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话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优质护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11-24禹小丽邓伟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阻塞性出院电话

禹小丽,邓伟明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800)

护理医学

电话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优质护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禹小丽,邓伟明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800)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优质护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过诊治并符合出院标准的COP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出院后,仅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12个月后统计所有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对于加快COPD患者肺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电话随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优质护理体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1]。COPD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致死率很高,难以根治。该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粘液分泌增加、呼吸困难或伴有偶然喘息。因进行性呼气流量减少,患者极容易出现肺过度充气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呼吸。COPD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成本高。而疾病的反复性使很多患者需要反复住院,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以及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电话随访护理方式是医院护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患者出院后也能得到相关疾病的日常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为探讨电话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优质护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我中心针对COPD患者采用电话随访进行跟踪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中心首先将此次研究方案报送中心医疗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均签署自愿书,保证此次研究数据资料是所有参与者真实意愿的表现。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来我中心治疗,并经过严格检查、评估后,符合出院标准并办理出院手续的COP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6.23±6.48岁;病程为5-11年,平均病程6.78±1.02年;所有患者均为首次住院治疗,住院时间11-15天,平均住院时间13.46±0.94天;有吸烟史的患者有19例。对照组45例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7.14±5.89岁;病程5-10年,平均病程6.13±0.94年;所有患者均为首次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为10-15天,平均住院时间12.88±1.36天;有吸烟史患者18例。入院治疗前,经严格检查,各项身体指标符合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值流速),由多名专家一致诊断确定为COPD,并批准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和相同的优质护理方法。出院前经过各项身体指标检查,由两名以上专家确定符合出院标准,并批准出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有吸烟史人数、住院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方法、出院时身体指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不采用电话随访,对观察组采用电话随访,12个月后统计并比较所有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具体如下:

1.2.1建立COPD患者个案管理护理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年龄、住址、居住环境、家庭情况、电话、发病史等个人相关信息,并对观察组中每位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住院时采用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电话随访人员和主治医生针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讨论和备案,便于之后的电话随访工作的有效开展[3]。

1.2.2患者分组及护理人员选择:出院后,将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9小组,每组5人,每组配备1名有相关电话随访护理经验,并具备较强的COPD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护师以上),随访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随访护理专业敏感性、熟练的沟通技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全面的护理知识储备,能与患者建立友谊,便于长期电话随访工作的开展。

1.2.3电话随访方法:从患者出院后一周内开始,由于患者年龄均在六十岁左右,基本上都赋闲在家,为避免影响患者正常作息,随访时间选为早上9-11点,每次随访时间为15-30分钟[4]。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一次上门访问。通过电话访问,对患者目前的病情恢复以及用药状况进行访问,确保患者可以掌握出院后正确的用药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COPD的医学知识,了解该病的致病原因和并发症,帮助患者有效避免诱发因素和预防并发症。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1.3评价指标 患者出院12个月以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和肺功能评估。首先,对患者进行肺功能评估,以此衡量两组护理模式对病情恢复状况的影响。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值流速(PEF),测定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5]。其次,以SGRQ评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和疾病影响三个维度,得分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高[6]。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评分以及疾病影响、呼吸受限、疾病状况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在刚入院时,两组患者FEV1和PEF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而经过12个月的电话随访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期12个月结束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调查维度分为疾病影响、呼吸受限以及疾病状况三个维度,两组患者的具体得分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45)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45)

?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n=4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n=45)

?

3 讨论

COPD是一种高致死性疾病,据WTO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在全球致死性疾病中高居第4位。预计到2020年,COPD将居全球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在我国,40岁以上的COPD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8.2%,目前我国已有4000多万人罹患,平均每年有超过100万人致死,同时有约500至1000万人因此病致残,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发展,COPD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7]。因此,帮助患者掌握必要的疾病相关知识,有效避免致病因素,预防并发症,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自我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是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国外,采用电话随访或网上随访的方式是常用的随访方法;而在国内,这种方式还未普遍开展,尤其是网上随访和健康教育。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医院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很多不会使用网络或使用不熟练,还有由于身体原因和其它原因无法使用网络。而电话随访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因为现在手机应用极为普遍,患者可以很方便地随时接听电话,这为电话随访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电话随访能够完善优质护理体系建设,形成更完备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护理体验[8]。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身体恢复情况,指导患者用药,帮助患者了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疾病预防意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9]。

本研究通过对90例COPD患者采取不同的出院护理方式比较得出,采取电话随访和未采取电话随访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入院时,两组患者在FEV1和PEF评分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而经过12个月的电话随访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电话随访,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电话随访对于帮助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优质护理体系中起到了为出院患者提供方便的护理指导作用。这一方面,加速了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医患沟通,对疾病后期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1]彭少容.持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3(3):26-27.

[2]尹琼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7):113-114.

[3]吴娜.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2):273-274.

[4]袁湘钰.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性情感及自觉健康行为影响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2(1):1-4.

[5]王利梅.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5):206-207.

[6]杨阳,田小京.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出院后随访干预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9):139-140,142.

[7]吴琼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7(11):141-142.

[8]李嘉仪,王梅,段鸿露,等.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8(3):12-15.

[9]陕海丽,王妮娜,支楠,等.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0(5):74-76.

R473.5

B

1004-6879(2016)01-038-03

2015-05-30)

猜你喜欢

阻塞性出院电话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张 晖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夜半电话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电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