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晋中社火节民俗故事的动画剧本改编

2016-11-23李江

戏剧之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李江

【摘 要】晋中社火节作为晋中市的文化品牌形象之一,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它的设立与发展也走在全省诸多民俗文化品牌的前列。依托晋中社火节这一优质平台,充分发掘民间社火故事的丰富资源,可以改编出一系列以晋中社火民俗为核心的剧本,可使晋中社火节这一文化品牌变得更加立体。但在改编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晋中社火节的品牌整体形象与传播策略,而且还要考虑其为晋中社火民俗活动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因此在剧本改编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慎之又慎,使其成为晋中社火节品牌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晋中社火节;民俗文化;动画剧本改编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51-02

社火,亦称“射虎”,又称“耍社火”、“闹红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的宗教活动。①“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②社火活动正是将火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逐步演化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它寄托着人们对未来一年生活诸事顺意的美好期盼。正是这种期盼,使社火活动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也使社火文化成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晋中社火与社火中的民俗活动

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却不是一个文化强省,它有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亟待开发。晋中市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将本地区的春节社火活动作为当地的重要文化品牌进行打造。它将各个县区村落、社区街道自发组织的社火展演活动,从时间、场地以及展现内容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形成时间周期固定化,视觉元素统一化,社火活动系列化的晋中社火节。晋中社火节作为晋中市的文化品牌形象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使之走在全省诸多民俗文化品牌的前列。

在晋中一带的春节社火活动中,除了与中国传统春节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大致相同外,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地方性活动。例如,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用煤块、土坯、干柴来“垒旺火”,又叫做“棒槌火”“绣球塔塔火”。有些地方还要让孩子拿着馒头到旺火上烤着吃,企盼一年不生病。又如,正月初五将家中的破旧杂物收集后拿到野外焚烧,并备以贡品烧香磕头,名曰“送穷”。又如到了正月十六这天,在南庄要摆设“架火”。架火要将十二张桌子逐次叠高,制作成塔式。垒十二层高代表着常年十二个月,如遇闰月则垒十三层高,寓意月月红火高升。整个架火用多种彩色的纸张进行装饰,离地高达十余米,其造型好似楼阁或古塔。塔基装饰人物山水,塔身花炮成串,塔顶则旌旗飘扬。还有很多社火节目与表演形式,更是不胜枚举。

正如前文所述,社火活动本身是一种源自于人们对于火的崇拜,进而延伸到对火的内涵意义以及对未来红火生活期盼的祈福活动。同时,社火的节目表演自由不羁、形式热情奔放,无论在何种场合进行表演,都突出了一个“闹”字。“闹”不仅代表着喧闹热烈的社火表演场面,在晋陕语系中,还有着主动参与的意思。而“红火”一词,代表着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这就意味着“闹红火”活动本身不仅具有热闹、朝气蓬勃的活动特质,而且背后还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祈福的意义,并促使更多的人们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

二、晋中民俗故事剧本化改编的禁忌

这是一个民俗文化发生剧变的时代,现代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播所带来的是多种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冲击,进而趋于同化。这使得民俗文化的保留显得更加急迫,同时,对民俗文化品牌传播的要求更加细化。它既要将民俗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基因保留下来,又不能简单死板地封闭起来,而是要利用它的优秀基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价值。结合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的核心理念,利用晋中社火活动中的民俗故事进行动画故事改编,正是将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进行有效丰富的很好契机。但是,民俗故事的动画剧本改编也有着必须注意的地方。

一是拿来主义,片面追求“原汁原味”。有观点认为,民俗故事通过改编后,破坏了故事的原貌,使民俗故事发生了变异,就是破坏传统。我国的传统节日源于农事,是在岁时节令和气候、物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心理活动、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其中的某些观念暗含着封建礼教、迷信与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原汁原味”的故事内容,既不能反映当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又会将错误的观念传播出去,反而使社火节活动的核心理念带来危害。

二是肆意改编,“借壳上市”。有些剧本看似依托于民俗故事,它拥有着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意味的角色形象设计与场景设计,但架空的故事内容放到任何时空都可立足,也因此丧失了民俗故事的地域文化特质。如此这般的改编,如果只是一次独立的试验性习作倒也无妨,但如果将其作为晋中社火节整体传播推广规划中的一部分,就值得商榷了。失去地域文化背景的改编,也就失去了晋中社火故事的民俗特征,既让本地人很难接受又让外地人无法了解晋中社火的真正内涵。

三、晋中民俗故事剧本化改编的建议

导演万籁鸣在谈到剧本编排时说:美术片工作者在改编古典文学作品时当然应该忠于原著,忠于原著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忠于原著的主体,忠于原著的浪漫主义色彩。但这个“忠实”并不等于照抄照搬,不应该拘泥于原著。因此,在剧本故事的改编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是立足社火民俗本身,提炼精神内涵。例如有些晋中社火民俗活动的故事背景,来源于神话传说或是原始的民间信仰崇拜。这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理念。但是社火活动中所蕴含的人们渴望生活红火向上的积极热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情感,则是值得弘扬的主题。从这一方面入手,可以使社火民俗故事带来积极的立意,也与晋中社火节的主题相呼应。

二是利用民俗故事基底,进行有益改编。有些社火活动中的民俗故事,其本身源自于历史典故或民间野史。这些故事通过逐渐演化,往往会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就需要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有机地保留和提取故事中地方特色的同时,再利用编剧手法将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起来,使其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不仅使晋中社火故事能够变得更加鲜活,而且便于晋中社火文化能够突破地方文化的藩篱,达到向外界传播推广晋中社火文化品牌的作用。

目前,山西省诸多地方都开始打造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也纷纷将民俗文化作为其中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在山西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推动下,晋中社火民俗文化品牌的树立与发展,也将带动当地经济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民俗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消长的。立足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晋中社火节的核心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将民俗故事用动画这种表现方式呈现出来,使晋中社火节民俗品牌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为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立足点。

注释:

①②马汉臣.春节社火[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

参考文献:

[1]马汉臣.春节社火[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

[2]闫艳.谭达先.后殖民语境下的海外中国民间文艺学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4):136-140.

作者简介:

李 江(1981-),男,山西省静乐县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河北民俗文化的翻译及外宣策略研究
体验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