出戏在艺术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公演期间,时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马继孔曾出席观看,并对莫宝华作了热情鼓励。此后,莫宝华陆续扮演了诸如《宝玉听琴》中的贾宝玉、《碧玉簪》中的王玉林、《三打王英》中的王英、《二龙山》中的王英、《庵堂认母》中的许元仔、《借亲配》中的李春林、《山伯访友》中的梁山伯等角色,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1966年初,响应中共云南省委发出的支援边疆的号召,莫宝华从云南省滇剧院调到临沧地区滇剧团工作。在临沧二十年,经常到临沧内外基层单位演出。有一次在大理连演18天,每天演出两场。在为基层群众服务过程中,莫宝华除了演滇剧以外,还要唱歌、跳舞、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演员。1985年,莫宝华调到云南省文艺学校滇剧科担任唱腔课、排练课教学工作。她曾教过的李伟、江萍、刘敏等学生毕业后成为省滇剧院业务骨干。

几十年的演艺生涯,除了舞台演出以外,莫宝华还参加其它形式的演出、演唱活动。1980年5月,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莫宝华演唱的滇剧《吊潇湘》、《宝玉听琴》、《二龙山》、《荷花配》等选段。这得益于彭国珍老师的教诲。在彭国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刻苦学习和不断的艺术实践,莫宝华逐渐学到了彭国珍老师的演唱技巧,在运用唱腔表达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能达到彭国珍演唱的韵味。当彭国珍偶然收听到电台播出的这些唱段时,还以为是她自己唱的呢。这在梨园留下了一段佳话。1984年春节期间,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迎春广播联欢会》,莫宝华专程从临沧到昆明参加了这一盛会。1987年3月下旬,莫宝华应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中心邀请,再次参加录制滇剧优秀传统剧目。1988年7月初,莫宝华作为省艺校教师,应邀参加由云南省滇剧院主办的“滇曲新声音乐舞蹈晚会”演出。

莫宝华艺术人生的一大亮点是通过录制盒式带,拓宽了滇剧传播的范围和渠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经彭国珍老师亲自指点,由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云南省第一盒滇剧立体声盒式带《莫宝华滇剧唱腔选》,后来由中国录音录像公司湖北分公司出版。里面有滇剧《吊潇湘》《山伯访友》《拾玉镯》《二龙山》《宝玉听琴》《槐荫别》《黛玉葬花》《博望坡》《打龙袍》等12个唱段。莫宝华的演唱,嗓音清亮,音域宽阔, 吐字清楚, 潇洒自如,韵味醇厚,具有她鲜明的演唱特色。这盒滇剧立体声带陆续在昆明所属县(区)出售数万盒。此外,莫宝华还独立或与人合作录制的滇剧磁带有《罗成叫关》《马房放葵》《演出选场专辑》《碧玉簪》《大斩子》《三打王英》《宝玉听琴》《二龙山》《三娘教子》《二度梅》《庵堂认母》等,均已出版发行。2011年10月,云南省滇剧院录制的滇剧艺术数据库·莫宝华选辑,也是一份宝贵的滇剧声腔艺术资料。

莫宝华的艺术业绩备受媒体关注和重视。例如,《云南日报》“社会与青年”明星档案曾以图文形式介绍了莫宝华。由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小戏报》于1986年1月相继刊登了冯德刚题为《金声玉振滇味浓——听莫宝华滇剧唱段选盒式音带有感》和钟鸣题为《承先继后 开拓前进——记优秀滇剧中年演员莫宝华》两篇文章。

时代呼唤滇剧的繁荣和发展。在目前滇剧处于低迷的情况下,为了传承滇剧,莫宝华于2013年毅然将她的孙女吴骄罗洁送到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六年制滇剧表演专业就读,学青衣闺门旦。让滇剧代代相传。曾听过吴骄罗洁演唱滇剧《杜十娘》选段(丝弦腔)的云南省戏剧家协会负责人李红梅说:“唱得好,还真有点莫宝华的遗传基因呢。”

当笔者采访莫宝华时,询问她:“传承滇剧,您对现在的滇剧青年演员有何希望?”她回答说:“滇剧名家彭(国珍)、碧(金玉)、周(惠侬)、万(象贞)、戚(少斌)的演唱,青年演员要多听、多学、多练。滇剧有继承才有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杨 林

猜你喜欢

宝华云南省艺术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做你梦想中的影院 上海泰宝华庭7.2.2影音室
纸的艺术
宝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