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木隆裕:坚持手作,永远不能改变,没有秘诀

2016-11-23

环球慈善 2016年8期
关键词:手作手工爷爷

41岁的八木隆裕日前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有人觉得他是时尚圈来的。当他拿出百年铁槌制作茶筒时,众人大跌眼镜,他竟然是位资深匠人。

他是日本开化堂第六代传人。日本京都开化堂创立于明治8年,是一家手作茶筒百年老铺。算起来,八木隆裕家世世代代做茶筒,已做了足足141年。

在这个机械化几乎代替一切的年代,很多手作行业每况愈下,但八木隆裕的家族茶筒生意没有收缩,反而迎来100多年来最赚钱的时候,有什么秘诀?

没有秘诀,八木隆裕说,成功来自于坚持手作,这是宗旨,永远不能改变。他说,“现在人们大多认为物质上的丰富比精神丰富更重要,但未来会慢慢反过来,改变人们的消费心理。今后,人们会对能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东西更加青睐”。

手作工具用了100多年

说到茶筒,每个人家里都有几个,纸制的、木制的、塑料的……在讲究效率、廉价至上的时代,茶筒已成为用过即丢的消耗品。但开化堂的茶筒,丢了不只让你肉疼,坏了你可能还舍不得扔,要上门修。

在方所,八木隆裕说这不是说笑,“经常有人带着祖父那个年代买来的茶罐来开化堂修理,那是我们最骄傲的时刻”。

看着闪着金色光泽、平整无痕的铜制茶筒,你就知道开化堂的茶筒已经不仅仅是茶筒,而更像是艺术品。八木隆裕拿出爷爷敲打了50年的槌子,现场示范如何制作手工茶筒。据说开化堂创业时使用的模具一直传承到今天,有些甚至经过100多年也依然在使用。

别看一个小小的茶筒,从材料到成品有130~140道全手工工序,从开化堂第一代堂主开始便已基本定型。八木隆裕说,开化堂的茶筒乍看是笔直的,摸一摸,却会发现与盖子结合部分的罐身做成了弧线形,并微妙地鼓起,这样一来盖子和罐体之间就没有了间隙,密封性因此变得更好。盖子盖上后,它就会顺滑地借由重力慢慢下沉,直至完全密封。开化堂总是擅长在诸如此类不易被注意到的细节处下苦功。

日前在广州方所的讲座中,八木隆裕还展示了一张日本科研学者在他工作时所进行的脑电波检测图片。检测结果显示,八木隆裕在工作时,大脑的集中度一直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状态。

“做茶筒可以让大脑的集中度一直维持很高,手作中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精神,这种无法言说的精神十分重要。它已经在开化堂传承了100多年,而我要做的就是,再过100年,也要让它继续流传下去。”八木隆裕说,他一天可以做10个左右这样的茶筒,一个茶筒可以用100年。

开化堂曾差点关门大吉

对于手工作坊来说,要经历141年的风雨不容易。八木隆裕承认,他们家曾经萌生过关掉开化堂,父亲说做到他这一代就不要做了。因为当时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代,茶筒销量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不仅是他父亲那一代经营困难,到他爷爷那一辈,开化堂日子也不好过。八木隆裕说,刚开始爷爷只是手工制作茶筒卖,但后来为了生存,也兼卖药。

茶筒铺生存维艰,是因为受到工业时代的冲击。八木隆裕感慨,当时很多机械做的茶筒都比较便宜,但爷爷手工做的茶筒比当时机械做的茶筒要贵100倍。

茶筒定价贵又不好卖,但开化堂却从没想过也用机械做茶筒。八木隆裕说,“我爷爷觉得用机械做的东西不好。那时,日本有很多外来的东西,大家都认为很便宜,也很时尚,但他们不知道真正好的东西是怎么样的。但我爷爷知道手工做的才是好东西,才比较有价值”。

偷师学制茶筒,十年才出师

从爷爷那一代开始,铺子已经生存维艰。

“我爷爷比较高明,他一点点教给我爸爸,而不是一下子强求我父亲来继承。我爸爸当时想当职业棒球运动员。高中时,每次放学回家,如果要去练习打棒球,都要先完成爷爷分给他的一部分做茶筒的工作。这样慢慢积累下来,我爸爸就学会了做茶筒的全套技艺,可以出师了。”八木隆裕回忆。

“到了我爷爷把铺子传给我爸爸的时候,茶筒生意转好。当时和我们合作的几家茶叶商跟我们说:‘只要专心做你的茶筒,保持你的高品质,我们都会帮你消化掉。”他说,虽然父亲继承了开化堂,但由于茶筒的销量不算好,他不打算再让儿子学。“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当时一直跟我们合作的茶叶店中,突然间有一家不合作了,收入当时减少了1/3,父亲就叫我不要做了。”八木隆裕回忆。

“我父亲当时不喜欢我做茶筒,不教我,我就看着父亲做,偷偷学。”八木隆裕凭着自己的兴趣偷师,断断续续学了十年才出师。

八木隆裕还偷师一位老师傅,“那个老师傅教我非常认真。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教别人学,教会之后可能就跑了,自立门户。但他觉得我是继承人,是不可能跑的,所以老师傅教我很认真,也比较严肃。”

由于父亲起初不让他继承开化堂,八木隆裕1997年大学毕业后,在京都的一家免税店工作,“当时那家免税店也卖我们家的茶筒,我在那家店做销售。”

在免税店工作时,“有个美国游客买了我们家的茶筒,我当时很好奇他们买来干什么,他们说买来装吃的。那时我就想原来海外也有一些市场,想着是不是也可以将茶筒卖到海外去。”八木隆裕随后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父亲。

但一开始他父亲并不认同他的想法,八木隆裕说,他父亲一直认为只有日本人才会喜欢这个茶筒。

顺应时代,产品卖到13个国家

2000年,八木隆裕决定回去继承开化堂,寻思把家族生意做到海外。但由于海外扩展的成本太高,开化堂一直在观望。

2001年是个契机,“有对日本夫妇要到美国开小店,想要在店里放一些有日本文化色彩的东西,所以买了我们的茶筒。后来,有个英国茶叶商在这对日本夫妇的小店看到我们的茶筒,邀请我到英国做活动,也买我们的茶筒,这才慢慢开拓了我们的海外市场。”八木隆裕说。

目前,开化堂茶筒销售到全球13个国家。八木隆裕自豪地说,以前只限于在日本销售的铜质茶筒,现在扩展了海外市场,目前是开化堂141年来生意最好的时候。

开化堂依然是小作坊,但员工已经从只有两三个人,变成20个人,其中有10个师傅,还有人负责海外销售。

到底是什么让开化堂的茶筒经历141年还能传承下来?八木隆裕认为,每一代人做的都是最适合那个时代的选择。要顺应时代,做一些改变,但有一个宗旨是不能变的,就是要坚持手工制作。

但他也对做这行的手工艺人表示了担忧,“以前的老艺人比较能够忍耐、坚持,学一门手艺就要几年。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放弃,没有以前那么坚韧,学一两年就认为自己很厉害,沉不下心”。

【关于开化堂】

开化堂茶筒近千元一个

日本维新开国后不久的明治8年(1875年),文明开化时期的新潮物之一就是来自英国的“錻力”(马口铁)。当时,在铁表面镀锡的“錻力”是时髦的舶来材料。江户时代一般用锡制的茶筒或陶壶储存茶叶,开化堂初代掌门人清辅萌生了用“錻力”这种新型材料做茶筒的想法,遂创立开化堂。

“开化堂的茶筒,正是以其气密性极其优秀才被众多茶叶铺认可。”开化堂第六代传人八木隆裕介绍。据介绍,目前开化堂茶筒就算是在日本,售价也算相当贵。日本机械做的茶筒一个一般80日元,开化堂做的茶筒一个大概是15000日元(约950元人民币)。

行销海外的开化堂茶筒有大批名人拥趸。好莱坞明星格温妮丝·帕特洛就曾为开化堂茶筒拍下写真并在博客上介绍;在伦敦时,007电影的制片人曾购买了二三十个作为自用礼品。本刊整理自《南方都市报》

猜你喜欢

手作手工爷爷
手作之美:术到极致 几近于道
冬爷爷
站着吃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爷爷说
龙舟手作记忆
手工DIY
贵州最美乡村——陇脚村·手作之美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